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劫之下(1)
發現彌勒等人的,自然不止奎牛。 白澤也發現了。 不過,他沒當回事。 作為道統祥瑞,白澤不會插手這等事情。 他只會在一旁旁觀。 記錄得失,觀察成敗。 自夏后氏以來,諸多流傳在人間的故事、傳說,泰半是白澤的手筆。 他通過著這種方式,傳播著人族的過去歷史。 所以,白澤對這些西方來的小輩,其實也就是看了一眼,就沒放在心上。 他更關心,另外一個事情。 正在柳城外的工坊之中發生的事情。 所以,他親自參與了進來。 他變作一個工匠,混在人群之中,圍觀著那個正在被幾個學生制造出來的東西。 過去一年,整個工坊的所有能工巧匠、修士、煉器士和學生們,全部動員起來。 只為了制造或者說祭煉出眼前的那個小小的東西。 白澤就參與過一個零件的鑄造與祭煉。 雖然沒出什么力,但他依然為之贊嘆。 特別是,這東西被這些學生,用著學生神通祭煉、組合到一起后。 白澤的心神,就完全為之攝奪了。 “此大道之器也!”他在心中喃喃自語著。 但,他身旁的人,卻沒有一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何等的驚天動地? 他們以為,自己只是在奉著天尊所傳法旨,督造一件利民之器。 只有白澤,這在三皇時代,就已經和人族氣運,有著密切關系的祥瑞,從人道的洪流之中,知曉了那即將誕生之物的偉大! 此時此刻。 白澤的眼瞳,緩緩旋轉。 他似乎看到了,一個古老的圓盤,緩緩的浮現在天地之間。 那是人族圣皇,為了先民而做的圣器,也是如今已經遍布了三界的工具——日規! 從名字就能知道,規者定也! 然而,日規終究是數百萬年前的圣皇造物。 有著許多不足和缺陷。 也有著無數弊端。 也就是數百萬年來,卻沒有新的計時工具取代日規。 這才讓日規延續至今。 然而,此時此刻,日規的影子,正在慢慢淡去。 屬于它的時代,將要落幕。 咚! 似有鐘聲響起。 在那天地之間,也在人道洪流之中。 一個新的身影,出現了! 白澤使勁的晃了晃腦袋,他認真看著面前的東西。 那擺在木桌上,外表用著木頭,而內里則是一個個精密的,用香銅、鋼鐵鑄造,以數學神通祭煉的零件。 那些柔軟的、堅硬的、一個個嚴絲合縫的貼在一起的東西。 和水車、風車一般,只要造出來,就無須道法神通,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之物。 小小的鐵球,被吊起來。 隨著學生們將發條上緊,然后松開。 那鐵球開始擺動,木盒之中的指針隨著鐵球的擺動而開始慢慢的走起來。 就像有一只無形之手,在冥冥中cao控著那指針。 秒針、分針、時針。 齒輪、彈簧、鐵球。 還有,那被祭煉在這名曰:擺鐘之中的神通。 一個新的公式,從那些齒輪與彈簧、發條間出現。 那個公式,由只屬于這個截教道統的符號與數字組成。 白澤看的模模糊糊,卻從因果根源明白,那是一個截教主傳下的名為‘物理’的還未開辟出來的全新大道,由數學大道詮釋而出的公式。 屬于本就存在于三界,但不為人所知,也不為人所掌握的真理。 就像日升日落,也如潮起潮落。 “真是了不起呀!”白澤感慨著。 作為祥瑞,他能感知到,因為此物的出現,人族的氣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波瀾。 那傾斜到底的氣運,竟逆勢向上,卷一個小小的浪花。 這實在是叫人震驚! 白澤知道,這是一個奇跡。 因為,如今人族氣運,正按照著本身的規律,向著深淵跌落。 只有跌到底,才會開始反彈。 但,此物的出現,卻讓這本該跌落到底的氣運,逆勢上揚! 這等逆勢而為的壯舉,哪怕是在白澤的記憶中,也極為罕見! 能做到這一點的,莫不是人族的圣王、圣帝。 而,如今做到的,卻是幾個學生和幾十個工匠加上幾個最多金丹的煉器士。 潛力無窮!潛力無窮??! 白澤望著那隨著擺動而緩緩轉動的擺鐘,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他能感覺到,有著無數功德,正在醞釀。 天道的喜悅,近乎言表。 人道的歡喜,更是直觀的表達出來。 于是,那幾個學生的頭頂,那原本不過淡金色的氣運,猛地高漲起來。 便是白澤,也明顯感覺到,自身的氣運,增益了許多。 “看來,這‘擺鐘’不僅僅是計時之器!”白澤暗想著。 他甚至能感知到,此物與混沌鐘之間,也隱隱建立了因果干系。 至于那株教化圣樹,更是立刻與此物建立了極為密切的因果聯系。 儼然,將此物視為道統核心。 “截教圣人,果然是謀定而后動!”白澤想起了,華國的種種,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影響深遠之物。 紙、水車、風車、犁器、收割機、糞石 這些本是尋常的凡俗之物,卻成就了華國道統興盛與教化昌盛的根基。 如今,又多了一個。 “華國道統,恐怕能在大劫之前,就具備一統南瞻部洲的潛力!”白澤在心中想著。 實際上,哪怕現在,華國只要愿意,就能南并楚、陳、蔡、隨,北吞曹、宋之地。 也就是截教主沒有下凡,華國上下,不敢私自做主,此事才擱置了下來。 不然,在大劫的恐懼下,這些邦國的仙種神裔們,為了避免被大劫清算,都會哭著喊著求著成為華國屬國、附庸、遵從華國制度、律令。 即使如今,在大劫的恐懼下,也有許多邦國,都開始學習、模仿華國種種了。 最大膽的是楚國,和楚國影響范圍的諸國。 水車、風車、犁器、收割機,幾乎都被引進了過去。 就連雇傭妖族、水族的手法,也學了一遍。 雖與華國有些距離,種種制度也不如華國健全。 但,諸國學了之后,卻都稱妙。 土地增產、香火數量增加。 便連因果,也輕了許多。 雖遠不如華國這般,能做到叫山川清明,因果清靜。 但,修士們的修煉,也再不如過去那般艱澀。 于是,各國學習、模仿、照搬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許多人都將之視作救命稻草,死死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