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過渡章節)
轉眼便是秋天。 田里的麥子,漸漸變黃。 沙水兩岸及方圓數百里的整個魯西南,一片豐收之景。 這,已經是連續四年的豐收了。 淤泥加水車加河伯加土地再加上百姓本來就有的休耕傳統。 使得土地的產出,大大增加。 如今,已經整個地區的畝產,已經穩定到了三石。 于是,整個地區,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因為失去了剝削者和壓榨者。 人民現在不僅僅可以養活自己。 讓自己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還有著許多空閑時間。 許多人都利用農閑,學會了手藝。 最多的是木工! 天尊不僅僅傳下了水車這樣的圣物。 還傳下了鋸子、尺子、墨斗這樣的木工器皿。 第一批被制造出來的木工工具。 曾經都被百姓供奉起來了,當成神物膜拜。 后來被天尊訓斥了一番:工具不用,要它何用? 人們這才開始,使用這些神物。 與那些第一批被造出來的水車一般。 這些神物,有著永不磨損、精準、一次成型等等神效。 所以,被百姓們作為公物看待。 誰村要用,便要去孟先生那里申請取用。 然后按天交三石麥子到陶家村設置的公倉之中,作為借用費用。 除了借公物要交麥子。 各村還需要將每年收獲所得的兩成,送到設置在沿河地區的公倉中。 這些都是百姓自己公議出來的。 公倉中的物資,是作為應急備災使用。 這幾年,沙水是風調雨順。 但不斷有外來移民涌入。 這些從魯國其他地方,以及周圍邦國,逃難而來的人民。 來到沙水時,幾乎沒有攜帶任何東西。 一個個衣衫襤褸,饑腸轆轆。 公倉的糧食,就是安置和救濟糧。 如今的沙水,沿岸千里,加上附近山地、平原,浩浩蕩蕩幾有方圓兩千余里。 但總人口加起來不過幾十萬。 這還是這幾年,人口增長了的緣故。 自然,有的是荒地,也有的是安置移民的地方。 而人族天生喜歡人多。 人越多越好! 過去,魯西南土地貧瘠,山川荒蕪,河伯兇厲,山神暴戾。 自然沒有人愿來,便是原來居住在這里的,也在想方設法的逃離。 但如今,這里沒有吃人的河伯,也沒有吃人的山神土地了。 山川日益秀麗,土地日漸肥沃。 當然,就成為了一個吸引周圍百姓遷徙的磁鐵。 頭兩年,還不明顯。 但,從去年開始,人口流入速度增加。 今年,人口流入更是開始暴增! 這是因為,魯國之外的邦國,又開始戰爭了! 十幾萬里外,河洛的周天子被抓。 就像一場風暴,不斷的席卷著整個中原。 禮崩樂壞,終于走到了第三個階段。 便是仙種神裔,也開始公開懷疑,甚至非議禮法。 戰爭,自然而然的開始了。 先是小國互毆,質疑禮法和支持禮法的,打的不可開交。 然后是大國下場! 七月,楚伐隨、齊伐宋。 八月,鄭、衛交兵。 與這些大國之爭相比,魯國西南之外的幾個姬姓小國的戰爭,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搞笑。 然而,這對凡人而言,依然是巨大的災難! 交戰各方,都是修士組成的軍隊開戰。 甚至,還有神明參與其中。 有河伯卷起洪水,不分敵我的吞噬土地。 有山神顯化神軀,搖動大地。 人間孽障,越發氤氳,一度遮蔽了整個南瞻部洲的上空,形成一層薄薄的,類似霧霾一樣的屏障。 上界仙神,看的頭皮發麻,心驚膽戰。 而下界的凡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只能逃亡。 這個時候,沙水被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口口相傳知道了。 這里安全,這里肥沃,這里有很多很多的土地可以開墾! 最重要的是…… 這里沒有吃人的河伯,也沒有高高在上的仙種神裔。 于是,難民紛紛涌入。 孟白不得不帶著家臣們,加上羋旅和斗余帶來的人,一起去邊境迎接和安置難民。 這便激怒了那幾個交戰方。 這怎么能忍? 我們打的辛辛苦苦,便宜都被你們占了? 有這樣的好事? 只是,多少也忌憚著魯國。 便派出使者,去曲阜質問。 一問才知道…… 魯國根本管不了沙水和整個西南山區。 曲阜的情報傳回去,這些小國的國君聽完,也是心驚rou跳。 魯國,也算是一個大邦了。 都對那沙水無可奈何? 聽說,連河伯、山神都死了。 這怎么惹得起? 如今,人間因果孽障雖多,但只要沒有步入劫數,這些國君的基本智商還是有的。 既然惹不起,那就只能先扎緊籬笆,別讓凡人跑光了。 魯國西南境外的一場混戰,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偃旗息鼓了。 但沙水地區,也靠著這場混戰,吸納了十幾萬的難民。 各國停止了交戰,而沙水得到了人口。 雙贏! 只是,沙水的情況,也隨著這一場混戰的落幕,漸漸的傳開了。 最初是這些小國。 然后是周圍的大國,也都發現了魯國的異樣。 徐國、齊國、曹國、宋國,都把眼睛看了過來。 諸國先是驚訝了一聲:呦!周公之后,混成這個樣子了??? 然后假模假樣的派了使者去曲阜。 表面上講:哎呀呀,魯公啊,我聽說你家里面不太安全??? 要不要,我家君上,替你討平亂賊? 其實,就是想要合理合法的吞并魯國的土地。 然后使者們到了曲阜,見了魯公,就紛紛震驚了。 曲阜…… 變成了一個黑洞。 魯公的上奏,根本傳不到上界。 各國使者不信邪,也試了試。 然后發現,真的無法和上界聯系! 這下子,傻子都知道了,沙水那邊的,恐怕不是金仙,也是一個天仙巔峰的仙君。 使者們只是一想,便知道了。 興許是魯國的先人,過去得罪的上界大能。 如今趁著劫數下凡,要來算賬。 這種人怎么惹得起? 一個個灰溜溜的打道回府了。 然后把事情上稟國君,各國國君一聽,也沒把事情放心上。 當然,按照傳統,他們還是命人將這個事情,向上界報告了一下。 不過,各國報告的內容,卻都有不同。 而且,因為壓根沒有派人去沙水實地看過。 所以,各自報告的東西,幾乎就全是使者在曲阜聽說的事情,然后自我腦補后的版本。 這也是因果使然。 禮崩樂壞,人心喪亂。 便是正常情況下,深陷劫數之中的人,也會被其他各種各樣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誤導了判斷。 偏偏,還不會懷疑。 甚至對某個事情,保持著刻板的印象。 而這個時候,已是九月了。 又到了離別的時候。 徐吉將這幾個月來的見聞與在風車項目上的失敗經驗,一一整理一番,便騎上水牛,步入水晶宮,等待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