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HP詹姆波特] 翹著下巴的青梅、將軍他成了世界冠軍[競技]
在沒到與金國決戰時,不能全殲金兵前,避其鋒芒、逼其遠走,縮小在大宋境內的戰場面積,也是不得已為之下的良策。 鹽軍眾人都有此共識——朝廷不理會金軍的議和要求便是。 但兩位圣人的離譜程度,著實超越了常人認知。 宋欽宗趙桓,他竟然不顧一切,全盤答應了粘罕的離譜要求! 并且下令國庫、其他三京及周邊各路,趕緊籌措金銀物資以運送給金軍! ——哦,不再是歷史上那般,下令在開封全城刮借金銀,而是轉嫁給了許多個地方。 此時張浚也像歷史上的李綱一樣,勸阻宋欽宗和宋徽宗,堅決反對議和。 但光是宋欽宗一個就勸不住了,何況還加上一個太上皇宋徽宗? 毫無意外地,趙桓以張浚守衛開封時侵擾百姓為由,直接下令罷免了他東京留守之職。 因為這次開封城外沒有金兵圍攻,各路勤王也已到,宋欽宗身邊還有禁衛軍,也無法像歷史上那樣‘眾怒難犯’逼迫宋欽宗不能議和。 最終,張浚被罷免,護城軍被打散,幸得是張浚表現得溫馴,僅僅只是罷免。 金軍要求的金銀、絹帛和牲畜等,以最快的速度籌齊,并由康王趙構親自率隊運往太原。 大概是不愿承擔割地罪過,趙桓在遣使與粘罕談判過后,并未割太原、威勝軍和隆德府三地,但格外給金一百萬兩以作補償。 收到犒勞的粘罕,在十月末撤回金國邊境之內。 而在粘罕北撤回國半途,金國就傳來消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日前病逝,儲嗣完顏晟將繼任金國國君。 岳飛幾乎被氣出個好歹來! “怪道金軍提出議和,原來是國內新老國主交替!不管議和不議和,金軍都要北撤回國!想要再次南侵,也得等皇權交接穩妥之后!” “大宋朝廷送的金銀牛馬絹帛,完全是不必要的!” 氣得要死的不止岳飛,李綱、張浚和朝野有識之士,也都被氣得倒仰! 官家糊涂??! 西門卿雖然也是沒料到趙桓竟然選擇議和,但竟然也不覺得奇怪呢! [要是不離譜,也就不是雪鄉二圣了。] …… 金軍北撤回國,金國新帝登基。 以趙佶和趙桓為首的朝廷君臣們,以為天下太平無事了。 于是罷了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的兵權,遣返了各路的勤王兵。 又恢復了以往文官只知道貪圖安逸、武將一味追求玩樂的文恬武嬉故態,根本不曾吸取教訓,不曾作出任何防御金兵再次南侵的準備。 當張浚以太學生身份提出需要防備金兵再次南侵時,趙桓甚至呵斥他:危言聳聽、另有圖謀! 在朝廷毫無備邊之策的時候,西門卿經此一次支援開封,回去后就開始了擴軍。 盡管之前鹽軍公審權jian后充盈了一次公庫,糧倉盈滿,但也不足以放手擴充鹽軍。 而現在高產良種玉米已經全面種植,并且豐收了一季,就算之后北方陷入戰亂,糧食種植會受到影響,巴蜀天府之國這個天然糧倉,也能支撐鹽軍糧食消耗。 而且后續還有開寶箱開出的高產小麥,已經可以全面種植。 糧食充足,不用擔心養不起軍隊了。 鹽軍一旦開始大肆擴軍,便不愁兵源了,光是鹽軍治下的三州一府,前來參軍的就源源不斷。 開放募兵不過十日,鹽軍新兵隊伍就已經達到了五萬,就這還是有所篩選,而非來者不拒。 除了三州一府本地,剛經歷過方臘義軍戰亂的東南大地,也源源不斷有登船北來討生的難民。 一船裝滿能有一千來人,剛開始時每日運人海船不斷,現在隔幾日才有一趟船,但總的算來,鹽軍治下接收的東南戰亂之后的難民,已經有四五萬之數! 這些難民中部分選擇開荒種地謀生,也有許多青壯羨慕鹽軍吃飽穿暖還有餉銀回家的好待遇,于是紛紛趁此機會參軍。 如此這般,東南難民又給鹽軍提供了兩萬新兵。 五萬加兩萬、七萬鹽軍新兵,加上五萬鹽軍老兵,以及北境四寨的兩萬鹽軍邊軍。 鹽軍已經約有十五萬兵力。 這十五萬,并不包含后勤運輸的兵力,是純作戰的兵力。 如果按照當下的兵力算法,鹽軍足有二十萬大軍。 再夸張一點,能吹成三十萬大軍! 鹽軍完成擴軍后,西門卿便開始下令各將領,嚴格cao練新兵,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戰力。 不說超越先前的鹽軍精銳老兵,至少要有老軍的八成戰力才行。 同時,煉鋼廠高爐的火日夜不熄,煉出的鋼水被變成一把把樸刀,一柄柄長槍,無數箭矢…… 然后快速分批地,給新兵裝備上。 鹽軍的制式武器和盔甲,新兵們迅速配裝整齊。 而早在此之前,豐收的棉花已經被織布廠的紡紗機和織布機,織成一匹匹棉布。此時招募的鹽民婦女,將棉布裁剪,填充進松軟的棉花,做成一套套冬衣。 然后也一批批發放到鹽軍上下手中。 從cao練提升戰力,到配備制式盔甲兵械、保暖新棉襖,又有充足的飯食供應,從里到外共同作用之下。 到靖康元年六月,半年的功夫,鹽軍新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進化。 鹽軍如此大動作,不可能做到保密,西門卿也不認為能瞞住東京那一伙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