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HP詹姆波特] 翹著下巴的青梅、將軍他成了世界冠軍[競技]
西門卿仔細回想歷史記載,[金朝入侵宋朝的借口,似乎是因一個降金遼將?] …… 張*是一員降金遼將,對金兵擄掠燕京百姓北去,只余空城座座,他感到非常憤慨。 “燕京百姓無辜,金兵殘暴不化,擄掠百姓北去,非人道之舉!” “本將欲據平洲,反金國!” “爾等誰愿追誰?!” 張*在平洲起兵反金,響應者眾。 西門卿收到消息時,鹽軍治下三州一府全境正在如火如荼地播種玉米。而早在此之前,已經往戰后恢復期的巴蜀運去了一半的玉米種。 巴蜀除盆地中間的成都平原外,便多是丘陵山地,正適合種植玉米。 正好方臘殘部投降的幾萬人,為了生存也多有開墾荒地,刀耕火種初時有肥力,第一季播撒玉米剛好。 “金國虎狼之國,金兵虎狼之軍,雖建國后一直征戰,但以戰養戰,并不會空耗國力,反而越來越強大?!?/br> 巴蜀拿下后,吳用依舊暫留巴蜀善后并發展巴蜀,朱武則被戴宗日行八百里給背著運了回來。 而之后巴蜀防務整頓完畢,除林沖留下鎮守外,盧俊義、燕青和阮小五與朱仝等將領,也都會隨之回來。 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大勢巨變。 朱武繼續分析道:“張*起兵,恐怕不能成事?!?/br> 長大一歲的西門辰,五周歲的年齡,八.九歲的身高,看起來就像穩重的小小少年。 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分析大勢、商議大事之中,鹽軍已上下皆知衙內聰慧。 西門辰:“張*情知成事艱難,應當會選擇投靠一方勢力。而遼國已滅,西夏偏遠,張*能投靠的,只有大宋?!?/br> 或者鹽軍。 鹽軍也算一方勢力,但鹽軍舉義卻一直未舉反旗,明面上還是聽從宋廷號令。 如此,張*與其投靠鹽軍,還不如選擇投靠宋廷。 “呵?!蔽鏖T卿嗤笑一聲,“以東京君臣的軟骨頭,敢接受張*的投靠?即便投靠了,一旦金國開口,東京君臣怕是立即就獻上張*人頭?!?/br> 就如同歷史上那般。 李綱在鹽軍地盤為官兩三年以來,作為旁觀者,見識了鹽軍真正是愛民如子,也見證了東京君臣的荒唐無能。 他現在不說歸服鹽軍,卻已經更贊同鹽軍的行為。 “只是可惜了張*,能寫詞做文,又體恤百姓,愿意為被擄掠的燕京百姓鳴不平?!?/br> 兵貴神速,張*甫一起兵,金國便迅速調兵采取行動。 而張*也如西門卿等人所料,暗中與大宋君臣取得聯系,準備獻上平州以歸附大宋。 金國調兵后,不曾耽擱便迅速撲向平州,張*抵抗不住,平州被攻破。 大約是基于與大宋的約定,張*在平州被破后,一路逃到已經屬于大宋的燕京。 而金國嚴正的交涉也隨即到來。 “……招納金國叛將,非友邦之舉!宋國居心叵測,若不及時糾正,我大金必不相饒!” “獻上張*首級,方顯友邦誠意!” 西門卿聽著情報網傳回的消息,心生可惜時。 然而不過半日,就又接到奏報: “啟稟節度使!張*逃到燕京后,心中不安,提防宋軍,竟又與我方探子接上了頭?!?/br> “彼時聽聞宋金兩國交涉,張*深覺不妙,在宋軍圍剿欲砍他頭顱去平息金國怒火時,率領親兵僥幸突圍,出得燕京,逃到了渤海灣海邊,請求登船歸附鹽軍!” “現如今,張*及其幾百殘兵尚在船上,船還在渤海灣游弋,金兵則在岸上交涉索要?!?/br> 前來奏報的是情報網中的高級探子,因為事關重大,才坐船南下親自稟報。 “還需節度使決斷:若不欲與金國和金兵交惡,那我們便把船靠岸,將張*交予金兵?!?/br> “若接受張*歸附,那便揚帆開船,出渤海灣南下滄州港口?!?/br> 不用朱武等人分析,也都顯見事關重大。 西門卿沉默不語,靜坐思索,半刻鐘之后,下令:“揚帆起船,南下滄州!” “得令!” 張*還在半路上,沒到滄州鹽場港口呢。 但鹽軍海船揚帆出海時,金國便已知曉鹽軍接受了張*的歸附。 金營之中,主帥大帳。 此時尚且在世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一身氣勢冷厲血腥,坐于上首不言不語。 未來的金太宗完顏晟,阿骨打的四弟,金國的首席大臣,金國的儲君,坐于下首。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依次列席。 阿骨打沉思不語,完顏晟則開口: “鹽軍首領西門卿,極擅商賈事,富甲大宋,便是遼國也有他的養馬場,茶葉、砂糖、香皂香水等,也為遼國貴族所追捧?!?/br> “如今遼國已滅,他卻仍有一張密報網,鋪在北方——不止網羅遼國也有金國,鹽軍探子散于百姓之中,或者他們本就是土生土長的草原百姓,無從根除?!?/br> “或許隱秘軍情他們無從得知,但北方的消息,西門卿比宋廷君臣都更快得知。消息靈通,即便未動,也能做到運籌帷幄?!?/br> 被東京君臣算計的西門卿和鹽軍,金國儲君卻是戒備異常。 完顏宗翰卻不愿長他人威風:“區區一個西門卿,區區一支鹽軍,有甚可懼?!他敢收留我大金叛將,就得給他點眼色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