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馬甲工作超努力、變成小豬崽怎么辦、穿進末世帶孩子的殺手[abo]、穿成女主的早死alpha未婚妻、媽你劇本拿錯了吧[abo]、射星(年上)、真千金只想修仙、小貓,你可以吃雞蛋灌餅、美人只想守寡、逐月
話雖這么說,但姜懲對打斗本身沒什么興趣,有了緬甸那一次經歷之后,他已經徹底留下了陰影,看不得宋玉祗再跟人拼命,要不是不想掃了他師門的興,他一定會制止。 正好借著孩子哭了這個理由,他還有機會脫身,回房燒熱水沖奶粉的時候,陳師靈也悄悄跟了進來,一遍幫他打下手,一邊念叨:“養孩子可真不容易啊,看你們里外忙活,貧道真慶幸當初皈依道門,做了個正確的決定,不然后半輩子跟柴米油鹽掰扯不清,以貧道這個性格,怕是得難受死?!?/br> “道長是有什么機緣巧合才入了道嗎?” “算是吧,出家前,貧道是個心理醫生,因為不巧知道了一些本不該知道的事情,引來了殺身之禍,這才改名換姓歸隱道門,原本是來避難的,還打算風頭過去就還俗的,沒想到竟然迷戀上了這種與世隔絕,專心修行的日子,索性就留下了?!?/br> 這經歷屬實有些縱馬江湖快意恩仇的意思。 人多少都有些不愿被提及的過去,雖說對這種戲劇性的經歷很感興趣,但姜懲還是克制了職業習慣下深問的沖動,沖泡好了奶粉,便手把手教著他給孩子喂奶。 哄睡了兩個吃飽喝足的孩子,小心翼翼筋疲力盡的陳師靈戳了戳姜懲,“來都來了,陪貧道一起走走吧,貧道從小陪著玉祗長大,也算是他半個家人了,從老早就攢了很多想對他伴侶說的話,難得有個機會,愿意聽貧道嘮叨幾句嗎?” 這是個了解宋玉祗的好機會,姜懲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于是陳師靈找了兩個弟子來照看孩子,他們便溜達著去了后山。 “想想當年他剛來武當的時候才這么大點兒,誰都不理,就往墻角一縮,別人靠近他,他就跑,誤入山林可讓我們好找,百十來個人尋了他整整一天,最后還是我把他從樹上抱下來的,喏,就是那棵羅漢松,當年還是樹苗,如今都這么高了,一轉眼孩子也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時間一晃過去,也太快了……”陳師靈觸景生情,難免感慨。 姜懲一聽就笑了,別看宋玉祗平日里正兒八經,只有偶爾不著調,其實小時候也丟過人,光是想象一下宋玉祗抱著樹干賴著不走的樣子,他就笑的停不下來了,“他從來都不跟我說以前的事,我也不會刻意去問,他想說我便聽,不想說我也不勉強。但我其實很想多了解他一點兒,道長要是不介意,就多說些吧?!?/br> 陳師靈含笑望著他,“他會來武當的原因你也已經知道了,這孩子天生自閉,認知功能和社會溝通有障礙,五歲的時候上山還不會說話,父母再有耐心也會著急。那一天他不知怎么就爬到了樹上,一個人望著遠山的景色,都入了迷,直到天黑發現自己下不來了才著急,貧道就在樹下看著他,也不伸手幫他,只是不斷向他重復著一個道理:‘害怕就求救,別人會向你伸出援手,但你一定要學會自己主動抓住救命稻草’?!?/br> “他一定嚇壞了,我meimei罹患的罕見病也有自閉癥狀,她聽不懂任何指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時,只會感到害怕?!?/br> “是這樣沒錯,好在當年的玉祗只是自閉傾向,還沒那么嚴重,根據貧道從前的研究,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大腦某個區域過度發達,美國有學者將這類病狀命名為‘愛因斯坦綜合癥’,典型特征就是沉默寡言,有社交障礙,但這并不是智力的缺陷,甚至可能恰恰相反?!标悗熿`解釋道,“玉祗很聰明,只要表達者足夠耐心,他是能明白的,他也并非發育遲緩,此前從未對人開口說過話的他在那一天,對我說出了一句非常清晰且意義明確的話,貧道至今記憶猶新,他說……” 陳師靈目不轉睛地望著那棵羅漢松,不知怎么,眼眶竟有些發熱,“他說:我害怕,我想回家,你可以帶我回家嗎?” “道長是怎么回答他的?!?/br> “貧道說,不能,但他可以留在這里,一直等到能帶他回家的人來。就為了這句話,他在山上待了足足二十年,每天都盼著那個能帶他回家的人?!?/br> “他的父母常來看他,那么想家,他就沒鬧著要一起回去嗎?” 陳師靈搖了搖頭,“那個時候,貧道只是知道他在等的人不是父母,許久之后,他對貧道放下戒備后才對貧道敞開心扉,直言父母陪不了他一輩子,終有一日會離開他,他不想孤身一人,所以一直等著那能永遠陪著他的人。那時候他才多大,對生死就有了如此透徹的領悟,怎能讓人不心疼啊?!?/br> 回想起過去的宋玉祗,陳師靈依舊覺著痛心,而他的話也如一記重錘砸在了姜懲心口,一口氣滯在胸中,又驚又痛,說不出話。 “由著這孩子不同的情況,貧道平日里對他關注有加,漸漸的也發現這孩子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在某些方面有著超乎常人的領悟力,甚至是無師自通,曾一度表現出的暴力傾向也讓貧道感到毛骨悚然?!?/br> “難道是……” “犯罪?!标悗熿`面色沉凝,篤定道。 姜懲深吸一口氣,記憶又回到了在花溪分局那一天,被一時失控的宋玉祗扼住脖頸的畫面又浮了上來,他曾想忘記的恐怖回憶,又清晰了起來。 “人在童年時被灌輸的思想能造就影響其一生的三觀,所以說這個階段受到的教育尤為重要,只是有一點貧道至今想不通,玉祗從小到大都是在家庭給予的溫室里長大,他的父母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普通公民,為什么他的內心卻有著無法驅散的黑暗,如果不是受到什么人的影響的話,那就只可能是天生的,這也就涉及到了一個從戰國時期爭辯至今的問題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