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娘娘榮華富貴 第306節
書迷正在閱讀:虧成首富從爛片開始、花樣寵妻:獵戶撞上小作精、姑奶奶下山養崽,卻全民轟動!、替代品、風月局、我那長命的龍傲天丈夫、小鎮南塔[懸疑]、快穿:渣女她只攻略不負責、你發癲,我更癲,戀綜上面肩并肩
如今陛下這般情景,知曉的人越少越好,根本不可能讓宮人近身侍奉。 她動作飛快,一刻不停,兩三步來到拔步床前,直接掀開了帳幔。 屋中幽暗,沒有天光,小宮女根本看不清床上人如何姿勢,她直截了當舉起匕首,狠狠往那人脖頸處刺了下去。 這一下刺了個空。 她感覺手感不對,以為沒有刺中脖頸,立即抽出匕首,重新在斜后方狠狠刺入。 動作又快又狠,絲毫都不猶豫。 但這一次,依舊是空。 這被褥中仿佛沒有人,只有一團被捆成人型的棉花。 小宮女面色驟變。 此時此刻,她忽然明白事有蹊蹺,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不過轉瞬功夫,她就做出選擇。 她沒有掀開被褥,也無暇查看被褥中究竟是什么東西,她腳尖一點,直奔后窗行去。 就在此刻,一道熟悉的嗓音悠然響起:“白昭儀,事未完成,你要去哪里?!?/br> ———— 太極殿上,氣氛十分焦灼。 數名朝臣一起出列,聯手質疑今日主持大朝會的孝親王和幾名閣臣。 這幾名朝臣有的年輕,有的老邁,雖并非朝中的肱股之臣,可人數卻也不少。 聚沙成塔,如此多人一起質疑上峰,大朝會的氣氛異常緊繃,許多朝臣都不敢開口。 也有膽子大的朝臣當面質疑:“你們口口聲聲說陛下重病,身受重傷,為何我從未聽說?” “尤其是你楊世子,”那人直接對楊思忠嘲諷道,“之前楊庶人火燒宮殿,意圖謀害宮妃皇嗣,這樣大逆不道,雖然陛下寬宥楊家,但大家心里都有數?!?/br> “你們楊家究竟參沒參與,你們自己心里清楚?!?/br> 楊思忠目眥欲裂:“林敬,你休要胡言!” 林敬上前一步,目光在眾人身上掃過,最后依舊落到楊思忠身上。 “你如今煽動這樣多的朝臣,究竟意欲為何?” 林敬抿了抿嘴唇,還是說道:“你們要逼宮不成?” 最先開口質問的官員名叫鄭為民,他一步上前,攔住了即將要發作的楊思忠,不卑不亢看向林敬。 “林大人,你是聞大人的得意門生,乘龍快婿,即將飛黃騰達,自然替凌煙閣說話?!?/br> 他深吸口氣,聲音洪亮:“陛下勤勉不懈,殫精竭慮,未嘗有一日松懈,即便再苦再累,今日這樣的大朝會,陛下也從來不會遲到?!?/br> “今日因何就要交給孝親王主持?”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鄭為民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道:“微臣早就聽聞,之前在饒臨驛發生動亂,陛下身受重傷?!?/br> 他頓了頓,給眾人思索時間。 然后才道:“若非如此,陛下因何轉道回暢春園,而不繼續去東安圍場圍獵?” 這話說得倒是有理有據。 林敬面色冰寒,他冷冷看向鄭為民,淡淡道:“因李氏結黨營私一案,牽連數件舊案,陛下待李庶人猶如親生,二十幾載承歡膝下,今被她所害,如何能心情舒暢?” “陛下畢竟也是rou體凡胎,會傷心難過也在情理之中?!?/br> 林敬不愧是新晉進士,思維敏捷,口齒清晰,這一番話說下來,讓許多朝臣都安心許多。 “正是如此?!?/br> “陛下之前那樣恭敬李庶人,如今這般傷筋動骨,心中如何能平靜?” 鄭為民同楊思忠交換一個眼神,楊思忠朗聲開口:“林敬,你又未去暢春園面見陛下,如何能斬釘截鐵,確定陛下無礙?如今在坐幾位王爺閣老,可敢對天發誓,陛下萬無一失,健康無礙?” 他話音落下,整個太極殿陡然一靜。 明明是夏日晴朗,可一陣風吹拂而來,在場眾人皆是脊背發寒。 因為被點名的數人,皆沉默不語,無一人站出來寬慰眾人。 瞬間,太極殿一片嘩然。 喧沸聲幾乎要掀翻太極殿高聳入云的廡殿頂,所有不知情的朝臣,此刻都已經慌了。 皇帝重病,遴選儲君,可是國之大事。 他們今日不過是來參加最平平無奇的大朝會,未曾想卻直面國朝動蕩,此刻都是心中震顫。 膽子小的都不敢開口,只低頭沉默不語。 見場面實在維持不住,孝親王也撐著扶手緩緩起身。 “肅靜?!?/br> 他的聲音并不大,也沒有聲嘶力竭,只是平平淡淡兩個字,太極殿中卻慢慢安靜下來。 此刻,一共有七人站在殿中,似要同孝親王等人作對。 楊思忠上前一步,慢慢開口:“陛下若當真重病,為何秘而不宣?王爺,您存的是什么心思?” “陛下膝下有三名皇子,雖然年紀皆幼,卻都是健康孩兒,即便陛下已經病入膏肓,想要如何遴選儲君,陛下也能親自下達圣旨?!?/br> “因何這樣遮遮掩樣,今日依舊要開大朝會,為的難道就是要給李氏定罪?既然如此,二殿下就再無繼承大統的可能?!?/br> “三殿下的生母雖然是陛下最愛重的貴妃娘娘,但貴妃娘娘尋常百姓出身,朝中無人,即便當真走到那一日,怕也無人為貴妃娘娘說話?!?/br> 這話可就意味深遠了。 楊思忠的意思是,孝王和姜之巡等人趁亂控制重病的蕭元宸,意圖推皇長子繼位。 姜之巡氣得面色紫紅:“你!” “陛下年輕力壯,福壽康健,如何就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楊思忠看著氣急敗壞的姜之巡,忽然道:“主少國疑,不是萬全之策,若真有這樣一日,與其在年少的皇子中選出儲君,不如看向年長的皇叔們?!?/br> 此話一出,太極殿再度喧沸起來。 大楚歷一百九十載,這期間也出現過皇弟繼位之舊例,不過只因當時的純皇帝膝下無子,年輕薨逝,才讓最年長的皇弟繼承大統。 雖然跟眼前情景大不相同,但主少國疑的確不是好征兆。 有多少亡國故事,一開始便是主少國疑? 思及此,眾人不由自主把視線落到了禮親王身上。 作為最年輕,也最被皇帝陛下器重的皇弟,禮親王如今二十有一,膝下剛有麟兒,實在是最合適的人選。 禮親王退后一步,面色難看至極:“本王承蒙太后娘娘和陛下厚愛,才能有如今報效國家之機會,本王一心效忠皇兄,萬沒有大逆不道的心思,更何況……” 禮親王淡淡道:“本王資質愚鈍,難堪大任,還請諸位莫要在本王身上做文章?!?/br> “本王愿為侄子們鼎力國祚?!?/br> 禮親王直截了當說清自己全無繼承大統之心,卻并未澄清蕭元宸并無大礙,尤其最后一句,簡直是畫蛇添足。 因此許多朝臣聽到這里,面色都蒼白了幾分。 他們都是從無數書生中考出來的佼佼者,哪會不知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就在此時,鄭為民站出一步:“寧親王今已將近而立之年,又身體孱弱,腿傷不愈,并非適合人選?!?/br> “禮親王直截了當拒絕,倒是不好再提?!?/br> 今日的事端本就是他們幾人引起,此刻他在這里大放厥詞,似乎也合情合理。 大部分朝臣都是兢兢業業當差,踏踏實實做人,從未想過從龍之功的事情,尤其今日除了肱股之臣,還有許多圣京普通官吏,他們并不想摻和這樣的國際大事。 因此,倒是讓這個鄭為民等人搶到了先機。 先帝一共只有五位皇子,除去寧王、禮王和當今陛下,就只剩十五歲的怡王。 但怡王性格溫吞,一貫都是和和氣氣的,至今還在御書房讀書,聽聞課業也不怎么出眾。 是個平平無奇的,并不出色的天潢貴胄。 以他的資質,自然是輪不到他的。 鄭為民說都沒說他,話鋒一轉,忽然道:“當年平親王年少時,可謂是驚才絕艷?!?/br> 說來說去,最后竟然落在了二皇叔平親王身上。 有朝臣當即就要站出來反駁,卻被身邊人拉了一把,對他搖了搖頭。 太極殿上慢慢安靜下來。 就在這時,恰好回京述職的莊慧皇貴妃三弟,新州戍邊衛將軍魏永忽然 出列,道:“這皇位,本就屬于平王?!?/br> 此話一出,猶如驚雷乍現,讓人驚愕不已。 第144章 自從莊慧皇貴妃薨逝,二皇子奪嫡失敗之后,魏氏一族就沉寂下來。 前后七年時光,他們才從沉寂中慢慢起復,重新掌控新州戍邊衛。 因莊慧皇貴妃的確是病逝,加上當今陛下寬宥了二皇兄的貪墨之罪,還特地封為平親王,命其戍守皇陵,故而即便當時二皇子奪嫡失敗,也未曾牽連魏氏。 也正因此,今日這般特殊情境,魏永恰好就在太極殿上。 他這樣一開口,太極殿上陡然一靜,隨即,朝臣們都低眉斂目,皆閉口不言。 別看魏氏如今并不顯赫,但莊慧皇貴妃盛寵十幾年,魏氏從普通武家成為赫赫有名的勛貴武將世家,十幾年足夠累計底蘊和人脈。 今其又掌控新州衛,手中有戍邊軍達三萬人,雖此刻都在新州,卻也不容小覷。 有聰明之人已經猜到,今日這一場逼宮,就是魏氏和楊氏聯合起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