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無能為力
只看這《大唐邸報》都交給了這么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印書局來刊印,只要智商在線的人都不難明白,這新印書局必然是皇家的產業無疑了,這樣的印書局發展起來,對他們這些世家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 世家有如今的影響力,固然是和他們歷朝歷代都有賢才出任各級官員有很大關系,但是最為根本的,其實還是在于他們那種類似于壟斷的家族文化傳承。 雖然以后會有窮文富武的說法,可大唐這會卻不能這么認為。 練武固然總是需要有一定的資本,不是富裕人家的,也負擔不起養身體的那些個損耗,就像后世的葉問,不也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減少練武嗎,吃都吃不起,哪來力氣鍛煉啊。 可學文在大唐這會來說,也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學識雖然是無價的,可求學需要用到的紙筆,書本,如今可都是很貴的。 尤其是各類經史典籍,一般人家就是有錢你都不一定能買得到,更甭提那些個世家大族們最為珍視的古籍善本了,即便是家族內部,都不見得有多少人有資格去參看這些東西。 出于對這些的格外看重,鄭善果才會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弄出醉仙樓來,幫忙處理各種倒斗起獲的贓物,主要的還是為了充實自家的藏書閣。其他各大家族又何嘗沒有這樣的心思呢。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遠超常人的學識,當然還有大家族的廣闊見識,才造就了這些世家代代都有突出的人才。 也正如此才能一直在歷朝歷代都有人能身居高位,帶領家族一直延續自己的輝煌。 他們就是其中的受益人,又怎么會不明白知識的可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你想要獲得那些并非大路邊的知識,要么你的出身足夠優秀,本就是世家中人,自然能夠獲得遠超常人的機會,去接觸到這些在同時代堪稱奢侈品的知識。 要么就是你足夠出色,讓那些掌握了知識的人,大部分都是世家中人,看中了你,于是收你為學生。 或者讓你歷經千辛萬苦,還要負擔著高額的費用,才有機會拜師學藝。 如此一來,即便你掌握了這些,可你身上也打上了他們的標簽,壯大了他們的力量而已。 為什么歷代都要強調這個天地君親師,除了必須有秩序和規則,又何嘗不是在保障這些人自身的利益呢。 而這樣的一家印書局,無疑就是在挖掉他們引以為傲的根基啊。 也許一代人兩代人的威力還不顯,可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又或者幾百年以后呢? 到時候會不會人們只記住了皇家的好,眼中再無他們這些世家呢? 又怎么知道到時候不會涌現出真正的天才人物,打破他們的這種壟斷呢? 可真正讓他們絕望的是,他們明明看到了這其中對于他們而言的隱患,也看到了對未來的擔憂,可卻不能出聲反對。 因為皇家的這個做法,是實實在在的給文人們謀福利的,不論是有志于將自己的著作付梓,只是一直囿于身價不足而不可得的,還是有志于學識,想要一觀典籍而不可得的,都會對此非常期待。 如果他們出聲去反對,很容易變成除去世家中人以外,所有有志于學識之人的敵人,是要把自家拉到士林的對立面的,以前的那些個聲望和影響力怕是就全毀了,口碑也就徹底完蛋了。 甚至李世民如果打著造福天下讀書人的旗號,問他們要一些經史典籍,專門印出來送到各地學府,他們還必須得積極配合才行。 拒絕是不可能拒絕的,還必須得拿出一點干貨才成,要不然到時候李世民那邊只要歪歪嘴,說誰誰誰都貢獻了哪些東西,只有哪家的特別小氣,這家的名聲怕是也就完蛋大吉了。 可悲的是連這些未來的可能他們都想到了,因為他們換位思考下,就知道換了自個也會這么干,但就是沒法反駁啊,甚至連個好一點的借口都不容易想到。 如今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從商業上打擊這個皇家印書局了,既然沒有擺明車馬,打出他李世民的名頭來,私底下用點手段擠兌個競爭對手,完全是很合理的事情嗎。 不是我們不給你這個皇帝面子,是你自個沒說啊。 如果真個找他們借書,來擴大皇家印書局的名頭,當然要想辦法拖一拖,先用一些普通的典籍來耗一耗他們的實力再說。 不論怎么看,這皇家印書局都有點賠本賺吆喝的意思,或許只是他李世民為了威懾,或者找回面子,朝里面可勁貼錢在支持呢。 此消彼長下,就怕這皇家印書局挺不了太久啊。眼下且耗著吧。 可惜他們不知道,皇家印書局那邊定下這個價格,已經是考慮到各種成本后核算出的價格,不僅不會賠本,還有得賺。 只不過確實有點公益性質的,所以賺的不多,但負擔人員和場地以及耗材等等開銷,是絕對沒問題的,即便是以后規模進一步擴大了,也絕對不會出現赤字。 因為這里用的是大唐這會無人知曉,可后世無人不知的活字印刷術。 考慮到這時代的技術水平,慎獨也是建議使用了泥活字,只要做好以后稍加燒制就成了,成本肯定比金屬活字來的低得多,更重要的是墨的問題更好解決一些。 想要在金屬上蘸上墨水,還要達到印字清晰,可不像看起來這么簡單。 而泥字本身是有一定的吸附性的,對墨的要求相對還是要低一些,只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稍加改進就可以了。 而這樣的改進,后世宋朝時的畢一個人都能搞定,放到大唐這會,讓李世民召集一幫子能工巧匠一同攻堅克難,還是可以很快搞定的。 具體的工作原理,但凡是個后世的人基本都懂,也就不需要贅述了,而這樣的印刷成本肯定比雕版也要來的低多了。 只需要幾個認字的排版工人,消耗掉的也就是一些墨水,和固定活字的藥泥罷了,就算是活字不夠用了,或者是損壞了,也可以隨時再補充。 所以說世家中人指望擠垮這皇家印書局,也只能是奢望而已。論技術,論成本,都遠遠不及。 至于他們想到的其他應對方式嗎,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李世民又哪會是那么容易被揣測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