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她不喜歡喝酒是真的,不過他是怎么知道的? 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想到一種可能,“難道是廷益告訴你的?” 吳寧無奈地笑笑,于謙怎么會告訴他這種事情,當然是他自己觀察出來的。 不過他怕說了這話叫李云卿覺得不適,于是點了點頭。 解開了心中的疑惑,李云卿這才重新笑了起來,“我就說肯定是他告訴你的嘛,好了好了,今天時間太晚了,睡覺睡覺,明天就可以回家啦,晚安??!” 吳寧不自覺地露出一抹笑,“晚安?!?/br> …… 第二天李云卿他們早早就離開了宣府。 因為玩家們還有正事兒沒干——撿兵器,所以他們一大早就走,這樣才能趕得及在天黑之前回到京城。 玩家們已經成功利用自己的功力把也先給趕走了,而且幾天之內他應該都不會回來了,他們還把錄好了音的大喇叭留給了楊洪,如果也先還賊心不死的話,就再叫他嘗嘗玩家們的厲害。 臨走之前,李云卿又送給了楊洪幾本軍事著作,這都是融合了各個朝代的軍事知識、案例的集大成之作。 既然她有這個便利,不如就多給楊洪找些,她希望這些書能夠幫助到他。 楊洪這個七尺大漢感動得眼淚汪汪的,把宣城的土特產給李云卿裝了好幾兜,要不是現在結拜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來不及,他都想跟李云卿結拜了。 “保重??!” “你們也是!” 告別了楊洪和宣府,李云卿和吳寧帶著大學生們先來到土木堡撿兵器,然后趕回了京城。 雖然也先在宣府和大同失力了,但是于謙斷定他一定不會放棄攻打北京城的。 果然,也先又選擇了一個絕好的攻擊點,那就是紫荊關。 說來也巧,紫荊關正是當初土木堡之戰前,明軍撤退時,朱祁鎮和王振放棄的路線。 王振主張走土木堡。 郭登等有軍事嗅覺的官員們建議走紫荊關。 最后朱祁鎮選擇相信王振,然后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只能說他們倆但凡走對了一步,可能都不會導致最后那么慘烈的結局。 而紫荊關這條線路也是宦官喜寧的主意,既然大同和宣府不好打,那就干脆繞過這倆地方,轉攻紫荊關,到時便可直逼京城。 十月初三,瓦剌兩萬的前哨騎兵先行抵達紫荊關的北口,而后,在十月初九,也先率領的大軍也抵達了紫荊關。 雖然紫荊關照比大同和宣府來說,防守有些薄弱,但也絕對不是也先隨隨便便就能攻下的,這時候“資深小人”喜寧又上線了,他引導部分瓦剌軍經由山間的小路從后方包抄,到時候和前方的瓦剌軍腹背夾攻。 憑借這條策略,也先順利攻破紫荊關。 而后瓦剌軍便由紫荊關和白羊口兩路向北京進發。 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達北京城下。 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第40章 紫荊關被攻破, 瓦剌已經兵臨城下,大戰即將爆發,然而朝廷里的一些文官還在抓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放。 事情是這樣的, 把守紫荊關的是守備都御史孫祥,雖然最后紫荊關被也先攻破,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先及其手下的瓦剌兵太過強悍, 雙方的實力相差過大,再加上喜寧這個小人在旁邊煽風點火地出主意,所以最后關沒守住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更何況孫祥并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他身為守關官員,在明知道紫荊關守不住了的情況下, 并沒有棄關逃跑, 而是與瓦剌戰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以身殉國。 要知道他可是紫荊關的高級將領, 別的人可能逃不了,但如果他想要逃跑, 只要臉皮厚一點兒、心理素質強一點兒, 那是沒有什么難度的。 然而他卻選擇留下來堅守。 這樣的人即便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就算不被當成個典型嘉獎表揚一下, 怎么著也應該撫慰一下他的家屬吧, 結果消息傳回來以后,他卻被朝中一些言官打成“棄關逃跑”的敗類。 其實朝中一直有一撥言官,他們簡直是“為罵而罵”, 甭管是什么好事壞事, 只要被他們盯上了,都能大罵一通。 比如朱祁鈺把北京城的防務工作全都交給了于謙, 對他大為器重,文官們又要批評了,攻擊說:“帝任謙太過?!?/br> 意思就是皇上您也太信賴于謙了吧。 于謙清者自清,懶得跟他們辯白,還是太監興安看不過去了,站出來為于謙辯白道:“為國分憂,如于公者寧有二人?!?/br> 意思就是:能為國家分憂的人,還有第二個像于謙一樣的嗎?你要是有本事能負責北京的防務,皇上也跟你親近啊。 這幫言官才偃旗息鼓。 在孫祥這件事兒上也是如此,這些言官根本就沒有細致地調查和了解過真相,反正他們罵人罵慣了,我管你是什么原因,只要你把守的關隘丟了,那就是你的責任。 孫祥的尸體被草草火化,死后還要遭受各種各樣的污名,有些官員看不下去了,為孫祥辯駁,孫祥的弟弟也上書為兄長正名,但言官們還是罵。 要知道的是,文官的難纏之處就在于他們精通文字功夫。 甭管有理沒理,就算是扣著字縫都能引經據典地罵人,跟狗皮膏藥一樣,甩也甩不掉,一般人根本就說不過他們。 但一般人辦不成的事情不代表玩家也辦不成。 李云卿也看不過去了,有意給玩家們透露了一些消息,然后他們便成群結隊地跑到那些個文官的家中去要個說法。 文官們雖然嘴皮子厲害,能不說一個臟字就將人罵得體無完膚,從皇上到內閣,沒有一個人是他們罵不得的。 但是面對大學生們,光嘴皮子厲害可沒什么用。 在別的地方“你再叭叭,我給你嘴撕爛”可能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但是在玩家這里,“給你嘴撕爛”那可能就是真的物理意義上的“把嘴撕爛”了。 大家在朝為官,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天兵的名聲,都知道他們是一幫目無王法、敢搶百官官帽、當廷打死馬順的人,就算他們再能言會道,跟天兵們也是講不了道理的。 而且批評皇上,就算被賜死了,后世還能得一個“正直諫臣”的名聲,但是跟天兵那幫人對上出了什么事,別人只會說你缺心眼。 你一個凡人還想著要批評神仙了?可把你給能的。 因此種種原因之下,這些文官們一聽說天兵來了,急忙都叫家仆把大門緊閉,不放人進來。 惹不起,還躲不起嘛。 事實證明連躲也躲不起。 不開門是吧?那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你給罵出來。 玩家們幾個人分成一個小組,每天輪換著到那幾個文官家的門前去大罵。 “你個老逼登,趕緊給我出來!簡直就是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我特么忍你好久了,你做過調查嗎?知道真相嗎?嘴上一點把門的都沒有,上下嘴唇子一碰就知道胡咧咧了?有本事把你送到戰場上去,看你能不能嚇得尿褲子!” 粗俗!這語言就是就是太粗俗了! 要知道言官們可是自詡清流的,他們是能幫助皇上反省的“鏡子”,怎么能受這種污蔑? 于是紛紛去跟皇上告狀。 但先不說朱祁鈺到底能不能管得了天兵,就是能管得了,現在這個節骨眼,也先都打到眼跟前兒來了,他哪兒還有什么閑心和功夫給他們做什么判官呢。 上去的書都被壓著沒有批復,再催得緊了,還要遭到朱祁鈺的訓斥,“現在緊要關頭,孰輕孰重,爾等分不清嗎?況且孫御史的事兒本來就是你們有錯在先,天兵雖言語粗魯了一點,但是說的有哪條不對?” 完了,皇上也不給他們做主了。 告狀的事情第二天又被傳到了玩家的耳朵里,玩家們更加生氣了。 好啊,你們幾個老頭子,你們罵別人就行,別人罵你們兩句就知道告狀了是吧?做人可不能這么雙標。 于是玩家們再一次發動了一場比之前那次規模更大的討伐,最后弄得那幾個文官只能出來跟孫祥的家屬道歉,這件事才算了結。 …… 除了這個小插曲以外,其他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也先十月初一出發,僅僅用了十一天的時間,就打到了北京城,可稱得上是勢如破竹。 在他看來,奪取北京已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 明軍的精兵和主力先前已經在土木堡叫他給收拾了個完全,赫赫有名的三千營也全部被他打散,明朝再也沒有什么力量能夠跟他抗衡了,京城里的人就猶如待宰的羔羊一樣,根本不需要他動手,怕是他的身影一出現在城門口,他們就得嚇得畢恭畢敬地打開城門迎接他。 大元必將在他手中復興,他是會被彪炳史冊、被后世歌頌的人。 攻破北京,只需一天! 這是也先在正式進攻前的軍事會議上,告訴給他的下屬們的話。 “攻下北京城以后,珍饈美酒、財寶美人全都是你們的!”他鼓舞下屬道。 “京城必破!” “大元必興!” 屬下們也都熱烈地叫喊起來。 可是有句老話說的好,叫“驕兵必敗”,無數的故事和經驗告訴我們,flag是不能隨便立的,這一點在幾天之后,也先就會深刻地意識到。 在也先歡呼雀躍的同時,于謙這邊也在召開大明朝迎戰瓦剌前的最后一次軍事會議。 一個月以前,北京城還籠罩在戰爭失敗的陰云之中。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百姓流離失所,街頭每天都游蕩著從前線逃回來的士兵,國家徹底沒有希望了,皇上被俘,大半個朝廷的重臣全部被殺,明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國庫空虛、糧食短缺……所有人都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懼之中,甚至不少人提出要南遷,放棄這座城。 然而僅僅在這一個月中,這一切都變了?! √毂路?、各路藩王奉旨攜兵入京;從通州運來糧食,足夠全京城的百姓吃上一整年;日夜不停地修筑城墻、護城河、鑄造兵器…… 城中的百姓和士兵們重新有了信心。 在一個月前沒有人相信大明能夠戰勝瓦剌了,但是在一個月以后,士兵的眼神中滿是堅毅和興奮,他們已經不懼、甚至可以說是期待和瓦剌的對決了。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石亨、陶瑾、劉安、朱瑛……這些人全部都是大明朝的高級將領,也是此次應對瓦剌的核心力量。 在討論作戰策略時,經驗豐富的石亨首先提出應該“堅壁清野”。 “堅壁”指的是加固防御工事。 “清野”指的是轉移郊外的糧食和財務,使得敵人缺乏物資。 這個辦法換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耗”。 反正京城里的糧食足夠多,外面的防御工事也修得足夠堅固,也先想要攻城就攻城好了,反正他們也進不來。 而瓦剌兵就算再強悍,那到底也是人,也得吃飯啊,等到他們糧食吃完了,還不是得乖乖回去了? 而且他們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等待機會,如果瓦剌稍有懈怠,他們便可以絕地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