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那一刻石亨灰暗的心再次亮了起來。 從戰敗開始,沒有人相信他,所有人都在指責他,只有于謙告訴他,他相信他。 在他來找于謙之前,他甚至以為于謙之所以給他高官,其實是在暗示他要給他送禮,畢竟之前在朝廷里呼風喚雨的王振王大人就是這樣的人。 只要你拿足夠的錢,買官賣官都不是問題,這已經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他以為于謙跟王振一樣,沒想到……是他侮辱了于謙,也侮辱了他自己。 石亨突然就釋然了,他把心中的雜念統統拋掉,他現在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這場仗,他一定要贏。 他要為自己正名,也一定不會讓于謙失望的。 他在瓦剌手里失去的,他一定會親手奪回來。 這一刻,他又變成了那個意氣風發的石大將軍。 在這之后,石亨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備戰中。 直到今天,于謙派給他這樣一個征兵的任務。 于謙派來負責征兵的將領一共有五位,除了他以外,還有左副總兵陶瑾、右副總兵劉安、右參將劉聚和游擊將軍湯節。 他們五個人正是現在五大營的負責人,于謙派出他們來征兵,足可以看出他對新兵們的重視程度了。 臨開始之前,于謙還給他們開了一個小會,告訴他們這次征兵的對象會有一些特殊,還把之前李云卿告訴石璞的那套說辭教給他們。 要他們多一點耐心。 作為行軍打仗的將領,除了作戰技能以外,冷靜的頭腦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一個錯誤的判斷,很有可能所有的兵都要跟著你去送死。 更何況石亨從軍多年,不管什么樣的兵,好帶的、不好帶的,就是多混不吝的,他都見過。 因此他并沒有認為這次的征兵會和之前任何一次征兵有什么特別大的不同。 直到他看見了這幫“天兵”們。 他回京城的時間晚,沒有親眼目睹之前天兵們在大殿上擊殺王振同黨時候剽悍的樣子,而后又一心撲在備戰中,所以根本就沒太聽說天兵的消息。 此時,他看見這些滿眼好奇地打量他的大學生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于謙到底從哪兒找的這么一群“奇形怪狀”的人??? 奇裝異服、衣不蔽體,頭發的顏色更是五彩斑斕,黃的、紅的、藍的……甚至綠的都有。 還有那指甲上不知道貼的什么東西,在陽光的照射下一閃一閃的晃眼。 難道是新研制出來的暗器? 精神狀態也不太一樣。 他從前線回來,一路上看到的逃兵個個神情憔悴驚恐,就算回到京城,城內的百姓也是滿心擔憂。 而他們卻個個興奮異常。 “我想報名參軍!” “我也是!” “我我我!” 石亨頓感欣慰,不管怎么樣,他們的愛國之心還是應當嘉獎的。 他拿出征兵文牒,“歡迎諸君投身軍旅,此乃征兵文牒,請書之?!?/br> 征兵文牒,又稱“募兵文牒”,是朝廷征兵服役或入伍時使用的官方文書。 文書中包括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征、家庭情況等信息,以及官府的印章和簽署日期等。 征兵的文牒李云卿和于謙一起修改過,畢竟要是直接拿明朝征兵的文書給大學生們填,大家也很難全都看懂,她這邊也不好存檔作為課題的過程材料,所以她對表格進行了修改。 修改之后的表格就跟現代大學生們在學校填寫的那種差不多了,甚至表項還會更少一點,畢竟行軍打仗也不會問你考沒考過四六級、大學績點怎么樣。 但大學生們還是在填表的時候遇到了問題。 趙文騫捏著下巴思考了半天,“這個籍貫到底是填戶籍所在地還是填現在的地方?” 李丹青搖搖頭,“你別問我,這個問題我一輩子都想不明白?!?/br> “那怎么辦?” “不然問問那個石亨?” “這npc能有這么智能嗎?怎么填表也知道?” “問問不就知道了?!?/br> 李丹青拿著表格走到石亨的面前,“石將軍,這個地方是填戶籍所在地還是填現在的地方?” 石亨他們來之前都被李云卿和于謙培訓過,所以對于大學生們略帶現代語氣的問話也能聽懂并作答。 石亨看了一眼,“籍貫即為戶籍地?!?/br> “哦?!?/br> “那我是北京人,北京在明朝叫‘順天府’,我是填順天府還是北京?” 石亨頓了頓,“皆書之(都寫上)?!?/br> 李丹青和趙文騫有點驚喜,沒想到他竟然真的能回答,而且給出的答案也不是像什么“意大利面拌42號混凝土”這種逆天答案。 其他大學生也有問題,剛剛一直沒問就是不知道石亨這個npc能不能回答出來,現在看他竟然這么智能,頓時都帶著問題涌到了他的跟前。 “石將軍,我有個字不會寫怎么辦?” 石亨:“……何字?” 幫這個人寫好了,一轉頭,石亨又看見好幾個拿著表格的大學生滿臉期待地看著他,“可以也幫我們寫一下嗎?這個毛筆我用不好?!?/br> 石亨:“……可?!?/br> 他這邊還沒幫著寫完,就又聽見那邊有人問,“石將軍,表格還有多余的嗎?我這個填壞了?我想重新多要一份?!?/br> 石亨已經有點呼吸不暢了,“……有?!?/br> “石將軍,這個表格我可以晚點交嘛?我身份證號記不住了,等我回去看一眼……” 汗流浹背了,真的汗流浹背了。 石亨從來沒覺得這么忙碌過,甚至覺得比打了一場仗還要累,他耳邊嘰嘰喳喳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 甚至一個同樣的問題“籍貫到底是戶口所在地還是現住址”他就已經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了。 石亨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特意走上了一個高處,高聲道,“本將軍再說最后一遍,籍貫即為戶籍地,大家都明曉了嗎?” 眾人一致回答:“聽明白了?!?/br> 石亨松了一口氣,“那就好?!?/br> “石將軍,我有個問題!”后排有人舉手。 “嗯?!?/br> “這個‘籍貫’到底是填哪里呀?是戶口所在地還是……石將軍,石將軍你怎么暈倒了???” “石將軍你醒醒!” “石將軍你振作一點??!” 問問題的學生更是露出一副無辜臉,“難道是我的問題太難了?把npc的cpu都給干燒了?” 第12章 太醫來了,經過診斷,石亨是急火攻心導致的昏厥。 消息傳到朝廷的那幫大臣的耳朵里,他們一個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之前天兵在朝堂上打死馬順的畫面還歷歷在目,這才過了多久的時間啊,就又讓石亨一個大將軍倒下了。 非常符合他們對天兵的固有印象。 殘暴,太殘暴了。 不過用他們來對付瓦剌剛剛好。 瓦剌本來就十分強悍,要是換成一般戰斗力的兵,或許還對付不了他們呢。 這倆遇上了,也算是針尖對麥芒。 “勁敵”啊。 石亨倒下以后,于謙補上了他的位置,完成了剩下的征兵工作。 于謙之所以派出他旗下的大將們來進行征兵,并非沒有緣由的舉動,他之所以這么做,是想改變現有的軍隊編制制度。 在此之前,包括英宗御駕親征的土木堡之戰,明朝軍隊的編制制度一直實行“三大營”制。 三大營制度是明成祖朱棣創建的,最初是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和征戰北漠。 三大營顧名思義包括三種營隊,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五軍營在戰斗中是承擔主力作用的,換句話說,跟敵人正面硬剛的就是他們。 雖然名字叫作“五軍”,但其實兵種只有兩種,步兵和騎兵。 步兵擅長正面作戰和攻略城池,而騎兵則擅長突襲、偵查等。 也先所率領的瓦剌大軍就擁有非常優秀的騎兵體系。 三千營是全部由騎兵組成的部隊,最開始是由歸順于大明的蒙古騎兵組成的,后來逐漸得到了發展。 最后就是神機營,這個營隊中的士兵以火銃和火炮作為武器,算是早期的“技術工種”。跟弓箭、長矛、大刀這種冷兵器不同,火銃和火炮作為熱兵器的威力是十分驚人的。 三大營制度中要正面強攻有正面強攻、要騎兵有騎兵,就算是要熱兵器,也都能拿得出來,所以說這個制度一度在明朝的軍事體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被建立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但在這次土木堡戰役的失敗,也跟三大營制度脫不了干系。 發展到后期,三大營制度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比如戰斗力嚴重下降、貪污腐敗現象嚴重、紀律組織混亂,三個大營各自為政,軍隊的指揮權分散,各級將領之間缺乏配合,使得指揮和調度難以統一。 所以要想打敗瓦剌,必須首先改變軍隊的編制制度,找到一個更為高效有用的制度。 于謙提出了團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