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書迷正在閱讀:喜歡一個人不是錯、我在黑暗找陽光、長公主她囂張跋扈、我重生后在豪門興風作浪、我在八零當保姆、召喚十萬大學生保衛大明、北北的夏、請殺死我的月光(強制H)、背主(現代1V1)、被白月光背刺后她說要包養我(gl)
留下四翠服侍著,西嶺顛顛又跑回去了。 一頓好飯,盂蘭教得越加賣力,等紅棗又親近馮妙嫦,到傍晚的時候,馮妙嫦已能駕著紅棗小跑起來。 馮妙嫦已算學會了騎馬,后面就是熟能生巧了。 回去后,被忍冬幾個抓著香湯沐浴后,也是累壞了,倒榻上一夜好眠,睜眼時就到了第二日,是她第二回 出嫁的日子了。 馮妙嫦翻身要坐起來,可胳膊剛支起來,她就抽著氣軟倒回去,這一動只覺著渾身上下就腳指縫兒都是疼的。 聽著她這邊動靜不對,忍冬幾個忙圍過來,看她疼得呲牙咧嘴的,都嚇到了,“小姐你怎么了?” 馮妙嫦苦中作樂道,“見過因為騎馬渾身疼得爬不起來的新娘子么?滿天下獨我一份了吧?” 第046章 吉日 四十六章 別的事可以通融, 婚禮等不了。 這又是關著山胡部歸附的大事,整個山胡部的族人等著認大族長和夫人呢,七爺和馮妙嫦必須要容光煥發地出場。 忍冬和茯苓雖心疼, 也只能狠心給馮妙嫦扶起來梳洗。 梳頭的全福婦人一概沒有, 都是忍冬和茯苓來。 很快梳好頭描繪好了妝容,只等西嶺那邊送嫁衣頭冠過來了。 雖說婚禮提前又改了地兒,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可到這會兒還沒見嫁衣,好性兒的忍冬都要不滿,“待會兒來的嫁衣要配不上小姐,往后再不用理西嶺了?!?/br> 茯苓又加了一句,“你做的飯也不叫他吃?!?/br> 說定婚事到婚期只有二十幾日,沒法講究起來。 別的都能依著馮妙嫦,只她的嫁衣,忍冬和茯苓說啥也不能接受過于簡陋。 一件說得過去的嫁衣得花多少時間才能備起來? 和裴三郎的時候, 馮妙嫦可是訂親后就開始繡嫁衣了。 就那樣,周圍還有人說她高嫁裴家,什么都由著裴家做主, 一年的時候準備嫁衣過于倉促了。一輩子一回的嫁衣, 怎么盡善盡美也不為過, 這樣婚后的日子才能和美順遂。 這樣嫁衣都不能可著心意來做,將來的日子怕是不圓滿。 結果她和裴三郎就沒過到頭,也算一語成讖吧! 那些話馮妙嫦是不在意的, 可在忍冬和茯苓這里卻過不去這個結。 只有二十幾日也不能糊弄, 兩人拉來四個翠商量好了, 準備黑白不輟地給她制件像樣的嫁衣。 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本來外頭人手就不夠, 忍冬和茯苓都是頂大用的,為著做嫁衣把外頭事耽誤了,反正馮妙嫦是覺著不劃算。 可也得能勸住啊,向來唯命是從的兩個犯了犟,那真是多少頭牛都拉不回來。 馮妙嫦怎么都勸不好的時候,西嶺來說,七爺走時交代了,這么匆忙的婚事夠對不住她了,所以別的事上不叫她跟著累,讓這邊管什么都不必cao心,到時保證樣樣都是齊備的。 忍冬和茯苓打心底怵七爺,他發了這樣的話,兩人再不甘不愿也只好做罷。 就這會兒情急,也只敢埋怨西嶺。 馮妙嫦好笑,“你們什么時候見西嶺辦岔過事兒?安心等著吧?!?/br> 話剛落,就聽外頭腳步聲響起,很快西嶺在氈帳歡聲道,“嫁衣來了,哪個出來接一下?!?/br> 四個翠趕緊掀簾出去,又一人捧了一捧進來。 就連茯苓都知道,這當口送什么過來都挑不得了,所以等外頭西嶺他們走了,忍冬和茯苓才給那幾捧一一打開來看。 饒是在裴家見了大富貴,忍冬和茯苓還是忍不住連連驚嘆。 竟是大紅石榴紋緙絲料的嫁衣! 一寸緙絲一寸金,且不是有錢就能買到。 緙絲是供品,非王候公卿不能穿,在裴家,也只有裴尚書和徐夫人才有兩身外服,平素金貴愛惜得很,不到貴地坐客是見不到兩人穿的。 馮妙嫦都有些驚到了,隨即想到該是以前齊王以示恩寵賞的,才安下心來。 齊王如此看重七爺,這是她沒想到的。 緙絲嫁衣的手工精湛無比,主仆三人都做得一手好女紅,也做不到如此。 緙絲嫁衣外,還有中衣里衣繡鞋,都是外面難見的料子和做工。 這樣齊備的嫁衣,忍冬和茯苓再多的不滿都散了。 第四捧是一個匣子,打開來看,卻是一頂精美之極的富貴牡丹的赤金花冠,都是識貨的,主仆三個打眼就認出來這是宮造的手藝。 馮妙嫦又是一個想不到。 原還想著七爺這樣的草莽在齊王那里排不到前幾號去,這會兒見了緙絲嫁衣和牡丹花冠后,馮妙嫦不這么想了。 想到將來,馮妙嫦恍惚了下,又趕緊打住叫自己別往下想。 只為今日七爺在嫁衣和頭冠上的誠意,她都要幫著七爺心想事成了。 至于以后,且走且看吧,只要七爺敬她一尺,她是必要還回一丈的。 嫁衣頭冠外再沒別的了,是馮妙嫦叫西嶺不用拿別的。 她想著都在山胡部舉行婚禮了,索性做得更漂亮些。 前日應了在山胡部舉行婚禮后,她就和七爺商量了,他們要體現出兩邊一體的態度來。 因為是認大族長,婚俗可以以孜羌的為主,不過他們是大熙子民這個含糊不得,婚服和頭冠必得依著大熙禮,身上的配飾就照著孜羌婚俗來配戴。 七爺當即夸她的想法好,派了西嶺和鐵單夫妻說了。 山胡部那邊果然高興得不得了,覺著這邊是打心里尊重他們,沒多會兒鐵單和盂蘭就帶人捧了山胡部歷代族長婚禮上要配戴的一應物事過來。 瞅著西嶺送來了嫁衣,盂蘭帶著索云幾個也過來了氈帳。 看到馮妙嫦的嫁衣和頭冠,聽說眼前的嫁衣就是傳說中的緙絲料做的,幾個人都忍不住艷羨贊嘆。 就連盂蘭都沒忍住上來小心翼翼地摸了兩下,說長大見識了。 忍冬和茯苓也一樣輕手輕腳地服侍著馮妙嫦換上嫁衣,戴上了牡丹花冠。 之后換了盂蘭帶著人上來給孜羌的頸飾,手串,腰飾這 些一一給馮妙嫦配戴好。 很快就打扮出來一個嬌美里透著颯爽英氣的新娘子。 不光山胡部盂蘭這些覺著好看,就忍冬幾個也覺著自家小姐這樣打扮起來很不錯,尤其是腰上掛的那把短匕,看著就是當家做主的好兆頭。 想到自家小姐在裴家時的忍氣吞聲,兩人這會兒忽然覺著這門婚事也沒那么糟了。 孜羌人逐水草而居,一年里隨著季候遷移放牧。 山胡部也是如此,幾戶十幾戶為伴散在山胡部占據的河套這一帶各自放牧,逢著節日或是族里大事才會聚到議事大帳這邊。 議事大帳是山胡部的中心所在,族長鐵單夫妻和族里擔事的都在這邊設帳居住,族里的一千兵也在這里,可說山胡部的精要都在這里。 前兒說定后,鐵單就派了二百族兵去各處通知下去,昨兒早上開始,就陸續有族人往這邊來了。 正是盛夏時節,來了也不用搭帳子,鋪上氈毯就是一個家。 正是長年這樣幕天席地隨性而居,孜羌人都是爽直肆意的性子,高興了歡歌載舞,氣到了揮拳相向,很是直白分明。 知道跟著大族長就有好日子過,再不必擔心被別族凌壓,還沒見到人,大多的族人就接受了歸附大族長和夫人。 山胡人民心淳樸,幾乎是傾家而來慶賀大族長和夫人的婚禮。 到昨兒晚上,盂蘭過來說,已有多半的族人趕來了,除了留下看家的,剩下的天亮前都能趕到。 見了許久未見的族人,又是這樣可喜可賀的事,最少要痛飲三杯。 于是隔不多遠就是一席,到晚上點起了篝火,更是說笑歌舞,比孜羌人最隆重的三神節還要熱鬧開懷。 若不是議事大帳后面有族兵的營地,無事不得靠近,熱情的族人怕是要圍著大族長和夫人的氈帳把酒放歌了。 不過草原空曠,這樣拉開些距離,歌聲也能傳到這邊的氈帳里。 雖聽不懂歌意,馮妙嫦卻覺著歌聲很是悠揚動聽,昨晚伴著陣陣的歌聲入眠,難得的松快愜意。 這會兒更是,羌鼓擊打出喜慶歡快的節點,歌聲也更加熱烈奔放,伴著陣陣呼喝叫好聲,只在帳子里聽著,就知道外面是何等的熱鬧。 盂蘭笑道,“外面賽馬的,射箭的,摔跤的都拉起架勢了,只等大族長和夫人發話開比呢!” 昨兒和盂蘭學騎馬的時候,馮妙嫦已經和她大致了解了孜羌人的風俗習性。 知道只要逢著節日,孜羌人都要比騎馬,射箭,摔跤這三樣,得勝者是族里的勇者,一年里節禮都是上份兒的。 每回都是族長夫妻下令開賽,哪怕是族老都不能替代。 這會兒大族長和夫人在,鐵單夫妻自然要讓出位置。 事關往后七爺和她在族里的威望,馮妙嫦知道這一回亮相至關重要。 時辰到了,氈帳外歡呼聲此起彼伏,馬聲踏踏,于氈帳外止步,七爺過來迎新娘了。 幾下深呼吸,馮妙嫦目光堅定地看過去。 門簾掀開,一道頎長的身影沐著日光立在那里。 大紅的婚服襯得人面若上好的白玉,如墨俊眉下,鳳目若含秋水,鼻管挺直,唇色不點而朱,光彩咄咄讓人目眩神馳。 自以為習慣了七爺的盛世美顏,這會兒見了身著婚袍的他,馮妙嫦還是被晃了心神。 直到人走到面前,馮妙嫦才定住了。 先是走了樣的大熙婚儀。 歸附大熙多年,族里的老者都還記得些大熙的婚禮儀程。 就請了族里年高望重的老者做贊者。 這會兒在老者的引導下兩人拜了天地,又朝著大熙方向拜了,算是遙拜了高堂。 接著又按著孜羌的婚儀飲了茶,在贊者的唱告下向三神像行禮。 接親禮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