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什么才叫出息?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逃妻、妃藏空間,腹黑王爺小逃妻、斗羅之武魂玄武、花于今日盛開、嫁玉郎、真少爺考上了地府公務員、一夜驚喜:霍五爺的心尖寵、病美人他總也擺不爛[穿書]、小財迷她嫁給了黑心王爺、救贖美慘受后渣攻懷崽了[快穿]
下塘村離縣城不遠,因為地緣關系,村里的條件都比大屏鄉的要好上不少,進村的一條水泥路,修得平平整整的,看上去格外顯眼。 鐘岳已經多少年沒有到過這里了,自從有一回,他的母親帶著他回娘家,外公外婆眼中的那種冷漠,給他留下了不少童年的陰影。從村里人口中打聽到地址之后,鐘岳便朝村里摸索進去,敲了敲紅漆有些剝落的鐵皮大門。 “誰??!” 鐘岳見到眼前這個駝著背的老頭,和十年前一樣,那雙鷹眼看著就讓人覺得沒有絲毫的善意。 “我,鐘岳?!?/br> 老頭拐杖一杵,皺眉道:“你來干什么!” “小舅說……” “誰跟你親戚?” 鐘岳深吸一口氣,隔著鐵門,說道:“潘偉說,我媽病了,在縣城的醫院里住院,可我去了縣里的醫院,并沒有住院的記錄,所以想來問問,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岳?”屋里走出來一個中年婦女,見到鐵門外的鐘岳,眼中滿是驚訝,想要過來開門,卻被老頭阻攔了。 “你干什么?都是要再嫁的人了,還跟前夫的兒子拉拉扯扯,不嫌我丟人嗎?” 鐘岳心頭一顫,嫁人?他母親要改嫁了?原來住院是假的啊…… 他露出一個勉強的微笑,“小舅說你住院了,還借走了兩千塊錢,你沒事就好,水果給你放門口了?!?/br> “小岳……”潘月鳳不顧老頭的阻攔,過去將鐵門打開,看著眼前這個已經比她高一個頭的鐘岳,眼淚不住地流下來,“mama對不起你,那兩千塊錢,mama會還給你……” “不用?!辩娫辣牬罅搜劬?,“我爸死的時候,你都沒有來看過一眼,十年了,你都沒往家里來看過我一趟,說對不起有什么用?” 潘老頭走出來,罵罵咧咧道:“你爹是個沒出息的廢物,窩在山溝里就知道寫幾個破字,浪費了我女兒大把的青春,我沒找他算賬已經不錯了,兩千塊?兩萬塊都不嫌多,還什么還!” “沒出息?像潘偉這樣為了騙錢,咒自己jiejie住院動手術,就是有出息?”鐘岳冷笑道。 潘老頭拐杖一杵,說不出話來,心說雖然是自己兒子,但那混賬小子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總比窩在山溝里寫破字,想要當什么書法家,做白日夢的好!” 鐘岳笑了笑。 “我爸喜歡寫字,就算一輩子窩在山溝里,也比在縣城里鬼混,不知道哪一天被人亂刀砍死的好。我會讓鐘家的書法發揚光大的!” “呵呵,笑話。書法?你有幾斤幾兩自己不清楚?” 潘月鳳看到了鐘岳手里拎著的紙跟墨了,忽然一愣,“小岳,你不是在讀大學嗎?怎么回家來了?趕緊回學校去,別耽誤了學業?!?/br> “我休學了?!?/br> “什么?為什么?” 鐘岳看著自己母親那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臉,“為了什么?難道你不知道為了什么嗎?當初您是為什么拋棄我們父子倆的,現在我就要重新在我爸失敗的那條路上,走到最閃耀的巔峰!” “呵,果然還是跟你那不中用的爹一樣,就會白日做夢。當書法家?山溝里出個大學生已經是菩薩保佑了,還當書法家,你真以為你這樣的年紀學說法還來得及?阿鳳,差不多得了!讓人看見了,指不定又閑言碎語,說三道四。這些年,村里的流言蜚語你聽得不嫌煩,我這老耳朵都起繭了!老太婆,去把她拉回來?!?/br> 一邊走過來的老婦人一聲不吭地將潘月鳳拉了回去。 “小岳,聽媽的話,快回學校去?!?/br> 鐘岳淡漠地看著潘家一大家子,轉身而走。他從來沒有這么渴望過學習書法,似乎從這一刻起,學習書法的渴求,從心底里爆發了出來,不為別的,就為了他的爺爺跟父親,為了那些瞧不起鐘家書法的人,為了因為書法,離他而去的潘月鳳,為了潘家二老鄙視的眼光! 不爭饅頭爭口氣,這個書法,他學定了! 從下塘村回來,鐘岳便在家中坐定,再一次進入了筆法修煉模式。 “鐘小友,老朽等你多時了?!?/br> 依舊是在揚州街頭,還是那一方小小的桌攤前,那支寬扁如同筆刷的無鋒筆,大智若愚一般的筆法,在鐘岳眼中慢慢挪動著。 “大師,寧折不轉,這是否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 npc金農微微一笑,道:“鐘小友能從字里行間悟出人生哲理,確實有悟性??登⑹酪詠?,帖學以二王書法為正道,書道豈可歸于一統?百花齊放,各表一枝,我與板橋逆勢而生,從漢隸、魏碑之中汲取厚重風格,才有了漆書,字如其人,希望鐘小友能謹記今日老朽所言?!?/br> 鐘岳點了點頭,字如其人,這話確實不錯,看來這個金農漆書,對于他來說,還真是選對了??赐炅私稹昂蜕小币粋€小時的筆法教學視頻,鐘岳驚奇地發現,熟練度居然漲到了百分之十三,趁熱打鐵,連忙拿出紙筆,開始臨摹方才學到的筆法。 鐘岳比別人的優勢,就在于能夠親眼看到書法大家的運筆,筆法的神秘,自然是不能用語言或文字來具體描述的。 唐代以前說用筆,都是用“錐劃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驚蛇入草、飛鳥出林”等,都是隱喻,所以很多筆法傳承都已經失傳。 后世種種筆法、結構法,說得越來越細。唐以前的比喻,很有文學藝術的色彩,然而無法cao作,只能悟;后世生發開來,說得越來越細,cao作性也不見得強,而往往苛細得讓人頭暈,言者未必了了,聞者當然昏昏的情況是常有的。 唯一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看。 這是鐘岳如今最大的優勢。 大約寫了一疊的毛氈紙,鐘岳感覺到手腕發酸之后,才就此作罷。他沒想到,雖然筆法還未完全悟透,然而對于一個剛剛接觸沒多久的初學者來說,他的這些練習作品,已經很有金農漆書的韻味了,這不僅僅是從字形上來看,更是書法骨子里的那種筆勢、韻味上。 鐘岳放下筆,將自己寫好的字都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分析,哪里不足,哪里有欠缺,都總結起來,雖然今日觀看臨摹的時間到了,但是他依舊可以跟金農探討問題,將自己對漆書的一些困惑跟難點,向這位老者討教。 直到深夜,鐘岳感覺到昏昏沉沉,不由自主地倒在床上時,才驚訝地發現,今天筆法的熟練度,居然漲到了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