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書迷正在閱讀:為師的品格[穿書]、三國名將都市行、金屬牙套【骨科gl】、與婆婆同居的日子、[綜漫] 帶著彈幕穿進咒術、[HP同人] 我得了不被愛著就會死的詛咒、[咒回同人] 悟的遠房親戚怪朋友、[綜漫] 迫害角色從成為監護人開始、[BLEACH同人] Protect Your Own Path、獵物法則(強取豪奪校園h)
箕準眼睛一亮:“上國皇子愿意娶我家小女為王后?” 呂義頓時覺得箕準實在是貪得無厭,肅然搖頭:“雖說不是王后,也是夫人,難不成大王不愿意?” 箕準不由黯然,但是很快振作了精神,自家女兒說是王女,但如今也著實算不上金貴了,人家正兒八經的龍子鳳孫,就算是要娶王后,選擇的也該是朝中重臣之女,他們箕氏畢竟是外邦小國,如今還連朝鮮都丟了,只能在這點地方稱王,純屬自欺欺人,如此,女兒能得個夫人的位置,也算是不錯了!當下又露出笑顏:“貴使說得是,是小王想差了!” 呂義撫掌笑道:“既然大王也覺此事妥當,那等到衛滿賊子授首之時,我家主公便前來下聘,你我兩家日后便是一家人了!” 箕準沒聽出呂義的話外之意,也是歡喜起來,當下連忙命人設宴款待,一時間其樂融融。 第15章 劉昌這邊,借著濊貊人帶來的財富,總算是建成了初步的工業體系,但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總不能一直從系統里面購買糧食。好在幾個月的勞作,他們已經順利挖開了凍土層,開墾出了不少良田,然后就將各種糧食作物陸續種了下去。 這邊氣候寒冷,即便是種土豆,也只能種一季,想要收獲得近四個月才行,在這之前,主要的糧食來源還是系統。好在系統中,糧食價格并不貴,真正昂貴的是那些篩選出來不會退化的良種,這年頭大家也不挑剔,在大漢,普通百姓能用豆麥充饑都很平常。而隨著這邊冶煉的鋼鐵越來越多,各種工具已經全面更新換代,已經具備了精耕細作的基礎。接下來,劉昌還琢磨著將蒸汽機搞出來,實現初步的機械化生產。不過現在還沒有合適的密封材料,所以,劉昌決定采用水力和風力相結合的方式,不管是用于農業灌溉和農產品加工,還是用于推動車床之類的機器,都挺好用。 “主公,咱們這邊濊貊人越來越多了,這些人若是起了什么壞心,那可如何是好?”呂義走后,劉昌這邊比較說得上話的便是呂田。 原本呂田也想要跟著呂義去使,但是卻被呂義拒絕了,歸根結底,還是擔心劉昌身邊無人守護,呂田年輕力壯,也忠心,所以,便留著呂田在劉昌身邊聽用。 呂田看著粗疏,實際上也是個細心的,一開始的時候,一同來遼東的男丁一個接一個的都娶了濊貊人家的小娘做細君,他還覺得高興,成家了好啊,成家了就有了牽掛,以后也能安心為主公效力。像是呂田,他是劉昌身邊得用的,因此,他也納了兩個小娘,其中一個還是某個部族首領家的小女兒,但是也只是做妾。 只是時間長了,呂田就覺得不對勁了,他們人少,可是濊貊人多啊,這才多長時間,就有好幾個部族搬到附近了。他們就靠著給漢人做事換糧食,換布匹,換漁網,換鐵鍋……總之,比起自個苦逼地打獵捕魚,還不一定有什么收獲,給漢人做事那就簡單多了。 可是,漢人在這里露了富,他們人數卻是不多,二百多個人里頭,真正能拿起武器作戰的也就是一百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那些濊貊人起了歹心,覺得可以直接搶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那到時候可就抓瞎了。這等蠻夷,可不懂什么叫做竭澤而漁,明白了沒了漢人,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了頭,所以真得預防著一點。 劉昌沉吟了一番,說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呂田頓時有些頭大,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想辦法往這里移民,讓漢人的數量短時間變多,但問題是,這根本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衛滿從逃到朝鮮開始,就放開邊境,收攏漢人流民,但是效果并不算好,說白了,除非是走投無路,一般的漢人真不會沒事往遼東跑。 至于說讓那些濊貊人不要靠近,那就更不行了,劉昌搞的大農場,大工場計劃,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口參與進來,至于說大家閉門自守,只與那些夷狄通商,也不靠譜,畢竟,劉昌又不是只想要找個立足之地做富家翁,他需要的是一統遼東,然后南望中原,奪得本該屬于自己的一切。 這般一想,呂田也忍不住抓耳撓腮起來。 劉昌輕笑一聲:“你不過是擔憂那些濊貊人看著咱們人少,所以對咱們只有貪婪,沒有畏懼罷了,那么,就讓他們畏懼吧!” 劉昌不打算將火器搞出來,**其實再如何提純,威力也很一般,**真正在戰場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其實是黃色火藥盛行之前,火器在與冷兵器的交鋒之中其實并沒有能夠真正表現出壓倒性的優勢,很多時候,還不如搞點石油稍微提煉一下,搞噴火筒,猛火油之類的,因為**威力一般,容易變潮,運輸儲存過程中也不安全。所以,一直到**被合成出來之后,熱武器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另外就是,他真的玩不起這個,他可以通過手工小劑量合成**,但是有道是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他不能保證秘方不外泄,他不會小瞧任何人的智慧,當火藥泛濫之后,戰場上的死亡率就會大幅度提升。冷兵器時代,除非遇上那等喜歡殺俘屠城的,否則的話,戰場上死傷有三成,軍隊士氣就無法保證,就會潰退。所以,許多屢敗屢戰的將軍之所以還能東山再起,就是因為他們總能及時收攏潰兵,不管是己方的還是對方的,真要是都從民間征兵,民間也沒那么多丁口。而當熱武器大規模使用的時候,一場戰役,死個幾萬個人跟玩一樣,要是那等陣地戰,上來先炮火覆蓋,你就說會死多少人吧!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總共才多少人口,就死了一千六百多萬。 現在劉昌手里才多少人,再看整個大漢才多少人,真要是熱武器泛濫開來,都不用像是劉小豬一樣連續打幾十年仗,幾年時間,民間就要造反了。 現在手里好馬也不多,沒法搞騎兵,因此,劉昌想要先打造一支重步兵出來。一個個直接將自己變成鐵皮罐頭,連頭上都戴上面甲,就算是匈奴人的射雕者,都別想破防,武器可以用陌刀,一刀下去,連人帶馬都能斬斷,然后在濊貊人那里炫耀一下武力,那些濊貊人連鐵器都沒怎么見過,在面對這樣的軍隊的時候,除了敬若鬼神,還有什么想法呢? 若是有機會的話,就找出一只不安分的猴子出來,宰了之后嚇唬一下那些雞,告訴他們,跟著漢人能好吃好喝,但凡是起了什么壞心,那么,等待他們的就是地獄! 劉昌這邊跟呂田說了自己的想法,呂田頓時兩眼放光,漢家素來尚武,像是呂家本來就是軍功貴族,呂田年紀輕,沒趕上什么戰事,也就是新兵的時候,跟著家主隨著高祖皇帝去平定諸侯叛亂,后來就沒上過戰場。如今雖說對手是一幫連青銅兵器都沒有的夷狄,但是呂田覺得自己也不挑,先拿濊貊人練練手,回頭再去打朝鮮,等到將遼東給安定下來,就可以對烏桓鮮卑乃至他們背后的主子匈奴人下手了。 等到看到工場那邊用水力鍛錘鍛造出來的板甲之后,呂田愈發心癢難耐起來。 第16章 要組建重步兵,自然得挑合適的人,好在呂家那些人原本就是軍中出身,能給燕王做親衛,一個個都人高馬大,之前那個冬天,又很是補充了一番營養,所以,都還算是能撐得起來。只是人數少了點,全裝備上,也就是五六十個人,劉昌琢磨著,看樣子,得早點將朝鮮拿下來了。沒有足夠大的基本盤,想要叫人去中原忽悠人都沒有底氣。 熟悉了重步兵的戰法之后,劉昌就來了場演習,幾排重步兵邁著整齊的步子,手里拿著陌刀,一刀下去,一尺粗細的樹樁直接被劈成兩半,跑過來湊熱鬧的濊貊人感同身受地哆嗦了一下,他們的小身板可比不上這樹樁結實。然后再測試防御力,除非是動用大黃弩,否則的話,等閑的**拿渾身披甲的重步兵壓根沒辦法,尋常的武器砍在板甲上頭,能不卷刃就算是質量不錯。 劉昌還故意找了個看起來比較高大的濊貊人試穿了一套加厚版的板甲,結果直接就被壓垮了。這下大家都服氣了,不服不行,這樣的士兵,站在那里不動給你砍,你都砍不動,真要是對上他們,人家砍瓜殺菜一樣就將你砍得七零八落,而你這邊除了祈禱爹媽給你多生兩條腿好跑快一些,根本什么也做不了。 總之,這么演習一場,起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些濊貊人是不敢生出什么異心的,這些人甚至將漢人視作是神明一般,一個個恨不得頂禮膜拜。而呂田他們也趁機按照劉昌的意思,叫人在濊貊人人宣傳,他們濊貊人應該是當年東夷人的后代,《論語》里面說得清清楚楚,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鳧更、六索家、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算一算,你們自然是前幾個的后裔,而東夷在華夏文化里頭,本身也不能單純視作是蠻夷,要知道,當年太昊部、少昊部其實也是東夷族,那還是咱們華夏的祖先呢!你們說不得也有太昊、少昊的血脈,無非就是多年來流落在外,又跟夷狄廝混在一起,這才忘記了你們的血脈來源。如今,既然咱們來了,你們也該到認祖歸宗的時候了! 強勢的文化在面對僅僅是出現了萌芽的文明時,展現出來的優勢是壓倒性的,因此,一番忽悠之下,已經有機靈的跑過來表示想要追溯一下自家的傳承,給自家找個牛叉的祖先了,再不濟,取個漢名也行??! 劉昌手底下的人幾乎都識字,呂家那些親衛便不說了,當初從烏桓人那里救出來的漢人奴常用字隸也有幾個識字的,冬天的時候,劉昌又搞了個掃盲班,都是成年人了,每天認識五到十個字,漫長的冬天過去,常用字也就認識得差不多了!劉昌用來啟蒙的書籍不是這個時候常用的什么《倉頡篇》、《急就篇》,而是直接用了《千字文》,《三字經》沒拿出來,里頭太多的典故現在還沒出現,何況《三字經》受到儒家的影響比較大,劉昌需要的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而不是讓儒家一家獨大。 《百家姓》也是一樣,宋朝編寫《百家姓》肯定是要將趙放在前頭,到了漢朝,那就得將劉放在前頭,呂得跟在劉后頭,還有建立大漢過程中的諸多功臣的姓氏也得往前排。實際上,就在幾十年前,姓氏還都是分開的,無非就是建立大漢的人里頭,除了張良等少數幾個人是六國貴族出身,其他也就是比黔首強一些,所以大家也就不講究這個了,但是你要是真是將《百家姓》弄出來,那就有一幫人蹦出來指手畫腳了,劉昌不喜歡麻煩,就算是將來要編寫新的啟蒙書籍,也是找那些學派的首腦人物背書,他不會親自下場。 像是現在,劉昌手底下一幫人就各自拿著一卷《千字文》,用這里的字給那些濊貊人取名。因為濊貊人往往住在江河之畔,又以捕魚為生,因此,大家多半取的便是江、何、余三個姓,至于名字,要么就是按照原本他們名字的意思找同義字,要么就是在千字文里頭隨意挑選一個。有了漢人的名字之后,那些濊貊人頓時就覺得自家跟漢人沒什么區別了,有錢的就換了布匹將衣服裁成漢人的樣式,沒錢的就將自家原本的魚皮衣服裁成差不多的樣式,頭發也梳成發髻,表面上看起來,一個個就跟漢人沒多少區別了。像是那等部族的首領,他們手里有大量的金塊金沙,如今連絲綢都穿上了,腰間佩戴著用玻璃仿造的玉石,如果不是禮儀粗疏的話,看著就跟長安城的貴族沒什么區別。 濊貊人的生活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或許能瞞過西邊的鮮卑烏桓,還有東南一點的朝鮮,卻瞞不過沃沮和扶余。他們之間本身就算是近親,無非就是因為生活的地方不同,漸漸養成了不同的習俗,像是沃沮扶余那邊,就已經不再以漁獵為生,而是開始耕種,雖說只是刀耕火種,但是終究文明層次已經上升了一個臺階。 以前他們對濊貊這個親戚,是有些居高臨下的,濊貊人抵抗風險的能力比他們的親戚差太多了,真正就是看天吃飯,魚多的時候日子就好過,魚不多的時候,就得餓肚子甚至是大量的族人凍死餓死。結果呢,窮親戚如今翻身了! 濊貊人如今根本不想著打獵捕魚,采集什么野菜野果,各個部族各自分了一段河流,老老實實用漢人提供的工具在那里淘金,劉昌給的價錢放在中原,估計能被人罵死,但是對于濊貊人來說,劉昌的價錢是非常公道的,平均一下,淘一天金所得到的金沙就足夠一個人換到足夠吃半個月的食物,一家五六口人,一個人一個月干個七八天,差不多就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當然,若是他們想要住上和漢人一樣溫暖的房子,穿上更加溫暖舒適的衣服,就得多干才行。 而那些部族首領終究還是有些特權的,哪怕只是相對原始的部族,首領也總能分配到更多更好的東西,所以,族人們每一份收獲,首領都能從中抽成,所以,他們不需要親自勞作,就能過上奢侈的生活。雖說濊貊人沒聽說過項羽那一句千古名言,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有錢了不能炫耀一下,叫那些親戚看看,那有錢能有多少意思呢? 如此一般之后,沒過多久,劉昌就迎來了扶余人和沃沮人的使節。 第17章 扶余人和沃沮人一直以來都有朝見周天子的傳統,秦國建立之后又去朝見秦國,大漢建立之后自然是朝見大漢,不過不可能每年都去,距離太遙遠,一般幾年才有一次,他們會跟真番、肅慎、挹婁等結伴一起過去,以前還是箕子朝鮮的時候,一般就是蹭朝鮮的使節隊伍,后來變成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即便后來跟遼東郡太守約定為漢家藩屬,那也是后來的事情。這里頭有個歷史遺留問題,那就是,呂后其實一直都不喜歡盧綰,盧綰有什么呢,就是劉邦的發小,因為跟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后來更是被劉太公當做是親兒子一般,對于劉邦來說,盧綰這個發小比自個的親兄弟更親,因此,劉邦的侄子只做了個羹頡侯,二哥做了代王,盧綰卻被封為燕王。 但是對于呂后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自家兄長為了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排功的時候還落在了蕭何張良的后面,后來也就是封了個周呂侯,而盧綰呢,正經的勝仗沒打幾個,先是被封為長安侯,也就是將長安這個國都給他做封地,然后又被封為異姓王。因為劉盈荏弱,呂后與劉邦的后面幾年就在不斷平定異姓諸侯的叛亂,盧綰先是被人誣告,后來又被手底下人一鼓動,就反了,他想的是,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先反了,等回頭見到劉邦,劉邦自然會護著他,到時候就算是燕王做不成了,一個徹侯還是沒問題的。 結果劉邦死了,盧綰自然明白,他跟呂后可沒有這樣的情分,甚至,呂后對劉邦那些狐朋狗友深惡痛絕。當然,盧綰也能理解,呂雉嫁給劉邦之后,真是被劉邦的折騰勁搞得夠嗆,好不容易走了門路讓他做了個亭長,還沒做幾年呢,就因為失期干脆放跑了刑徒躲在芒碭山里頭,還得呂雉去給他們送飯。后來劉邦造反,一大家子都被縣令關進了大牢,雖說有蕭何曹參按照關照,但是苦頭卻沒少吃。后來更是陷在項羽軍中,差點被項羽給殺了! 憑心而論,要不是劉邦做了皇帝,哪個女人攤上這樣的丈夫都得罵街!所以,呂后看不慣盧綰這等跟著劉邦胡混的狐朋狗友簡直再正常不過,所以,一聽說劉邦死了,盧綰立馬投奔了匈奴,不敢回去了。而衛滿呢,作為盧綰的部將,沒跟著盧綰,反倒是逃到了朝鮮,這在漢人的道德觀念中,這差不多就是雙重背叛,他又驅逐了箕準,自立為王,這就是第三重背叛了。呂后雖說出于對匈奴的戰略考慮,還在尚冠里保留了盧綰作為長安侯的宅邸,但是對于衛滿,可不會網開一面。所以,起碼呂后在世的時候,衛滿是不會跑到大漢來找什么存在感的。 衛滿做了朝鮮王之后,比起當年的箕準野心可要大多了,這些年來,衛滿其實一直在不斷擴張自個的地盤,那些臨近朝鮮的部族自然倒了霉。他們之前湊一塊去長安找大漢告狀,但是大漢對于遼東這邊也是鞭長莫及,不過就是發了一封國書,斥責了朝鮮一番,然后,衛滿就開始命人在交通要道設卡,不許這些部族首領南下朝貢。這直接導致這些年來,這些部族其實一直都處在一種不安全的環境之中。這次聽說小老弟居然發財了,一個個頓時心思就活泛了起來。 朝鮮能攔著他們不去大漢,但是不能攔著他們去看那個漢人建立的部族吧!因此,一幫原本就經常湊一塊的部族首腦商議了一番,就決定過來打聽一下消息。 這些部族首領好幾個都是去過長安的,長安的未央宮長樂宮都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像是劉昌這里,自然沒這樣的人力去建造那樣的建筑,劉昌要實惠,要里子,面子什么的,暫時可以不要。但是饒是如此,他們也足夠驚訝了。畢竟,長安主要是夯土建筑,而這里,用的都是磚瓦。紅磚青瓦,修建得整整齊齊,水泥路面平平整整,路邊還移栽了一些花草,這會兒都長得很是繁盛,后院一般是各家的菜園子,里面長著各種他們認不出來的蔬菜。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后世農村的模樣,因為現在人口不多,地皮也不緊張,加上這里其實只是一個過渡,并不打算長住在這里,所以做成的都是那種一進的院子,而不是蓋成農村小別墅的模樣。 這些部族首領直接被領到了議事廳那邊,手足無措地被安排著在偏廳里面等待。劉昌對于跪坐深惡痛絕,遼東這邊比較冷,褲子肯定是要穿的,所以,跪坐也沒這個必要,因此,劉昌叫人重新打造了新的家具,像是議事廳這里,用的就是桌椅茶幾。他們被安排著在椅子上坐了下來,然后就有人端了茶水點心過來。 遼東這邊因為土壤氣候的緣故,并不產茶,就算是移栽了茶樹過來,品質也比不得南方,劉昌對于茶葉也沒有什么偏好,因為大量蔬菜的種植,他們也不缺乏維生素和纖維素,并不需要通過茶水來攝取,因此,端上來的茶水就是加了糖的花果茶,又配了幾種甜口的點心,用的是豆沙餡和棗泥餡,同樣也加了不少糖。 這個時代,即便是貴族也很難做到吃糖自由,楚地那邊倒是種植甘蔗,但是這年頭的甘蔗含糖量并不高,大家也就是榨汁喝,至于糖,主要是麥芽糖。遼東這邊,這些部族甜味的來源就只能是各種野果還有蜂蜜,這年頭野果甜的不多,采集蜂蜜又得冒著被蜜蜂蟄的危險,所以,能吃一點甜的東西,那是真不容易。他們一開始看到放著茶水的是精美的白瓷,點心也放在同樣精美如同玉石一樣的瓷盤里面,都做成花朵一樣的形狀,一開始都不敢碰,生怕給碰壞了。 不過,等到試探性喝了一口水,咬了一口點心,這些首領頓時一個個都ren不住了,一個接一個往嘴里塞,只吃得嘴巴都鼓鼓的,尤其,這邊伺候的人還經常過來續水和點心,因此,等到劉昌見到他們的時候,就發現幾個人已經開始打嗝了。 第18章 劉昌并沒有嘲笑這些人的意思,只教又換了新茶上來,換的是大麥茶,可以幫助消化。 這些部族首領都有些尷尬,不過還是先七零八落地給劉昌行了幾個不甚標準的禮,畢竟,他們之前朝貢大漢,大漢那會兒其實也是禮崩樂壞的時候,對朝臣的禮儀尚且沒那么嚴格,何況是對他們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外藩,因此,鴻臚寺的人也就是稍微教了一下,大差不差就行了,他們學過之后又多年沒用過,到劉昌這邊自然搞得不倫不類。 劉昌含笑請他們入座,他這會兒就這點人手,實在擺不出什么譜來,因此,只是一個個招呼過去,然后才開始了自我介紹。 劉昌早就想好了,他如今實力尚弱,所以,虎皮還是要扯起來的。因此,他這會兒便自我介紹道:“諸位首領遠道而來,想來還不知道孤是誰。孤乃高祖皇帝之孫,當今天子之嫡長子,只是孤因為母族乃是呂氏,因而不為朝中大臣所喜,不得于中原膏腴之地封國建制,稱孤道寡!正巧聽說朝鮮這邊,衛氏作亂,篡奪朝鮮,欺凌諸藩,孤因此請命,前來遼東,撥亂反正。日后孤就是遼王,到時候還多有勞煩諸位首領的時候!” 劉昌一點都不擔心這番謊話被拆穿,現在消息傳遞速度這么慢,等到劉恒知道的時候,劉昌已經拿下朝鮮了!如今劉恒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大漢,他剛剛登基不久,天子的位置還沒坐穩,無論是周勃還是陳平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齊王一系的諸侯在倒呂之事上出了大力氣,卻沒拿到該有的報酬,他們對長安能有什么敬意?何況,比起苦寒的遼東,北邊的匈奴才是大問題,他們得考慮,要是找遼東麻煩的時候,匈奴大舉入寇,那又如何?所以,幾年之內,都別指望大漢會大動干戈。只要劉昌順利拿下朝鮮,到時候就算是派呂義以遼王的名義出使長安,長安那邊最終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畢竟,胳膊折在袖子里,有個劉家血脈鎮守遼東,總比反復無常的衛氏強,也能幫著牽制匈奴。 這些首領聽得懵懂,他們根本不知道大漢又換了一個皇帝,他們上次去朝見的時候,還是惠帝當朝,只記得做主的是太后,太后人真的很好,不僅對他們溫言撫慰,還賞賜了許多財物,如今聽說因為惠帝和太后先后去世,朝堂上那些大臣立馬翻臉不認人,連呂氏所出的皇子都敢欺凌,致使人家好好的一個嫡長子,只能帶著幾百個人跑到遼東來,頓時跟著就義憤填膺起來。 同時,他們也覺得能夠理解自己看到的這一切了,畢竟,人家背后終究是大漢,大概是漢家天子心疼兒子,私底下給了許多補貼,所以,人家才有無數的錢糧,無中生有弄出這樣的家業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一個個就更有信心了。 幾個離朝鮮比較遠的部族還好,一聽說劉昌是來主持公道的,幾個靠近朝鮮的就開始七嘴八舌地告起狀來。衛滿那些手下搶占他們的土地,擄掠他們的族人為奴,他們不得不放棄祖輩京營多年的地方,拖家帶口遷移到遠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還得擔心朝鮮又打過來。 劉昌直接保證,定然給他們做主,到時候拿下朝鮮,衛滿等一干亂臣賊子,可以當著他們的面明正典刑,以泄其憤。 有那等單純高興的缺心眼,就有心眼多的,覺得衛滿已經夠難纏了,剛剛劉昌說自己將來封號會是遼王,也就是說,將來整個遼東都會是劉昌的封國,豈不是說,劉昌已經將他們的地盤視作是自己的了?人家有大漢的幫助,連朝鮮都不放在眼里,那么,他們這些部族對于對方來說,只怕連點心都算不上,到時候,他們還能繼續做首領嗎? 結果,劉昌很快給了他們一個定心丸,他笑道:“等孤正式封國建制,諸位首領可如大漢舊例,封侯封君,各領封國食邑,富貴不絕!” 聽到劉昌這般言語,一幫首領頓時來勁了。他們這些人說是首領,但是論起生活水平,大概也就是相當于中原大一點的地主,年景不好的時候,照樣得餓肚子。而中原那些徹侯關內侯乃至封君,一個個成千上萬戶的食邑,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若是劉昌兌現了他們的承諾,豈不是以后他們就能過上中原那些貴族的生活? 這般一想,一個個恨不得立刻五體投地,有個機靈的直接用結結巴巴的漢語叫了起來:“大王回頭要誅殺衛氏那等叛逆,我愿意出五十,不,一百勇士隨同大王作戰!”劉昌這會兒還沒稱王呢,他就直接以大王相稱。 其他人一邊暗罵這個馬屁精,只恨自己說晚了,趕緊也跟著叫嚷起來,不過是一會兒時間,他們就許諾出了一千多的軍隊。 劉昌原本就有找這些部族借兵的意思,但是,他們自個主動提起來,劉昌卻拿捏起來:“諸位首領一片誠心,孤心領了,只是一來,我漢家用兵有些不同之處,諸位首領的勇士只怕難以適應,二來有道是兵貴神速,諸位部族路途遙遠,只怕趕不上攻伐朝鮮,所以,此事就此作罷!” 幾個首領趕緊說道:“來得及,肯定來得及,我們這就回去,召集勇士,立馬就給大王送過來,如何cao練,都憑大王做主!” 兩邊又是一番你推我讓,最后劉昌擺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模樣,將事情答應下來,然后又說道:“諸位首領一片盛情,孤實在是難以推拒,不過,孤也不能叫各位首領吃虧,這樣吧,這些勇士,算作是孤雇傭的,一應武備糧草,都由孤提供,除此之外,一個勇士,孤給一萬錢,若有傷亡,孤最低也給十萬錢的撫恤,諸位首領覺得如何?”反正錢是給這些首領的,至于他們回頭怎么分派,劉昌就不管了,當然,人送過來之后,劉昌手下的人還是會透露給那些勇士聽的,到時候他們會如何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一萬錢聽起來挺多,不過這些部族還停留在以物易物上頭,因此,他們商議了一番,便說道:“大王,咱們有錢也不知道在哪兒使,不如大王換一些別的賞賜吧!” 劉昌直接招呼了呂田過來,叫他找人領著這些首領到外頭的市集去逛一逛,他們想要什么東西,自個先看便是。 呂田當下把人領走了,但是看這些首領的眼神,就像是看見了冤大頭,就等著狠狠宰一把了。 第19章 在看到了市集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之后,這些部族首領差點沒將身上能換錢的東西都扒干凈,又打聽到濊貊人其實是給漢人淘金賺了錢,最近又新增了一樣來錢的路子,就是去山里頭挖人參,不過,比起挖人參,還是淘金更靠譜一些。人參是好東西,他們這些遼東的土著沒發現,可是山里許多動物卻是有著自個的本能的,因此,但凡是有年頭的人參生長的地方,附近多半會有一些比較厲害的動物,而且,他們以前也沒干過這一行,沒有多少挖人參的經驗,所以,比較起來,還是淘金比較容易一些。 幾個部族首領一看,這金燦燦的小玩意自家河里似乎也見過啊,以前他們用金塊跟跟朝鮮那邊來的商隊換過東西,但是因為朝鮮人給的交易價錢很一般,所以他們也懶得費這個功夫,能撿到就撿,撿不到也沒人專門為這事費心。如今一看,原來不是這個除了閃閃發亮之外沒多少價值,而是他們被朝鮮人給坑了。 這般一想之后,一幫首領心急火燎地就往回趕,先選一下部族里的勇士,然后再看看族里面還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到時候一起帶過來,好來一次大采購。 這些部族首領一走,劉昌就命造紙作坊全力運轉起來,他造紙不是為了寫字上廁所,而是為了制作紙甲,總不能這些部族的人過來,也讓他們穿鐵甲吧,生產力倒是跟得上,可是,這就顯得太傻大方了。紙甲就很好,相對成本低,而且防御力并不差,刷上一層桐油,還能防水,劉昌準備以后常備軍就用紙甲,甚至,重步兵和重騎兵除非是作戰的時候,否則的話,平常還是穿紙甲,更輕便。另外幾個作坊也開始全力運轉起來,開始大規模制作**,箭桿,箭頭,長矛,總之,先將軍備給準備富余了再說。 就在這邊熱火朝天地搞起了大生產的時候,呂義那里已經聯絡上了朝鮮那邊原本的貴族。果不其然,衛滿上臺之后,這些貴族的利益受到了不少損害,只是礙于衛滿兵強馬壯,又借著與東胡盧王,也就是盧綰兒子那會兒的交情,挾匈奴以自重,大家都不敢賭這個家伙會不會一拍兩散,感覺一個不好,就引匈奴來攻,雖說匈奴人很少往遼東來,但是烏桓和鮮卑距離這邊可不算太遠。所以,大家也只能是憋著,但是如今,大漢那邊居然想要追究這事了,這事就有可cao作的余地了。 大漢雖說距離比較遠,但是人家是正經的宗主國,起碼一直以來,朝鮮這邊一直是束發右衽的華夏衣冠,他們可不是什么蠻夷。朝鮮從箕子受封立國以來,已經是八百多年的國祚,身邊那些夷狄鄰居換了一茬又一茬,沒一個長久的,所以,他們其實跟中原一樣,是瞧不上那些夷狄的。只是,自從匈奴人打敗了東胡,成為了草原上的霸主之后,就愈發兇殘起來。白登山那一戰,匈奴人更是將劉邦圍困了多日,至于說什么陳平賄賂了冒頓的閼氏,這都是陳平后來當權,才有人為了討好陳平吹出來的??傊?,實際上是雙方對峙多日,漢軍雖說大量凍傷,卻半步不退,又有援兵接踵而至,匈奴人也扛不住傷亡,不得已撤了兵,但是這也給大漢帶來了極大的恥辱,畢竟,自從齊桓公尊王攘夷之后,就沒哪個中原王國被逼迫到這個份上,對大家來說,北方那些夷狄,壓根不算個事。像是戰國那會兒,別看燕國和趙國都被秦國吊打,但是,他們一直到滅國,都能吊打北方胡族。 總之,自那以后,匈奴人的威名在北方就愈發響亮起來,朝鮮本來就只是小國,原本也只能欺負一下扶余、真番之類的鄰居,在面對匈奴那樣兇殘的部族時,朝鮮也是比較膽怯的。普通的百姓沒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他們可以不用在乎太多,但是那些貴族富貴多年,可不愿意看到自家被匈奴人充作奴隸,甚至是砍掉腦袋制作成酒器的場景。因此,硬是叫衛滿狐假虎威了這么多年,哪怕看著自己的利益被蠶食,一個個也只能忍了。 結果如今有人告訴他們,你們不需要忍了,有人準備幫你們出氣,但是前提是,你們要幫著對方干掉衛滿,然后,你們就能如同漢家徹侯關內侯一樣,繼續在自個的封地上享受榮華富貴。 反正都是給人當臣子,衛滿一個叛臣,是原本漢天子臣子的臣子,而如今呢,對方是正經的嫡長皇子,要不是因為親媽姓呂,無論如何也不至于只能跑到遼東這個苦寒的地方做諸侯,如此,大家就是正經抱上了大漢的大腿,以后是正經的內藩,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外藩了。 最重要的是,呂義給得實在是太多了! 朝鮮并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地域狹小,資源也不算豐富,即便是貴族,其實日子過得也不算舒服。而如今呢,呂義出手就是成套的精美瓷器,一個個輕薄如同美玉一般,還有那些他們只是在原本箕準那里見過的蜻蜓眼隨侯珠,這些還是箕準的祖上,幾百年前從中原那邊得來的,人家出手就是一串,將他們一家子的財富堆在一起,都買不到這樣的寶物,比起小氣吧啦,只會嘴上說空話,暗搓搓卻在挖他們墻角的衛滿,還是老劉家的人慷慨大方,如此一來,該怎么選,還有什么好說的。 呂義跟這些貴族約定了秋收之前起事,若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貴族的田地有什么損失,全部由劉昌一方補足。光是這個條件,就讓許多貴族暗中打起了小算盤,準備到時候地里的收獲全部報損,不過,呂義也不在乎這點付出,大頭都出了,這點糧食算什么。何況,呂義琢磨著,以這些貴族驕奢yin逸的性子,只怕糧食前腳到手,后腳就換了錢,從他們那里購買各種奢侈品了。所以,這些糧食也就是在他們那里過個手,然后還是得回去的。 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