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霍靖川:“……張南岳?” 顧子儼點頭,用一本正經的臉說:“張首輔喜好穿女裝,平時見面時都在戲苑,以青衣扮相相見。只是有一回見面時,張首輔不甚將手絹落下,那手絹用的布料是御賜的,朱大人好奇之下便私下調查了一番。第二日,才發生了你曉得的那件震驚內閣的逸事?!?/br> 霍靖川:“……” 錦衣衛,名不虛傳啊。 “我很好奇,”霍靖川道:“你們錦衣衛每日知曉這么多奇葩事,是怎么忍住不說出來的?你該不會是為了做這事,才進錦衣衛吧?” 顧子儼再次凜然:“我們北鎮撫司,不做那些事?!?/br> 霍靖川“嘶”一聲,“或許,你聽過掩耳盜鈴的故事么?” 顧子儼:“……” 什么意思!他們北鎮撫司真的不干那種事! - 首輔大人張南岳每日公務都很繁忙,按理說有個喜好也不是什么傷天害理之事,至于騙走了左都御史朱大人的信任與情感,其實也十分無可奈何,誰叫朱某人非要與他見面呢? 他也很冤屈啊。 可是這件事到底沒有傳開——大概是朱大人也羞于啟齒,此事已經過去四年,即便是朱大人帶著言官們狂噴內閣半個月,直接把大朝會吵成菜市場也已經是先帝時的事了,老黃歷了。 張首輔也已經成了本朝的首輔,對那件諱莫如深之事他也早已經放松了警惕,許久不曾想起了。 直到霍靖川這個著名皇家逆子忽然找上他,并且用一種“沒想到你濃眉大眼的竟然是這種人”的眼神看著他時,張首輔福至心靈地忽然就想到了那件事。 慶王殿下倒也沒有開門見山,甚至沒忘記寒暄一句:“張大人,許久不見了,您身子骨可還硬朗?” 這一句話,勾起了張首輔另一段回憶。 張南岳入閣的時間其實很早,不然內閣這么個論資排輩的地方怎么輪得到他在新帝登基伊始時升作首輔。對于他這樣的內閣老人來說,其實比起當時悶聲不吭氣的太子,更熟悉的是這個幾乎日日被先帝帶在養心殿的皇子。 說實話當時在內閣的幾位大臣又有誰沒私下猜測過,或許先帝更屬意立慶王為儲君呢? 京中人都說慶王頑劣,可誰也說不出來究竟他做了什么格外傷天害理的錯事。反倒是慶王在時,內閣諸位大人與先帝議事時,總能格外順利。 這其中,哪里能沒有慶王的功勞。 因此在先帝時的內閣——這個當時距離至高權利最近的地方,對于慶王其實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張南岳的看法是,慶王所謂的頑劣,是先帝與慶王這對父子的故意為之。若慶王真的只是頑劣而已,何必先帝親自教導,只需將課業加重十倍,他自然再沒有精力胡鬧。 可先帝卻允許他出入養心殿,有時甚至是慶王賴床不肯起,先帝還要派身邊的首領太監親自去請來。 先帝甚至還與張大人半真半假的埋怨道:“昨日叫先生好好考了考他的學問,今日又開始鬧脾氣。多大個人了,總是不肯長大?!?/br> 那是張南岳第一次知曉,什么才叫真正的簡在帝心。 當時的張大人不敢說出口的話是,那太子呢?太子殿下如今還被關在學堂里念書,偶爾做事也是些建造雜事,可是皇子卻在小朝會聽政? 這個疑問幾乎出現在先帝時的每一位重臣心中,只是事涉儲君,他們不能問,也不敢問。 直到先帝駕崩,太子順利繼位,那時的疑問才總算煙消云散。 - 如今再見到霍靖川這一副“雖然我要開始搞事,但是我先客套一番”的神情,張南岳卻也討厭不起來,畢竟從前低頭不見抬頭見,慶王又是個逮著誰都能聊幾句的性子,比自家子侄甚至還要更相熟一些。 細細想來,便是從新帝登基以后,慶王才與他們這些“老家伙”慢慢斷了往來,這才有霍靖川寒暄的這一句“許久不見”。 “的確是許久不見了?!睆埬显辣砬樾殊斓溃骸皯c王怎么想起找我來了?” 霍靖川的表情一言難盡,低聲道:“來與張大人聊一聊,那些個不方便與人說的喜好?!?/br> 張南岳:“……” 原來慶王不傷天害理,是要害他! 點到為止,慶王一點也不客氣的在內閣大臣們當值的直舍給自己找了個座位,甚至還評價一番:“從前這院子里的墻總落灰,現在全休整好了?” 張南岳面色難看地點了點頭。 霍靖川其實也很著急,故而沒有下一句寒暄了?;艟复ㄖ苯亓水數卣f了他的請求,直接把張南岳給講沉默了。 張首輔十分不解,關心通州府的人那么多? 皇帝陛下難得發了一通脾氣也就算了,怎么連慶王也來湊熱鬧。不過張大人從前也不是沒跟慶王商議過朝政大事,倒也沒有十分避諱:“不瞞慶王,皇上的確在派何人繼續調查長安縣一案上,仍在猶豫?!?/br> 霍靖川問:“朝中諸君,爭得很厲害?” 張首輔點了點頭,意味深長地道:“葉小侯爺,似乎也想將案情查清再回來,只是陛下卻屬意改派他人?!?/br> 霍靖川笑笑,“滿朝文武,皇兄只信一個葉文彬,張大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張首輔不敢接這個茬,又說回正題:“臣等猜測,陛下是想將案子調回京中審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