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葉文彬欣賞了片刻普智那一張“怒火攻心”的老臉,這才心滿意足地留下一地竊竊私語的百姓,帶著印慧回縣衙去了。 回程路上,葉英勇見他心情好,主動湊了過來。 葉文彬:“干得不錯,誰給你出的主意?” 葉英勇:“回小侯爺,是謝小郎君。他說慈恩寺主持這種高僧,都要臉!” 葉文彬:“……” 雖然缺德,但是痛快。 葉文彬:“你也不錯,自去找葉森領賞?!?/br> 葉英勇:“多謝小侯爺!” - 長安縣衙。 霍靖川與嚴徵的那一盤棋,竟然還沒有下完。下棋的人看著都不急,嚴徵身后的小廝要急死了。 到時間傳膳了,他家大人吃不吃??? 謝柏崢看見了,便提醒道:“嚴大人,您身后那位小哥似是有事要稟告,學生不敢耽誤大人處理公務,要不咱們這棋就下到這里?” 嚴徵根本沒有公務要處理,只是經人提醒才注意到時間已近午時,意猶未盡道:“也好,咱們先去用膳,回來再接著將這棋下完!” 霍靖川:“我還當這姓嚴的終于看出來自己要輸了,本王是真的黔驢技窮了,十子以內他必輸無疑了!” 謝柏崢:“……” 黔驢技窮是這么用的? 謝柏崢無奈,只好再想個法子婉拒。不過還是先吃飯再說,既然提學官大人盛情邀請,不如就趁機體驗一下古代公務員的私廚。 京中各級別衙門的供餐都有定量標準,比如三品堂官的標準是菜七盤、面兩升、羊rou五兩等等,過節的時候還另有加餐。 到了地方縣衙卻反倒不需要講究那些,一切都看縣中主官的喜好。長安縣衙中自然沒有珍貴的菜肴,哪怕是有葉小侯爺這么個不差錢的主在,也僅有些雞鴨魚rou和一斤鹽酥小黃魚,至于河鮮一類定是沒有的,倒是有兩盤腌菜提鮮。 兩人方才坐下,還未開始動筷子,便聽人說葉文彬回來了。此行順利將那印慧和尚捉拿回來,葉文彬正高興,看見謝柏崢就想起他出的主意,更舍不得放人回家了。他吩咐:“去溫一壺清酒來,我與謝小郎君對飲?!?/br> 霍靖川如臨大敵:“他憑什么?” 謝柏崢也意外道:“小侯爺將那和尚捉拿歸案卻不審他么?” “自然要審?!比~文彬道:“只是如今尚有一事未明,需得等那縣令將慈恩寺的田產來歷查清,找到了贓銀便好辦了,這不是你說的么?” 謝柏崢點頭,并沒有開口給小侯爺潑冷水,但心中想的卻是陳縣令與他那精通錢糧稅賦的師爺,加上縣衙戶房中的兩名算手,四個人大海撈針也不知會查出個什么結果? 再者說,葉文彬捉拿印慧歸案自然是為了查私賣度牒一案,可一開始謝柏崢叫張挽舟去查印慧的原籍,其實是為了李三的meimei。 葉文彬能等,李三他二人大約是等不了的。 謝柏崢剛想到這里,便聽到縣衙外登聞鼓的聲音—— “咚咚!” “咚咚!” “咚咚——” 鼓聲順著清風傳遍半個長安縣城,哀慟悶響的聲音仿佛敲在了人心上。 謝柏崢幾乎能想像李三擊鼓時是如何孤注一擲。歷經數月,慈恩寺中的那一縷冤魂總算等到了申冤之日! 第34章 不當老婆34 三十四章 李妹兒去世時,才十三四歲。她雖出身農家,但生于太平世間,父母疼愛、兄長友愛,原本該過著祥和安寧的日子。 不過就在兩三年間,家中接連遭逢變故。只是好在他的父兄都是實誠人,干活很賣力氣,所以成為佃戶的日子過得也沒想象中那么難。 更何況李妹兒是個懂事的孩子,吃不飽飯也不會哭鬧。 因此她心中最大的苦楚其實是—— 他的父親李四是為了她,才去替別人服勞役的,因為她該到出嫁的年紀了,李四想給她買一支釵環做嫁妝。 這不是本地的風俗,只是李四想給她,想叫李妹兒知道即使沒了娘,她也不比別家的姑娘差。 一開始,李妹兒是不知道這些的。只是她聽聞河工苦累,還特地去看望過李四,也因此知道了李四是替一位叫趙光明的人服勞役。 只是河工催命,再回到家時,李四便只剩下半條命了。 即便只剩下半條命,卻也沒完了把買來的素釵放到李妹兒手里。 顛沛流離,困苦一生。 李妹兒隨著哥哥上了慈恩寺做長工,她在后廚做一個燒火丫頭。她長得瘦瘦小小,很不起眼,因此和尚們說話誰也不會特意避著她。 機緣巧合之下,她又聽到了趙光明這個名字。 原來,那印慧和尚正是趙光明。 雖然陵安縣衙與僧會司互不管轄,但陵安縣發下公文要他還俗一事,還是叫他心煩。為徹底解決這事,印慧想出了一個惡毒的主意。 他要找人替他去服勞役,然后用趙光明這個名字死在河工上。 為此他花了很多銀子,買通了很多人,就是為了保證再無后顧之憂,可他沒想到李四命大,竟然成功逃出來了。 李四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趙光明依舊是逃丁。 李妹兒卻成了慈恩寺的燒火丫頭。 得知真相的李妹兒開始尋機接近印慧,她無數次握緊手里的那一支素釵,想要殺死印慧為父親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