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快穿反派是我老婆、豪門棄夫,重生虐渣、拋夫棄子的我重生了[七零]、被虐文男主強取豪奪了[快穿]、病美人反派蘇炸全世界[快穿]、我在九零當村官[重生]、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自渡(1v1)
“擒賊先擒王,臣以為要蕩平瑯琊王氏,唯有先鏟除中書監郎靈寂?!?/br> 郎靈寂是王家首腦,許多關鍵決策都是此人出的。如果先鏟除掉郎靈寂,王家群龍無首,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091章 風起 正月, 在陪伴肚皮圓滾的愛妻襄城公主度過一個完整的新年后,王戢踏上軍旅之路,回轉睽別月余的江州軍營。 他是掌握天下六大軍事重鎮的兵馬大元帥, 理應長期駐守戰場, 遺憾不能陪伴愛妻度過最艱難的臨盆時光了。 臨行前,王家人前來相送王戢。 王戢身披猩紅戰袍,頭戴熠熠生輝的紫金冠, 目如閃電,手握長戟, 斗篷在風中獵獵作響, 胯.下汗血寶馬, 好一派將軍風度。 襄城公主扶著碩大的肚子,含淚目送著王戢,王戢亦含情望向公主。 夫妻到了此時,不得不分開。 “夫人, 今后獨自要保重?!?/br> 他們的孩兒重要,她的身子更重要。若真有那一天, 他寧愿不要孩兒也要公主。 襄城公主輕點頭, 明白王戢的意思,夫妻倆心有靈犀,不必把話說盡。 “夫君,我知道, 你也要好好的?!?/br> 王姮姬和郎靈寂亦來相送。 王戢別了愛妻, 收斂情緒, 轉而對王姮姬道:“九妹, 你為我王氏家主,年紀輕輕擔負重擔, 實在是辛苦了。坐到我們這種高位上,既享受了榮光和富貴,免不得要犧牲掉一些東西。望你保持一顆平常心,揚名顯親光耀門楣,二哥會在戰場上盡力輔佐你,為你提供軍事資本!” 王姮姬道:“小妹記下?!?/br> 王戢粗礪的掌腹揉揉王姮姬的頭,知道自己這meimei始終與雪堂有些過節,陷溺在一場政治婚姻中難以自拔。 但覆水難收,形嚴勢格,和離根本是不可能的。莫如抖擻精神,重整旗鼓,利用政治婚姻帶來的好處坐穩王氏家主之位,為家族謀取榮耀和權力。 “好,九妹,若有什么難事記得和二哥說,我們永遠是一家人?!?/br> 王姮姬對王戢的態度也有些復雜,她一開始依賴這個二哥,后因他幫著郎靈寂而深深失望,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兜兜轉轉還是要互幫互助,密不可分。 日子便這么糊里糊涂地過下去。 王戢頓了下,流露些許柔軟,又道:“如果可以還請九妹幫我照顧公主殿下,護她母孩平安,二哥感激不盡?!?/br> 王姮姬體會到王戢對公主的一片真情,承諾道:“二哥,你放心?!?/br> 王戢很多心里話憋著說不出來,想到九妹身邊有郎靈寂為她安排打點好一切,便放下了心,沒再啰嗦。 暖意飄蕩于正月寒冷的涼風中,街衢中新年喜慶氛圍還未散去,一家人卻要奮戰在不同地方,各自守衛各自的職責。 真的該走了。 江州已按照郎靈寂設計的那樣打造成一個為王氏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和兵員的大本營,將士日日cao練,養精蓄銳。 王氏不像原來那樣只當一個書香世家在兵權上任人掣肘,而切實掌握了包括江州在內的六州,占盡天下軍事強鎮,受到威脅時腰桿子有了底氣。 自古英可以為相,雄可以為將;英聰明秀出,雄膽力過人,王戢和郎靈寂勠力合作,才能真正做出一番事業。 他愿意相信郎靈寂,把meimei托付給郎靈寂照顧,因為郎靈寂有清凈有力的人格,穩健的內在,任何時候都能恪守契約。 “雪堂,家中一切拜托你了?!?/br> 郎靈寂頷首。 “仲衍且去?!?/br> 他和郎靈寂之間自然不必多說,多年來默契的合作已讓他們親如戰友,拴在共同的利益上,里應外合。 王戢甩了甩披風,忍痛割斷萬般思念踏上路程,影子又深又黑。他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強大的武力支撐,他走了之后,希望一切可以風平浪靜。 …… 太初年正月,皇帝司馬淮欲改元“康平”,意為康定平復北方大片失地,克服神州,統攝天下全部版圖,不再縮在南方當個偏居一隅的窩囊皇帝。 此詔一出,群聲如沸,眾臣中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贊成者如祖逖、劉琨等北伐名將,志梟逆虜,樂于皇帝對北伐事業投入力量。 不贊成者卻占更多數,大多是門閥豪族,他們在江南愜意的溫床上詠歌升平日久,沐浴膏澤,早已忘了衣冠南渡的初心,不愿花費人力物力北伐,況且北伐毫無勝算。 文官品秩之巔的中書監郎靈寂亦不支持皇帝改元,理由很樸素很真實—— 改元往往伴隨著大赦,當今天下本就動蕩,如果將牢獄里的大惡大jian之人都放出來,盜賊蜂起,天下將大亂。 這是第一條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本朝劃江自守,若此時北伐,東南沿海的倭寇、西南蜀地的李家勢力都會趁火打劫,使建康被兩面夾擊。 再者,朝廷現在的兵力根本無法與羯族、胡人和東北慕容氏抗衡,盲目出兵不僅無法克復神州,還會遭到反噬。 郎靈寂罕見用絕對鋒利的態度,以中書省首席大員的名義駁斥了皇帝的詔令,直批四字“主政荒謬”,意在指責皇帝不顧黎民,沉浸于鏡花水月中,異想天開。 年號和都城是國本,焉能說改就改。憑著一時血氣強行與異族開戰,恐遭亡國之禍。 北伐黨聞此,立即對郎靈寂口誅筆伐,在他們眼中,皇帝是準備重振朝坤的年輕君主,郎靈寂則代表了舊貴族頑固派,典型的貪圖安逸享樂而不顧淪喪的失地,朝廷的吸血蟲。 天下苦門閥久矣,其實何止郎靈寂一人,本朝專重門閥的風氣滋養得整個瑯琊王氏成為朝廷的蠹蟲,士人不學無術白白拾官可做,朝廷的銳氣一日日地減弱。 小小的改元一事,引起了北伐黨和非北伐黨展開了激烈辯論。 司馬淮高高坐于龍椅之上,隔岸觀火,北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為了挑起瑯琊王氏與群臣之間的矛盾罷了。 還記得秉燭長談時,司隸校尉的一句“擒賊先擒王”,若要誅滅瑯琊王氏,就得先誅滅瑯琊王氏所依仗的肱股郎靈寂。 郎靈寂事事為瑯琊王氏謀劃,是王家的智囊,充當頂梁柱和保護罩。除掉郎靈寂,王氏會變得好料理許多。 況且,郎靈寂是王姮姬的夫婿,就是郎靈寂霸占了王姮姬的。 一切只為除掉郎靈寂。 多年來的師徒關系,司馬淮深知郎靈寂的謙抑隱忍,必定反對改元和北伐。所以司馬淮故意挑起此矛盾,使郎靈寂被北伐黨群起而攻之,先失掉一部分人心。 接下來—— 司馬淮又故意要正式冊立陳留王司馬玖為皇太弟。 又是一項足以震顫建康的詔令。 司馬玖血統高貴,乃是司馬淮父皇的幼弟,雅量瑰姿,博學多才,對朝廷忠心耿耿,是繼承皇位最有潛力的人選。 司馬淮年紀尚輕膝下無子,即便日后有了,未必比司馬玖更賢德、聰慧。 先帝臨死前就有以司馬玖繼承皇位的念頭,如今便尊重先帝意愿,正式冊立他為皇太弟。 文武百官的反對聲儼然更多了。 皇帝豈能隨隨便便立旁人為皇太弟? 一時間,上疏反對者無數。 中書省亦駁回了皇帝這條詔令,理由是皇位傳承大事,不易草率?;实勰昙o尚輕,日后會有自己的皇嗣,現在輕易把儲君之位交予旁人,怕是禍根孽源。 眾臣以郎靈寂為首,紛紛支持郎靈寂,一時間竟無人站在司馬玖那邊。眾臣之所以拒絕以司馬玖為儲君,恐怕還有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 本朝默認儲君立嫡長子。 立嫡與立賢之爭自古有之,風雨不動堅持立嫡長子看似古板僵化,實則大大有利于朝政秩序的運行與維持。 這是因為,在君權神授的游戲規則里,君王是決定臣子命運的唯一話語人。 君王權力交迭時,那些站對了隊的大臣得以飛升青云,乘著一浪奔向更高的一浪;站錯者則身敗名裂,慘遭新君猜忌,更面臨著殺身抄家大禍。 如果一任任君王的傳承沒有一套清晰公開的規則,那么文武百官就不知自己應該正確站隊的下一任主人是誰,為了家族為了身家性命,他們不得不跟盲眼蛾子一樣游走在各個可能的候選人之間,最終釀成黨爭之禍,自相殘殺。 就連皇帝司馬淮也是先帝意外駕崩后,按照長幼次序才繼承的皇位。 司馬淮忽然立了個旁逸斜出的陳留王司馬玖為儲君,無疑破壞了皇位繼承的默認規則,造成秩序的崩亂,使得百官焦慮撓心,動搖了朝野原本的安寧。 中書省有責任幫皇帝糾偏指錯,當然不會同意這項詔令。 中書監郎靈寂上疏言“還請皇帝先行誕下嫡長子,再行考慮冊立儲君之事”。 司馬淮借坡下驢,假模假樣聽取中書省的建議,撤回了這道詔令。 “既中書省有異議,那朕便再行考慮一下,眾卿稍安勿躁?!?/br> 對于冊立儲君之事,司馬淮看似大度,實則有自己的謀算。 此乃一石二鳥之計,一來賣個好給陳留王司馬玖,以徹底拉攏他,二來司馬淮料到郎靈寂定然不會同意立司馬玖為皇太弟,借此機會讓司馬玖憎恨郎靈寂,離間二人關系。 他深知光憑岑道風不是郎靈寂的對手,必須盡可能多積攢盟友,一同推倒瑯琊王氏。 司馬玖與郎靈寂本就有舊怨,郎靈寂原是司馬玖的跟班,后搶了司馬玖與瑯琊王氏的婚事,娶了王姮姬,才獲得瑯琊王氏這種頂級豪門的扶持和助力,青云直上位極人臣。 司馬玖看著昔日麾下小小的運糧官成了呼風喚雨的權臣,地位遠比自己高,內心早就不平衡了。 所以司馬玖之前挑撥岑道風刺殺王姮姬,斷絕郎靈寂與瑯琊王氏之間的聯系,試圖拉郎靈寂下馬,可惜失敗了。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司馬淮看準了這一點,想完全把司馬玖納歸己用。 在接下來真刀真槍與瑯琊王氏的戰爭,司馬淮還得需要司馬玖上戰場。 其實,司馬淮根本沒想立司馬玖為皇太弟,也沒想過把自己的皇位給別人。 中書省那邊會幫他拒絕好這件事,他在司馬玖那里白白撿一個人情。 經此二事,郎靈寂得罪的人多了,不僅北伐黨視郎靈寂為眼中釘,司馬玖也產生了nongnong的仇恨。 郎靈寂并不是無懈可擊的。 司馬淮發覺,或許因為從前郎靈寂是帝師的緣故,自己總是弟子思維,太畏懼郎靈寂了,把斯人想得太厲害了。 其實郎靈寂不過是個凡人而已,有弱點,有七情六欲,有家室。只要經過嚴密的布局,除掉郎靈寂是有可能的。 司馬淮坐在龍椅上,投下沉沉的暗影。王氏被撕開個口子,正一點點落敗。 沒了郎靈寂和瑯琊王氏,王姮姬一定會跟他的。 第092章 臣妻 下雪了, 鉛灰色的霧濛濛的天空,墨綠的松柏,冰涼刺骨湖水, 樹梢的烏鴉, 黑白二調的景色恰如水墨丹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