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你說你慌什么?”林老漢無奈又好笑,“甭管那邊住著的是誰,在這里他就只是晏小公子。你看他來咱家可擺過架子?就連他身邊伺候的杜嬤嬤、郁大夫、莫一,哪一個在村里也都沒擺過上等人的譜,是不是?可見他們都是好相處的人,至少對咱是這樣。他們不愿意表明身份,可能就是不想咱過于拘謹惶恐?!?/br> “那、那是咋樣?” “以前咋樣以后就咋樣,只要他們不說,咱就當不知道。這樣大家才能自在?!?/br> 林婆子點頭,深呼吸,努力把起伏的情緒壓下去。 被老伴兒嘲笑,“你說你,一把年紀了還有啥風浪沒見過的?平日恁爽利,現在慌成這樣?” 林婆子當即翻了他一個大白眼,被笑話了反倒迅速冷靜下來回復平常了,反唇相譏,“說得好像你多淡定一樣,你兩腿倒是別哆嗦啊,實在遭不住你要不進屋躺會?免得待會倒下來我搬不動?!?/br> “……”老夫老妻了,說話咋不愛給面呢? 晏家門口候著的人并沒有等多久。 很快朱漆大門打開,把人請了進去。 及后大門重新閉上,隔絕了外頭目光。 崔應元與楊甫在晏家書房里,終于見到了他們想見的人。 一整個下午,書房里的人談了什么外人不知。 直到百相從私塾下學回來,金烏西墜,晏家客人才從院子里走出,坐上馬車離開。 杜嬤嬤端一壺茶走進書房,將茶水放到書桌上,拿過墨塊研磨,“殿下,楊甫為官平庸無建樹,崔應元喜鉆營斂財,兩個都算不上好官,這次他們上門拜見,殿下為何不敲打敲打他們?” 晏長卿抿唇笑笑,“凡事不能只看一面。楊甫平庸,但是他在梧桐鎮這么多年,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卻少有冤假錯案,也不刮民脂民膏,在小地方,便算是好了。換個人來,百姓未必有現今這般好過。 再說崔應元,喜鉆營,喜斂財,但卻有度,原州地界內無有聽過怨言。他是做出了實績的。水至清則無魚,身為掌權者,最看重的是平衡。倘若哪日他貪心太過,父皇自會辦了他,能留著他繼續在那個位置上,說明父皇心中有考量,崔應元尚堪用?!?/br> 拿起茶杯飲一口,入口的茶水溫度正好,晏長卿輕輕喟嘆,扭頭看向窗外殘陽。 殘陽如血,將天邊燒得半紅。 落暮時分的景,絢麗又落寞,最后一躍的悲壯值得反復品味。 人與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不可能時時保持朝陽的朝氣、午陽的熱烈。 人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官在官場上摸打滾爬,哭過痛過敗過后,熄了一腔熱血,在無數教訓中摸索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所以夕陽染上暮氣,懂得了收斂,變得深沉。 而不管是哪個時段的太陽,對掌權者來說,都不重要。 重要的只有一點,太陽需有光。 光耀百姓。 “嬤嬤,我會努力?!焙鰻?,少年回過頭來,眉眼在霞光映照下溫潤堅定,“讓陽光能長久熱烈?!?/br> 杜嬤嬤聽不懂這話背后的含義,卻極歡喜殿下這般模樣,笑應,“殿下一定可以?!?/br> 第134章蕭老將軍已病入膏肓 原州雖然是偏城,但只要有人口流動,用不了多久,疫病就會被帶到別的地方。 整個大瑞都將被殃及。 刻不容緩。 崔應元帶來的四名原州名醫暫時留了下來,跟郁恒一塊研究治療疫病的藥方。 作為疫病患者,周慧心母女倆成為觀察對象。 與此同時,皇城長京也不平靜。 城中多日連續出現百姓咳嗽不止,無法治愈。 各大醫館人滿為患,人心惶惶。 朝臣奏折一封一封遞到皇上面前,朝堂上百官為了此次疫情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太醫院所有御醫為了疫病之事忙得天昏地暗,緊繃得似拉滿的弓。 “卿兒來信說百相茶有防病氣之效,可惜……若是百相茶能遍及大瑞,皇城也不會亂成這般?!?/br> 鳳儀殿,洪景帝躺在花窗下貴妃榻,闔著雙目,眼底下青黑色透出他的疲憊。 崔敬力道適中的替他揉捏頭頸,低聲對皇后道,“皇上這幾日在御書房一忙就忙大半宿,既要批奏折,白日里還要鎮壓朝堂上一群罵街的臣子,乏了?!?/br> “朕是心累。一個小小疫情就讓一班朝臣亂掉分寸,他們沒見過世面?朕真懷疑他們一個個是怎么爬到今日地位的,全靠溜須拍馬了不成?”一提這事,洪景帝就忍不住要罵臣子一回,屬實給氣的。 皇后對朝堂上的事自然有耳聞,看皇上這般模樣,既覺心疼,也有些好笑。 “還在氣魏尚書說的話?” “他要是說人話,朕會生氣?他說的根本不像話!文武百官在列,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竟然開口問朕要百相茶!他一開口,人人開口!朕沒當場發作是這半年脾氣變好了!簡直荒唐!” “最后他們不是沒討著么?!?/br> “那是朕也沒有!” 皇后沒忍住,唇角漏出一聲噗笑,惹得洪景帝睜了眼,“卿兒那邊已經在研究醫治疫情的藥方,等藥方出來了,讓郁恒回宮吧?!?/br> 這話讓皇后笑意迅速消失,“皇上?可卿兒身邊需要大夫隨時伺候!” “郁恒定期來信回稟,卿兒病情已經穩住,有古星壓制,加上百相草調理,他的情況逐漸好轉,接下來只需繼續調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