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江辭上了馬車,將一個紙包交給晏殊。 “這個是剛出爐的,還熱乎著,你嘗嘗看?!?/br> 晏殊打開紙包,里面竟然是紅糖桂花糕。 紅糖…… 看來江辭是真的知道她來月事了,有點尷尬。 第327章 分糧 糧食送回驛站后,七叔公帶著幾名村長和一幫村民就圍了上來。 看到驢車、牛車上裝滿了糧食,許多村民眼里冒出綠光。 眼下不少人家里每日只能吃一頓飯充饑,尤其是那些被流民搶走糧食的人家,更是能不吃就不吃,只要吊著一口氣不餓死就行。 突然看到兩大車糧食拉了回來,想到晏殊承諾將這批糧食分給大家伙兒,他們的心情不激動才怪。 晏殊下了馬車,徑直走到七叔公面前:“七叔公,這些糧食給大家分一下吧?!?/br> 七叔公滿眼感激的看向晏殊:“四丫頭,老夫替大家伙謝謝你了?!?/br> 話落,七叔公趕忙對身旁的晏富貴道:“今日四丫頭捐糧一事可是大功一件,要詳詳細細的寫在晏氏族譜上?!?/br> 晏富貴點頭道:“好的,我一會兒就請兩位族老記錄此事?!?/br> 晏殊有些意外,古代重男輕女,族譜上大多數人都只是記一下名字及輩分,而且這還都要是男丁才行,能在名字后面詳細描述此人平生事跡,多半都是對族人立了大功或是家族中出的名人。 晏氏族譜百年內沒出過什么出類拔萃的人,像七叔公這種考取秀才功名的五十年內也就出了這么一個,這件事在晏家族譜上自是大書特書一番。 族內的女子在族譜內只是附庸式的記入,未出嫁時女性只有姓沒有名,出嫁之后便是作為丈夫的配偶記入族譜。 像晏殊這種能寫上姓名并且在族譜內書寫一段功績的女子,晏氏族譜從第一代延續至今已經二十七代子孫,恐怕也只有晏殊一人,這在杏花村的村民眼里絕對是一份殊榮。 晏殊也沒想到,自己決定捐出這三千斤糧食竟然能上族譜。 交代完此事,七叔公便和晏殊商量如何分糧一事。 晏殊思考片刻:“還是按照人頭分吧,這樣最公平?!?/br> 若按家為單位分糧食,有的村民家里有十幾口人,有的只有三四口人,甚至有一些家里人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只剩下孤家寡人一個,所以按人頭分是最合適的。 七叔公贊許的點了點頭:“就按照四丫頭說的分吧?!?/br> 商量好之后,七叔公吩咐晏文、晏武、晏淮、晏長明這些小伙子開始統計各村人數。 跟著晏殊上山的那批流民們一直站角落不敢上前,他們是后來加入這個隊伍的,人家能收留他們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分糧這種好事怎么也輪不到他們。 江辭、 晏文、晏武、晏淮帶著幾十個小伙子仔細將四個村莊的人數統計完,晏殊注意到站在遠處的溫玉堂、二柱他們一行人眼巴巴的瞅著,眼里是藏匿不住的羨慕。 晏殊走到距離自己最近的晏文身邊“大哥,跟著我上山的那批流民可算在內了?” 晏文朝那群人看了一眼,搖了搖頭:“目前只統計了四個村莊的村民,沒把他們算在內?!?/br> 晏殊道:“既然選擇讓他們跟著大部隊,分糧食自該有他們一份?!?/br> “好,我這就喊老三去把他們的人數登記上去?!?/br> 當那批流民得知他們也能分到糧食,激動的走到晏殊面前就要磕頭。 晏殊神情嚴肅的看向他們。 “既然選擇讓你們留在隊伍里,你們就是這個隊伍的一份子,今后有類似的好處你們也都會有份。反之,若有人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整出什么幺蛾子,你們所有人都將被趕出隊伍,所以大家最好互相監督?!?/br> 她不能確保這些人的人品好壞,就必須蘿卜加大棒恩威并施。 什么事情都講究一個過猶不及,過分善良就是助長別人滋生貪婪的機會,施舍需要適度,善良需要戒尺是不變的道理。 “我們謹記晏姑娘這番話,多謝晏姑娘?!?/br> “去排隊吧?!?/br> 眾人離開時,人群里兩個身穿蓑衣的身影引起了晏殊的注意。 其他村民大多都是穿紙裘或是破舊的棉衣過冬,他們一大一小穿著蓑衣,腳上穿著一雙單薄的草鞋,走在人群里格外顯眼。 晏殊目送二人去排隊領糧食后,轉身回了自家房內。 晏二生帶著晏家三兄弟和江辭在外分糧食,屋里只有柳文娘守在爐子旁正在縫制棉鞋。 見晏殊回來,柳文娘笑著看向她:“閨女,快來試試娘給你做的氅衣?!?/br> 晏殊高興的走到柳文娘身旁:“娘,快給我瞧瞧?!?/br> 柳文娘將包袱里嶄新的氅衣拿了出來, 這件氅衣她選用的是櫻草色細棉布,里面加了一層蓬松的棉花,領口處的帽子上還縫制了一圈雪白細密的兔子毛,晏殊本就皮膚白皙,披上氅衣后整個人越發襯的膚如凝脂。 柳文娘盯著自家閨女上看下看,是越看越滿意。 閨女穿上這件淺色大氅,發髻間僅別著兩朵淺藍色的絨花,明明打扮極其樸素,整個人卻換發出一股清麗脫俗的靈氣,仙女的容貌也不過如此了吧。 不對,閨女本就是仙女轉世啊。 “這氅衣真好看,我好喜歡啊,謝謝娘?!标淌庑Φ母裢饷髅?,在柳文娘面前開心的轉了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