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書迷正在閱讀:逆襲頂流從人設開始、快穿系統:女配逆襲攻略、打敗白月光系統[快穿]、穿成高甜年代文女主對照組[八零]、前任不狠,奪冠不穩[電競]、電競之逆鋒起筆、游戲充值能返錢、開局大學門口賣燒烤[美食]、和渣男前任的大佬弟弟們上戀綜、前男友他嘴超硬
女孩尖叫啼哭,元靖一撇過頭,不忍再看。過了許久,她又聽到其他人晦氣地嘆息。 她才知道,那個孩子沒熬過去,死了。 早夭的孩子是不孝的,更別提還是在這種刻禮上承受不住去的。這樣沒福氣又不孝的孩子即便走了也不可惜,丟進后山不必再管。 元靖一聽得發寒,再一問,因為刻禮死去的孩子都是這么處置的。 再有,其他氐族人崇尚二郎真君,因為他們覺得二郎真君的形象多少受了氐族人影響,二郎神便是他們的水神。 圣地的人卻認為,二郎神已成了漢人的神仙,起了漢名,又有各種俗家故事,不再純粹。他們信奉的真神就不一樣,不可究其姓名,不可追其來歷,一切從虛妄中來,自本真之中終結,無名無姓,無牽無掛。 所以他們很瞧不上外面的二王廟,將廟中供奉的二郎真君稱為偽神,信徒也被他們認為愚不可及。 雖然在元靖一看來,比較像他們自己捏造了個“神”,然后日夜供奉。她行走江湖數年,見過的yin祭野祀不少,并不因此新奇,只好奇如今蜀地怪影之謎會不會和圣地里的人信奉的東西有關。 問及此事,圣地中人無一不面露得色。 在他們看來,這是他們的真神終于降臨,要鏟除偽神與其信徒。 他們很樂意見到此事,但又不樂意蜀地百姓將二王廟燒掉。因為他們還想著把里面偽神的神像遷出來,把真身的神像換進去。廟都沒了怎么行? 至于他們身上的血腥味怎么來的…… 元靖一打了個哆嗦,連連搖頭:“好了,爹,這事兒您就別問了。不能說……真的不能說?!辈徽撊绾味疾豢贤侣兑蛔?。 姜遺光那邊也沒有告訴阿寄,只是讓近衛送信回去,一封送到驪山駐地,一封送往京城。 送去京城的信更厚些,信中詳細講述了他在酆都的見聞,還包括白蕊夫人和兩把神兵,和氐族的怪神一事。 至于赤月教…… 他隱約覺得赤月教和朝廷似乎有什么關聯,雖然兩方看起來水火不容,,但他就是有這種感覺。即便寫了,朝廷也不會立刻出兵討伐赤月教,所以這件事他也寫在了信上。 圣地里的人……已經很難說是不是人了。姜遺光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他們——活死人。既是活的,又是死的。 姜遺光發現了他們的秘密。 他們不是原本的圣地中人。準確來說,他們見到的那些“人”,都是最初沒能活下來,丟進后山的孩子。 誰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又活了過來,并將村里人取而代之,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就是原來的人。 姜遺光察覺了其中幾人名字不對勁。 就在他們發現真相后,村里的活死人紛紛“死去”。他花了不少功夫才把元靖一從村里帶出來。但也正是這番冒險,讓他洞悉了氐族之謎。 信的最后,他問京城那邊,需要讓他把這個怪影除去嗎? 既然決定了走這條路,有些事主動做反而不被領情。只有讓對方主動提出來,才會算在自己身上。 京城那邊很快傳來回話,讓他如果方便,不影響自己的話,請他盡快將怪影除去,好讓百姓免受苦難。他受到的損失,朝廷也一定會想辦法補償。 第478章 阿寄發現姜遺光又開始早出晚歸, 問他做什么去了,姜遺光卻不答。沒過多久,他就從外面聽到消息,那個怪影……好像沒了? 這件事還是老仆告訴他的, 說最近來送禮的人更多了, 還有在門口磕頭的。阿寄以為那些人又是來求姜遺光, 還和老仆悄悄說這些人恐怕又要無功而返了,就從老仆口中得到了這個堪稱驚悚的消息。 “你說他面,面冷心熱?”阿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把怪影解決了?” 說不上是這件事更可怕還是老仆對他的評價更可怕一點。 老仆笑呵呵的:“是啊,姜公子前幾日就在忙這事?,F在他降服了鬼怪,外面那些人都很高興,說要給他立碑呢?!?/br> 老仆起初也很怕姜遺光,可后來他就想明白了, 看著可怕又怎樣?論跡不論心,姜公子解決了這么大的麻煩,又有什么好怕的?再比起白家老家那些人…… 老仆嘖嘖不已,他對老宅的這些人很看不上, 悄悄對阿寄說:“我看你也不要太怕他了, 他保了我們一家老小的命呢?!?/br> 阿寄有苦難言,又無話反駁, 只好裝作乖乖地點頭,然后就被老仆催促著去找姜公子說說話。 阿寄無奈,只得在老仆注視下去姜遺光的房間, 進門后先賠罪, 說自己不是有意打擾,等會就回去。 姜遺光搖頭:“無妨?!?/br> 見他真不在意, 阿寄走近了,試探著踮腳看他鋪在桌上的一幅畫,瞧著像羊皮做的,上面畫了很多彎彎曲曲水流一樣的線,還有幾個標記。 “公子,這是什么?”阿寄不解。 姜遺光把他抱上來,指給他看:“這是我畫的地圖,這些是已經被發現的九鼎位置?!彼赶螂x岸邊有些遠的一個小島,“此處是瀛洲?!?/br> 阿寄沒搞懂,姜遺光也沒指望他弄懂,只說:“這張圖你拿著吧,不要告訴他人。但若是有人威脅到你,你可以拿著它保命?!?/br> 阿寄莫名其妙,心道若是沒有你恐怕也不會有誰想抓他來威脅個小孩子。他直覺這東西很危險,想推辭,鬼使神差的,拒絕的話到嘴里卻成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