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至于這邊的工作,等以后再說。 第1891章 陸建國和李金鳳的信2(5更) 郭愛明要去安武縣,最先想到的,就是和陸老爺子訴說。 郭頌和陸明芳兩個,打從去了鄉下,就沒有來過任何消息,不過沒有消息,就等于是好消息。 郭愛明也放心。 她去找陸老爺子的時候,陸老爺子已經收到李金鳳一家子的信,好幾天了。 幾乎每天,陸老爺子都要捧著信看半天,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一行字一行字的讀。 郭愛明見到了,自然好奇。 找陸老爺子借了信,她對李金鳳和陸建國既羨慕,又祝福。 她也希望李金鳳和陸建國能有幸福的日子過。 “外公,有件事兒,我想和你說一下?!?/br> 郭愛明這么說,等于告訴陸老爺子,這件事兒,她已經決定好了。 陸老爺子也沒問是什么事兒,反倒和郭愛明開口,“想做什么,就去做,趁著自己還年輕。不過也要注意安全,現在應該將生命放在第一位!” 陸老爺子從未打聽過外面的事兒,但卻給郭愛明一種他知曉一切的感覺。 “好!” 郭愛明有了陸老爺子的支持,膽子大了不少。 不過她去南省的計劃,很快就擱置了。 她買不到去南省的火車票,火車站每天都擠滿了人,年紀輕輕的,而且穿著各異,有些手臂上還帶了紅袖章。 江北大街上,人來人往的,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好像越來越多了。 買東西也越來越不方便,就算是去發個電報,也要排上大半天的隊。 郭愛明給趙明誠拍了電報,這種情況下,她暫時不能去安武縣了,只能等來年開春,再看看情況。 …… 李金鳳去趕集那天,陸建國不在家。 三個孩子,她一個也沒帶,全送到了大隊長家里,讓大隊長夫人幫忙照看。 鎮上的位置,李金鳳一早就打聽過了,原本是打算一個人去的,可一出大隊,就被本村的婦女同志給叫住了。 “李同志,去趕集呢?” 這邊趕集不是每天,一個月有兩次。 月初一次,月中一次。 遇上農忙,時間會往后推,總之一切以農活兒為主,和紅旗大隊,李村生產隊差不多。 這群婦女里,有李金鳳見過的,她也就放心跟著婦女們一起去買東西了。 “李同志,我看你長得白白凈凈的,不是咱這兒的人吧?”一個婦女同志,主動問李金鳳。 李金鳳不想提江北,只道:“我是南方一個小農村的?!?/br> 李金鳳這么說,倒也不怕她們拆穿。 陸建國和身份,屬于保密性質的。 就連這個大隊的大隊長和村支書也不清楚,只知道,陸建國在這附近上班。 “南方在哪兒?有咱們縣城那么遠嗎?”另外一個婦女問。 她們多數沒有出過遠門,對外面的世界,倒也談不上向往,就是單純的對李金鳳好奇罷了。 當然,還有李金鳳三個孩子。 很多人還沒見過長得那么白胖,那么好看的小孩兒。 “大概更遠!”李金鳳道。 “哦,那是挺遠的!” 在她們心目中,縣城就是最遠的地方。 第1892章 趕集1(6更) 李金鳳和幾個婦女,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 到集市上,大家才分開。 李金鳳之前沒趕過集,頭一次見這么多人,還覺得新奇。 她在附近逛了一圈,發現大家賣的,多是一些手工制品。 自己手編的竹籃子,自家燒的陶罐,瓦罐。 吃食什么的,基本沒有。 這些東西得去鎮上,也就是公社的供銷社,憑票證買。 李金鳳挑了兩個竹籃子,瓦罐也買了幾個。 他們在這邊的碗筷,都是來了這邊之后,工作人員代買的。 李金鳳空間里,倒是有碗筷。 碗還是白瓷碗,可這種東西,她拿出來,太扎眼了。 雖說這個時候,大家不會留在別人家里吃飯,可也不排除,他們吃飯的時候,別人闖進來。 所以,最好的法子,還是入鄉隨俗。 該用洋瓷碗的用洋瓷碗,該用瓦罐的,用瓦罐。 買了這些東西,李金鳳又去供銷社看了一下。 這里的供銷社,比她之前見到的所有供銷社都要小,貨品也不齊全。 點心就只有一些粗餅,蛋糕、桃酥餅,罐頭什么的,都沒有。 當然也許有,不過可能被人捷足先登了。 小地方,最是講關系,最是講人情。 當然,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至少這種時候了,一切看起來,都還挺平靜的。 點心什么,李金鳳是指望不上了,幸好空間里還有吃的,也不會虧待三個小的。 李金鳳在供銷社買了兩丈布,準備拿回去給家里三個小的,做衣服,做鞋面。 到了這邊,什么都得靠自己,能購花錢買的,她就得花錢買,盡量少動用空間。 李金鳳買完東西,手上已經提不動了。 想到還有兩個小時的路要走回去,李金鳳頭都大了。 幸好回去的時候,運氣不錯,遇上了在縣城里開了會,坐小毛驢回去的大隊長洪剛,還有婦女主任王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