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宋景辰心里想:你喊什么喊,今兒換成是我爹你敢這樣戲弄他嗎?你不過是欺我年幼罷了,你真敢對我怎樣么? 你不敢。 你連動我一根手指頭你都不敢,你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景辰頭一次感受到權力帶給自己的底氣! 猛然間,他意識到,面對高高在上的帝王,他有了選擇權,他可以像當初那樣跟皇帝裝癡賣傻,他也可以選擇不。 他才是主導者。 想到此,宋景辰適時服軟,他道:“請陛下息怒,景辰知錯?!?/br> “你錯哪了?”趙鴻煊斜睨他。 “平日里陛下對臣太過厚愛,以致于讓臣忘記陛下乃是大夏的天子而非臣的長輩,是臣逾越了,忘記了為人臣子的本分?!?/br> 趙鴻煊:“……” 蘇公公內心:若是景辰有心想哄人,這誰能招架得??? 一句話宋景辰這不就反客為主了:陛下你不把我當外人,才讓我不把你當外人,我敢頂撞你,還不是皇帝你自己縱容的結果。 趙鴻煊嘴角抽搐,半晌咬牙道:“伶牙俐齒!” 趙鴻煊先前發了一頓火,心里痛快不少,眼下又被宋景辰的話安慰到,心里的惱怒消了個七七八八,不過他仍舊沉著臉明知故問道: “有人向朕告你的狀,說是你仗著忠親王做靠山為所欲為,究竟怎么回事?” 宋景辰生氣道:“難道我爹我哥還不夠我用嗎,還用得著忠親王?敢得罪我爹我哥之人又豈會怕了忠親王,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陛下對景辰寵信有加,他怎么不說景辰仗著陛下的寵愛為所欲為? 他這分明是妒忌景辰,故意栽贓陷害!” 趙鴻煊目光閃了閃,意味深長道:“朕聽說你與忠親王親如兄弟?” 宋景辰點了點頭,大方承認道:“這倒不假,忠親王殿下對臣便如親兄弟一般?!?/br> 他這一句話里面全是坑,趙鴻煊想往那個跳都行。 趙鴻煊多疑,自己找了個坑,認定是趙敬淵拉攏利用宋景辰,景辰是無辜且無知的。 皇家無父子,何況外姓人,什么親兄弟,騙鬼呢,景辰做生意行,于官場上還是太嫩了些。 閑聊一陣,趙鴻煊問起高家之事,景辰大呼冤枉,要求與高家公子當面對質,說是高家公子從未提過要入股上善樓之事,若是對方真的提了,自己再不懂事也不至于得罪貴妃娘娘的娘家。 趙鴻煊拿桌案上的奏折敲宋景辰的頭,笑罵道:“少?;^,你壓根兒就不想給人開口的機會?!?/br> 宋景辰悻悻道:“陛下英明,非是臣舍不得給,實在是在這之前臣已經將上善樓轉讓了出去,不能出爾反爾?!?/br> “什么?”趙鴻煊吃了一驚,“你將上善樓轉讓出去了?” 宋景辰:“是,陛下?!?/br> 趙鴻煊擰眉:“何故?” 宋景辰:“臣賣掉上善樓是為了開錢莊?!?/br> 趙鴻煊:“開錢莊?” “是的,陛下。春耕將至,所以臣的錢莊迫在眉睫,臣要開錢莊為百姓提供低息借款,讓老百姓拿錢去買種子,買農具,買耕牛,如此—— 等到秋收之時,臣便能大賺一筆?!?/br> 趙鴻煊:“……” 趙鴻煊深吸一口氣,難得動容,他喃喃道:“景辰,你與他們終歸是不同的?!?/br> 高家人的貪婪嘴臉在這一刻丑陋無比。 見趙鴻煊如此,宋景辰腦海中不由自主飄過四個字——仁者無敵! 這一軍將得不要太完美。 趙鴻煊再不做人,面對景辰的一顆赤子之心亦是心懷愧疚,愧疚歸愧疚,但并不妨礙他繼續不做個人。 高貴妃肚子里懷著龍種,再怎么也是要意思意思給個交代的,這無關對錯的問題,這是立場問題,維護高家人的利益就是維護未來皇子的利益。 第298章 夸完宋景辰, 趙鴻煊嘆了口氣,苦笑道:“皇帝亦有窮親戚,此事倒叫你為難了?!?/br> 潛臺詞:此事為難你也得辦,否則就是沒把窮親戚身后的皇帝我放在心上, 你不想讓我這個皇帝為難吧? …… 已是月上中天, 月光灑落在地面上像是鋪了一層銀霜, 宮墻角門處一陣燈影晃動, 伴隨著切切低語,蘇公公親自將景辰送到了宮門外。 “眼下情形,公子還是忍讓一二為好?!?/br> “多謝您提醒, 公公且留步吧?!?/br> 宋景辰與蘇公公別過,轉身大踏步朝著自家馬車走來, 阿福忙迎上前,“公子您可算是出來了?!?/br> 景辰“嗯”了一聲,道:“在外面餓一天了吧?!?/br> 阿福:“我不餓,公子可用過飯食?” 宋景辰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道:“直接去上善樓吧?!?/br> 阿福應了一聲, 替景辰落下車簾, 隨后輕拍了一下馬屁股,馬車轔轔而動, 景辰倚靠在車壁上,微微閉了眼, 仔細回想著今日趙鴻煊說過的每一句話。 趙鴻煊的意思很明顯, 要他疏遠忠親王府結盟高家。由此景辰腦中閃過父親曾對自己說過的話,上位者要懂平衡之道, 中位者要懂結盟之道,底層則要學會站隊。 相對于皇帝這樣的高位來說, 宋家便是中位,父親的官職聽上去很氣派,實則亦只是一個花架子而已,做官之人只有頭銜而無自己真正的勢力,很容易就被人架空。 朝中最有勢力之人其實是吳家同楊家,一個是在京城官場深耕多年清流一派的代表人物,一個則是身后站著強大的江南士紳集團,朝中黨羽甚眾。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