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宋景辰:“嚴侍郎老毛病又犯了,無憑無證便信口開河,在下想說得是孫二牛既無造謠前科,也無造謠的動機與意圖。 首先,諸位不妨設身處地,想象一下孫二牛當時所謂造謠的場面,當時背景是恒祥居因食客吃出蒼蠅一事傳出諸多丑聞,鬧得沸沸揚揚,其他丑聞真假不做評判,吃出蒼蠅一事卻是眾目睽睽之下發生,恒祥居無可辯駁。 所以恒祥居一事非憑空捏造,乃事出有因,各種言論真真假假短時間內迅速發酵,莫要說孫二牛這般大字不識的廚子,便是各位又有幾人能分辨出這些言論中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可見,此事普通人難以分辨別真偽。 再者,孫二牛發表言論之時,此事已經發酵幾天,他的言論是基于當時主流觀點,并非個人惡意捏造。 在下以為,當時情形,京城街頭巷尾都在談論此事,孫二牛不過是在與人的正常交往中隨大流而已,他只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他的目的只在于討論,而非故意散播。 綜上所述,孫二牛既無造謠歷史,亦無造謠意圖,且情有可原,懇請各位大人維持律法公正,從輕發落孫二牛?!?/br> 嚴侍郎眼見形勢越來越不利于施國公,他本想說“你又如何得知他不是受人指使?” 可被宋景辰擠兌幾回,他謹慎了,轉念一想,自己也沒有證據證明孫二牛受人指使。 若是孫二牛在自己手里還好,有的是手段叫他招供,可偏這等案件歸京城府尹受理…… 嚴侍郎正想著如何開口,就聽宋景辰又道:“若孫二牛不能得到公正處理,在下擔心以后京城中人人自危,若要看誰不順眼,便直接給人扣上一頂造謠誹謗的大帽子,豈不是亂套? 諸位大人,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忙碌一天,既無錢飲酒作樂,亦無閑工夫茶樓聽曲兒,便是他們茶余飯后插科打諢,聊天樂呵的權利也要被限制么?” 是啊,你們堂上這些大人物吃香喝辣,要啥有啥,憑什么俺們老百姓樂呵兩句都不行了,這世上還有公道嗎? 這幾乎是堂外聽審老百姓的共同心聲,他們人人共情孫二牛,亦人人都是孫二牛,孫二牛是無辜的,他們亦是無辜的。 人群中的趙敬淵朝身邊隨從使了個眼色,那隨從微微點頭,隨即大聲嚷道: “好!說得好,景辰公子說得太好了,孫二牛無罪!” 有人帶頭,外頭人群壓抑的情緒瞬間炸開,爆發出雷鳴般的呼喊:“孫二牛無罪!孫二牛無罪!……” 他們在為孫二牛發聲,更是在為他們自己發聲。 不說堂下聲浪如潮涌,卻說堂上三位,都是倒吸一口冷氣。 前面還好,堂上三位只能說宋景辰把律法研究透透的,巧思能辯。后面幾句直接叫幾人后背發涼—— 孫二牛一案判決結果的影響,遠比他們想象中要大得多,它不是影響宋、施兩家,它影響到的是整個京城的安定。 普通老百姓能懂什么,他們不懂你這案件里到底多少個彎彎繞,他們看到的結果便是孫二牛說了兩句人人都沒當回事兒的閑話便被定罪了。 若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話還罷了,偏偏不過是隨大流,議論區區一個酒樓的飯食不干凈。 這種輿情的影響不可不重視,就如宋景辰所說,老百姓們若是一點樂子都沒有,京城里就該有亂子了。 所以說,宋景辰前面一大堆鋪墊不過是給他們三個找臺階下,最后這句才是重點! 僅憑這一句,他就可以為孫二牛翻案了。 這個時代,老百姓告狀的少,翻案的更是幾乎沒有,宋景辰不光為孫二牛翻案,他還字字句句為普通百姓發聲,人群中有些人甚至熱淚盈眶,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理解。 宋景辰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施國公針對他的謠言不攻自破,人人都有眼,眼睛會看;人人都有心,心會感受到。 宋景辰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待那些證人的態度,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施國公拍馬不及的人。 不,施國公那樣的不配同景辰公子比。 在這個時代,名望名聲是隱藏著巨大能量的資本,宋景辰既是做事,亦是做人,更是在為宋家擴大影響力,積攢民心聲望。 上善若水,名望亦如水,雖不似兵權強硬,但卻無孔不入,深入人心,比軍權更加難以撼動。 若是宋家的的影響力大到可以左右輿論,影響民心,那么宋家在與皇權的博弈中便擁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眼見群情激憤,吳正一拍驚堂木示意眾人肅靜,三位大人商量一番,呂府丞繼續打醬油,一切唯吳正說了算。 呂府丞沒意見,這種敏感事情上嚴侍郎也不敢有意見,此案最終吳正拍板定案—— 孫二牛雖無主觀惡意,但沒有弄清事實便隨意說道終是擾亂社會秩序,本該處以笞刑,小懲大誡以儆效尤。因其已經坐牢十幾日,兩相抵消,當堂釋放。 吳正此判決一出口,堂下眾人歡呼叫好,這不光是孫二牛的勝利,也是他們這些平民的勝利,在京城這么多年,還第一次見小老百姓贏了堂堂國丈。 以弱勝強的故事沒有人不喜歡,可以想見此事不光會傳遍全京城,甚者有可能被編成評書段子傳遍整個大夏朝。 施國公這次偷雞不成蝕把米,丟人丟大了。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