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一來中州的災情遠比報上來的更為嚴峻,他不相信宋三郎能解決中州那個爛攤子。 二來,感嘆自己辛苦培養起來的手下大概率折了。 三來,亦是感慨宋三郎拳拳慈父之心,天下沒幾個做父親的能及得上,或許是因為獨子吧。 張璟亦不想同三郎撕破臉,要知道宋三郎折了,宋家還有宋景茂呢,另外宋三郎如此下大力氣培養辰哥兒,加上皇帝的另眼相待,這孩子將來能走到哪一步,誰也無法預料。 只要不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大抵是差不了的。 救災如救火,皇帝下旨令三郎三日后趕往中州賑災,秀娘措手不及,不明白三郎攬這等費力不一定討得了好的活兒是圖什么。 她還以為是自己那日同三郎說中州的老百姓可憐才會讓三郎如此,心中后悔不已。 只是后悔也沒用,事已至此,只得忙緊地安排三郎出行所帶物資,翻箱倒柜拾掇衣物。 宋景辰聽說他爹同大哥都要去賑災,鬧著也要去,說他要了解民間疾苦,不能做那“何不食rou糜”之人,其實他就是想跟著出門。 從小到大他還沒有離開過洛京城呢,蕭衍宗游山玩水,每到一地便畫下當地名勝寄給他,有時還有詳細注解,蕭衍宗文采斐然,讓小孩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想象與向往。 眼前錦衣玉食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叫“庸俗的茍且”,目所不能及的地方才是“詩與遠方”。 宋景辰幻想著自己變做超級英雄,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讓受苦受難的中州變為他親自譜寫的“詩與遠方”,然后他名揚天下,萬民敬仰,青史留名…… 嬌寵著長大的孩子,對天災的了解不過是史書上的寥寥幾句話,他沒有挨過一天餓,更不知道什么叫疼,甚至連一點點委屈都沒有受過,他腦子里的人間疾苦同現實中真正的人間疾苦是不相交的。 甚至于小孩腦子里有一種幼稚天真卻又殘忍的浪漫,他喜歡“一劍霜寒十四州”不理解“一將功成萬骨枯?!?/br> 他喜歡“挽大廈之將傾”不理解“大廈將傾下的悲涼?!?/br> 孩子的天真與現實世界的殘忍格格不入。 宋三郎不想讓兒子這么小就承受太多不該他背負的東西,自然是堅決不同意。 宋景辰想干什么,誰也攔不住他,他爹不同意,他大不了就想別的辦法。 第160章 一只腳踩進漩渦 宋景辰執意要與父親一同去中州, 其實還因為他自己有小秘密,他認為自己跟普通的小孩不一樣。 小孩決定采用迂回戰術對付他爹,他爹在前幾日的“鴻門宴”上怎么拿捏范盛,他就怎么拿捏他爹。 他也要向皇帝上書! ——等皇帝陛下傳下圣旨, 難道爹爹他還敢抗旨不成? 于是夜里, 待到全家人都睡下后, 宋景辰輕手輕腳從榻上爬起來, 披了件外衫,在書案后坐定。 給皇帝上書非是兒戲,須得有理有據, 理由充分才是,沉思片刻, 宋景辰取過筆架上的毛筆,蘸了些許墨汁,先打草稿。 寫寫停停,不知道時間過去多久, 小孩終于放下手中毛筆, 打著哈欠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揉揉眼睛,重又鋪上嶄新的宣紙對著草稿認真謄抄起來。 等到全部謄抄完畢, 水鐘的浮標已經指向亥時末。 宋景辰收了筆,抖抖rou乎乎的小手腕, 待到紙上墨跡干透, 小心地折疊起來收好,松了口氣。 ——可累死孩子了。 翌日晌午, 城門外的官道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匹快馬飛馳而來, 馬背上的灰衣軍士滿臉風霜之色,想是日夜趕路,顯得極為疲累。 那人一路縱馬急馳至宮門口,高聲奏報:“報——中州八百里急奏!” 很快,張公公步履匆忙往皇帝寢宮趕來。 養和殿內,文昭帝才剛剛午休醒來不久,飲過漱口茶,此時正盤坐在羅漢榻上,頗有興致地查看宋景辰借著交作業夾帶的“私貨?!?/br> 辰哥兒向他請旨,說是要跟隨父親一起去賑災,理由還挺讓他心動。 小孩的意思是他造出的水鐘僅在京城大賣就能為中州籌銀七八萬兩,若推行到全大夏,必然能籌集到更多銀子。 所以,懇請他下一道圣旨,將造鐘權收歸朝廷所有,如此他便可在中州建一鐘坊,天下水鐘皆由中州所造,再運至各地販賣,如此不僅能為中州酬到銀錢—— 且,中州的百姓沒有地種,還有活兒干,有活兒干也能賺錢填飽肚子養家。 越是看到后面,文昭帝越是對宋景辰小孩欣賞不已,這滿朝文武,若論誰的忠心與孝心最純粹——唯景辰爾。 先是替他cao心天下耕牛匱乏之困,現又努力替他解中州災民之憂,只談他年紀太小,否則必當重用! 文昭帝捏著宋景辰的奏書正是欣慰不已,張公公快步進來,“陛下,中州送來的急奏?!?/br> 聞言文昭帝面色一肅,抬了抬手,“念?!?/br> “是?!睆埞?,隨即展開信函。 “啟奏陛下,臣自奉皇命到中州賑災……是以,現中州實際受災百姓已超一千兩百余萬,十室九空、流民遍地、餓殍千里……” “如今中州已無余糧放賑,朝堂賑濟災糧不過杯水車薪,現有餓死饑民僅登記在冊者已超萬數,朝廷若無應對,恐生民變?!?/br> “然,不可預估之災難更在其后,倘中州繼續無雨,夏播延誤,后果不堪設想……”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