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反正他渾身哪那兒都不舒服了。 宋三郎的態度:倒水可以,自己端著喝;背癢有癢癢耙自己抓,牙疼明天找荀大夫去看。 宋景辰心里有點兒慌,為什么爹爹這次生這么大的氣呀,都已經打過他了,還不理睬他。 小孩開始想自己這次犯的錯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爹爹為何生這么大的氣,他想到好像爹爹聽他說完今天下午的事,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又聯想到爹爹說的有關拐子的那些話,小孩敏銳地覺察到了些什么。 宋景辰輕輕拉了拉宋三郎的衣襟,“爹爹,你是不是擔心辰哥兒被拐子抱走了,所以才這么生辰哥兒的氣呀?!?/br> 宋三郎看到兒子大大的黑眼睛里含著眼淚兒,又這般小心翼翼試探他的態度,心里一軟,想要攬過兒子幫他擦掉眼淚,又忍住了。 他道:“辰哥兒知不知道今日若你被拐子擄去,不光害了你自己,還會害了大哥哥和二哥哥,哥哥們會因為沒有照顧好你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之中,還有爹娘——” “爹娘沒有了你,生活就沒了光,再也不能好了?!?nbsp;宋三郎注視著兒子,一字一句道:“所以,辰哥兒一定要好好的保護自己,你好,爹娘便也會好了?!?/br> 宋景辰大眼睛里的眼淚順著眼角淌下來,把臉埋進宋三郎的胸膛,“爹爹,辰哥兒錯了?!?/br> 這句認錯是小孩發自肺腑的。 一家人吃著晚飯,秀娘找了個理由,說小孩有點兒不舒服,要把飯給爺倆端回去吃,老太太忙問是怎么回事。 秀娘忙道:“娘,您甭擔心他,就是有點兒積食了,肚子不太舒服?!?/br> 小孩積食是常有的事,老太太放下心來,宋景茂目光微閃,想到今天下午弟弟說來找自己卻沒來,又聯系到聽到的小孩哭聲,他估摸著弟弟是被三叔教訓了。 他不清楚三叔到底同弟弟說了些什么,但他能感覺的弟弟和三叔都有一個聰明人的通病——那就是太過自信。 其實,太過聰明的人都很容易自負,人一旦自負過頭往往就容易離自作聰明,自以為是不遠了。 宋景茂不希望這么聰明可愛的弟弟將來成為楊修之流,聰明很好,但還需謹言慎行,凡事三思而后行,穩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第77章 上學第一天 過完了中秋節, 宋三郎手上的二十六兩銀子花去個七七八八,親朋好友,同僚上峰,互相之間都得要人情往來。 這還是按照最正常的禮節, 都沒有送什么貴重之物, 所以說當進了一個圈子, 花多少往往不由自己決定, 你得入鄉隨俗,遵守圈子里的規矩。 現下家里只剩下秀娘那小箱子里的一百多兩銀子,留著用來應急的。一百兩銀子對從前的一家三口來說會是一筆不敢想的巨款, 現在則不然,到處都得是用到錢的地方。 秀娘想去衣裳鋪子給大人小孩訂做幾身衣裳, 以往小孩的衣裳都是讓二嫂姜氏給裁剪后秀娘自己縫制的。 如今辰哥兒要去書院讀書,還是陳宴安的書院,秀娘想著讓孩子穿得更體面一些,三郎這邊平日里又少不了一些宴席應酬的場合, 穿著自然更不能敷衍。 就連她自己亦是, 出門在外代表的是三郎的體面, 少不得要做兩件得體的衣裳備著,萬一有什么場合用得著, 免得到時候抓瞎。 秀娘和宋三郎商量此事,宋三郎的意思是既然家里三個孩子一道去書院讀書, 總不能看出明顯那就三人都做上兩套, 竹姐兒也一樣,另外老太太那里也要做上兩套換季的衣裳, 其他人就不必管了。 秀娘如今大概能明白些宋三郎的心思,公公宋玉郎是獨苗, 到了辰哥兒這一輩兒家中總共也只有三個男娃,往后兄弟們之間是要互相幫襯的。 她也能看出來,茂哥兒同睿哥兒是把辰哥兒當親兄弟看待的,再者現下自家開著綢緞鋪子,都是現成的布匹,只是她還是覺得有些心累。 自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難免在吃穿用住行上比以前花錢要大方一些,想給兒子更好的,可不管買什么,用什么,你總要顧忌這顧忌那,得顧忌一大家子的感受。 一天兩天,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一久,就覺得難受了,有一種無論怎樣做都不太討好的感覺。 秀娘把自己的想法同宋三郎絮叨。 宋三郎自然能理解處理這些關系的為難之處,同處一個屋檐下,一張桌子上吃飯,三家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隱私可言,都窮的時候倒還好說,如今自家驟然發跡,對比未免就會明顯。 不要說大哥同二哥,即便換做自己,面對這種落差未必就真能沒有一點兒波動,這都是正常人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就算他不介意有錢了養著兩家人,大哥同二哥那性子也絕不是厚臉皮之人,會令他們更加難堪。 另外,三房這邊若一直默默付出,一開始還好,時間一久這種付出就會被視作理所當然,古人云“百善未及一惡,百瑜未及一瑕?!?/br> 一次的不好足以抵消前面一千次的好處。 唯今之計,就是把宋家現在的宅院擴建,屆時就像那些大家族一樣,一家一處院子,灶房也單獨分開,住在一處,卻互不打擾,各過各的。 等到茂哥兒同睿哥兒都考中了秀才,兩家也都有了盼頭,這種對比就會削弱很多。 另外,就算不是因為這個,宋三郎也想把宅院擴建,他不想讓兒子一直住潮濕陰冷的西廂房,也不想讓小孩一直就得遷就十幾口人的口味,大鍋飯逢年過節的吃吃還行,天天這樣吃,很難讓人喜歡。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