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長桌對面兩口子:剛才還說這驢rou辟邪呢,一眨眼這就變成大補了? 辰哥兒這一鬧哄,宋長德也不提要抱乖孫的事了,事實上剛才宋長德還真不是假客氣,他人老了,體力不行了,心氣兒可還沒下去呢,總還以為自己年輕,咋地?他一個大男人還抱不動個三歲奶娃子。 宋長德美滋滋喝著驢rou湯與三郎閑聊起來,宋長德精明,不問三郎官場的上的事,只嘮家長里短,畢竟,當初玉郎這一脈,玉郎他爹死后就不太受族里重視了,后來玉郎出息了,情況有所改觀,只不成想玉郎才剛一出息就突然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了,如此一來,他這一脈就更不受重視了。 若要上來就聊三郎在官場上的事,顯得太市儈了。 快到中元節了,聊著聊著就聊到中元節祭祖的事情上來了,宋長德的意思是今年讓三郎出面協助他,他如此做的原因,一是為了表達對玉郎這一脈的重視,另外也是向族里宣布該抬抬玉郎這一脈的在族里的話語權了。 宋三郎對自家是否在族里有地位不太關心,不過他倒是很愿意協助這位族伯主持祭祖一事,他得想辦法讓宋長志在中元節同老爹宋玉郎面對面坐下來,好好敘敘舊。 第46章 宋三郎與族長宋長德簡單聊了幾句中元節祭祀之事, 見時候不早,與宋長明話別,帶著秀娘辰哥兒離開驢rou鋪子,回到來時拴馬的大柳樹下。 蹲在大柳樹下賣雞蛋的老翁雞蛋才賣出去一小半兒, 索性將他剩下的雞蛋連同籃子全都要了。 老漢歡喜不已, 表示竹籃是自己家里編的, 不值幾個錢, 就當白送了。 宋三郎道:“在下亦編過竹籃,這削竹編織費時費力,并非容易之事, 豈可占老人家的便宜?!?/br> 說罷,他將一串數好的銅錢遞了過去。老頭兒忙伸出雙手顫巍巍接過, 嘴里連連道謝。 宋景辰在旁邊瞧著,忽然開口道:“老爺爺,你可知道你的雞蛋為何賣得比別人家的要慢嗎?” 聞言,老漢一愣, 就聽小孩道:“因為老爺爺你的雞蛋不好看呀, 大家都喜歡好看的雞蛋?!?/br> “下次你就把那些看著有些臟的雞蛋擦得白白的, 干干凈凈的,大伙兒自然就都來買你家的雞蛋啦?!?/br> 老漢聽完小孩的話, 看了看漂亮娃娃宋景辰,又看了看自家的雞蛋, 看了看自家的雞蛋, 又看了看眼前一家的整潔的衣裳—— 老頭兒猛地一拍大腦門兒,懊惱道:“瞧把俺給笨的, 俺真沒到想這么多,都怪俺老漢平日里不講究慣了, 想不到這些細處?!?/br> “小少爺聰慧心細,老漢多謝小少爺的指點?!崩项^兒給好心的小娃娃鞠了個躬, 宋景辰忙避開他,道:“老爺爺不用太客氣?!?/br> 目送一家人駕著馬車走遠,老頭兒渾濁的老眼里含著淚花,不光是因為宋三郎買了他的雞蛋,還因為他從未被貴人如此客客氣氣的尊重過。 老頭兒擦了擦眼淚,又高興地跑去別處給家里小孫子買麥芽糖去了,早飯他是舍不得在外面吃的。 辛辛苦苦從早忙到晚,能給小孫子買上幾顆糖果子,再買上把新鐮刀帶回家去,就已經是他生活中可以開心一整天的甜了。 洛京城很繁華,可這繁華與他這樣的鄉下老農無關。 三郎趕著馬車出了早市,宋景辰在三郎懷里仰著頭道:“爹爹,我知道為什么人要有錢啦!” “哦?為何?!彼稳尚χ嗣鹤有∧X瓜,不知這小子又有什么驚人之語。 宋景辰大聲道:“因為有錢可以讓所有的人都很開心?!?/br> 宋三郎笑笑,孩子說得是大實話。 就聽小孩繼續說道:“我們今天把老爺爺的雞蛋全都買了,老爺爺賣了雞蛋一高興說不定就去買大rou包子吃:賣大rou包子的人多賣了包子,一高興就去買糖果子吃,賣糖果子的多賣了糖果子又會去買別的東西,這樣的話,所有的人都很開心!” “爹,我說的對不對呀?” 宋三郎:“……” 秀娘:臭小子說話有點快,聽得腦子轉不過來。 “哦——”宋景辰拖著小長腔道:“爹,娘親,我想明白一件事情?!?/br> “你明白什么了?”秀娘被兒子繞得有點暈,但又感覺小孩說得似乎也沒毛病。 宋景辰明亮的大眼睛閃著星星一樣的亮光:“每個人都花錢,每個人都有錢賺,大家都不花錢,大家都沒錢賺?!?/br> “所以我們要多花錢才對?!?/br> 秀娘:呃……這叫啥歪理。 宋三郎卻被兒子這番話震驚到了,小孩想問題的角度新奇又大膽,不光大膽,還非常有道理。 確切地說是有錢人花錢對他人的影響力更大,比如富家公子在大酒樓里豪擲千金,不光影響到酒樓掌柜的收入,還會影響到酒樓里的伙計、廚子、歌女、說書人等等利益相關者,而酒樓這些被影響到的人賺了錢又會去買更便宜的東西。 是了,洛京城的老百姓比地方老百姓日子相對好過,正是因為洛京城里的有錢人最多,而這些人無形中就帶動了當地百姓的收入。 而那些偏遠之地的百姓,則是越沒有銀子越不敢花,越不敢花就越沒有銀錢,陷入惡性循環。 一時間,三郎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小娃的想法總是如此與眾不同,卻每每讓人深思。 嗯,兒子是個愛思考的小孩,不成就再晚些時候讀書,不要讓那些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把娃束縛住,十二三歲才開始蒙學的也是沒有。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