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快穿萬人迷:無法抗拒的她、快穿萬人迷:漂亮炮灰總被強制愛、快穿:普通人也會有瑪麗蘇劇本嗎、(瓊瑤綜)我是孩子王、被敵國將軍當成白月光后
雙方吵架,什么情況最窩囊最憋氣? 最后一句話被對方說了。 秀娘當然不允許,她沖著娘倆的身后脆聲道:“真是可憐,某些人想成為破落戶,那也得祖宗爭氣呀。至少我們宋家曾經擁有過,某些人連成為破落戶的資格都還沒有呢,還有臉在這兒嘲笑我們破落戶,你們娘倆的臉皮比我們宋家的磚墻都厚實!” 王氏憋不住撲哧笑了,真心實意對著秀娘道:“弟妹這張嘴著實厲害,可算是替咱們竹姐兒出了一口惡氣?!?/br> 竹姐兒在一旁亦覺得心里無比痛快!只恨自己長了一張笨嘴。 秀娘道:“林子大了,什么樣的人都有,明知她們是惡意,咱還把人家的惡意當真才叫自個兒和自個兒過不去,竹姐兒莫要信她那些屁話?!?/br> 姜氏在旁邊拍拍胸口,道:“我只覺后背發涼,有這么一個小姑子,咱竹姐兒真要嫁過去,還不被她們欺負死,你們聽她那話里話外,猜猜他們家原先看上咱家竹姐兒什么了?” “看上什么了?”云娘問道。 王氏多精明呀,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關竅,咬著牙道:“看上我們竹姐兒長得好,能拿得出手為他們家兒子掙臉面,看上咱竹姐兒人老實,方便他們當牛馬使喚欺負?!?/br> 說完,她沖姜氏堅定道:“弟妹,睿哥兒是塊讀書的好料子,咱們宋家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給供出來?!?/br> 她這話說出來,秀娘不樂意了,心說你們大房憑什么代表宋家呀,我們二房為什么要被你代表,睿哥兒再好那也不是我兒子,我們又不欠他什么。 姜氏可太了解她這個大嫂了,向來說得比唱得好,唱得比做得好,你要把她的話當了真,可就真傻了。 再者說了,就你們大房那三瓜倆棗還不夠你們自己花銷呢,說不得宋景茂成親還得從老太太那里摳搜呢。 說到底,宋家還得是老太太做主,大嫂你也不過是借著老太太的光,說說漂亮話罷了。 心里這樣想,姜氏自然不會這樣說,笑道:“是讀書的料子不假,可孩子也是真辛苦,光宗耀祖的擔子不好挑呢?!?/br> 她如此一說,王氏同秀娘心里舒服了許多,妯娌仨有說有笑帶著竹姐兒進了布料鋪子。 四個女人逛到快晌午才回家,怕老太太餓著,姜氏出錢給老太太買了些小籠包子,想著回去打個蛋花湯也快,人老太太為睿哥兒如此出力,她亦不能這點兒錢都舍不得花。 秀娘雖摳門兒,但心里感激老太太當初不嫌棄她出身讓宋三郎娶了她,對老太太亦很孝順,買了豌豆粉,老太太好這一口。 王氏從來都是個會做人的,心里愿不愿意是一會事兒,面兒上絕對不會讓人家挑出太多毛病來,兩個弟妹孝順,她自是也不會落下,讓人說道,干脆在路邊兒給老太太買了幾個甜梨。 李宅。 宋三郎把兒子放在離自己干活兒不遠處的樹蔭下,給鋪上草席,吃的,喝的,玩具都擺好,叮囑孩子不準搗亂,不準亂跑,有事喊爹。 宋景辰不耐煩朝他擺擺小手,“爹好啰嗦,辰哥兒又不是三歲的娃娃?!?/br> 宋三郎盯著他,“你不是三歲,你幾歲?” 宋景辰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 宋三郎:“你那是虛歲?!?/br> 宋景辰:“我不管,我就是五歲了,爹爹不要總管著我?!?/br> 宋三郎揉了他一把小腦瓜,“你怎么不干脆說你五十歲了?!?/br> 宋景辰頭也不抬道:“才不要五十歲,辰哥兒五十歲,爹爹就老了,辰哥兒寧可不長大,也不想要爹爹變老?!?/br> 宋三郎:“……” 童言童語,心都快給小崽子暖化了。 安排好兒子,宋三郎開始干活,一開始的時候他還不時回頭兒看兩眼兒子,過了會兒見兒子聽話,加之這是在李老爺家的宅院里,很安全,也就不再頻繁關注了。 主要他手上的活計容不得分神,李家的這批家具都是上等的名貴木材,紫檀木居多,另外還有花梨木、雞翅木等。 像是這般名貴的硬木家具講究的是“天然去雕飾”,因為木材本身的色澤和紋理已經足夠美觀,所以上漆時就需要特別考究,須將底色仔細調勻,不能多,不能少,使之與原有的色調渾然一體。 另外,宋三郎還要考慮家具擺放的地方,是向光處,還是逆光處,不同光源下漆料給的通透度亦是不一樣的。 只他太過專注手頭上的活計,一時間忘記了時間,等他再抬起頭來時,樹蔭下那還有小孩兒的鬼影子。 后宅,李老爺書房內。 宋景辰一邊兒吃著丫鬟端上來的精致點心,一邊兒老神在在的坐在李老爺對面的官帽椅上,同李老爺閑聊天兒。 永昌伯府里的老太君他都見過了,又豈會在一個小小的李老爺面前打怵,李老爺家可沒有伯府大,證明李老爺的官肯定也沒有伯爺大。 “李伯伯的畫很不錯?!毙『狐c著小腦洞煞有介事的評價道。 對面的李逸山五十開外的年紀,一身深色長袍,三縷美胡須飄于胸前,作儒士打扮,是個閑散家翁,不過其本人無任何官職在身,在朝中人脈卻廣,只是同陳大儒一樣,不屑于在lt;a href=https:///tags_nan/guang.html target=_blank gt;官場混,對比陳大儒的嬉笑怒罵,他極為低調,去歲從吏部卸任后基本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 見小娃娃有趣,李逸山放下手中毛筆,笑著打趣道:“小友何處此言,可否說說伯伯的畫哪里不錯?” lt;a href= title=科舉文target=_blankgt;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