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139節
被林回星特意留下做種豬的是六只公豬里個頭最大,喝奶最多的一只。 它的五個兄弟現在都以及變成了公公,林回星只希望它能不辜負自己的期望,好好地長大。 五只閹割后也得到了林回星的特殊照顧,或許是手術刀割出來的傷口小且創面平整,五只小豬除了因為傷口疼痛有些焦躁之外,并沒有打蔫的樣子。 如此林回星就放心了。 本著不浪費食物的原則,碗里的五對豬蛋蛋林回星也沒準備就這樣扔了。 林回星自己是吃不了這種帶著腥臊味的東西的,不過就是在現代,這豬蛋蛋對男人也是大部分的東西,他自己不吃,卻是可以拿去送給蘇大榮。 下午林回星還抽空去地里看了一下,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 雖然離真正的發黃熟透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時候的玉米正好摘下來煮著吃。 水煮玉米林回星是喜歡吃的,更別說他還特地買的是老品種的甜玉米 二十一世紀玉米的種類很多,林回星最喜歡的還是老實的那種甜玉米,甜度和糯度都合適,不像水果玉米那樣水分大,也沒有糯玉米那么黏。 這地里的玉米和紅薯地能有出息,村里人都幫著出了不少的力。 這會兒玉米成熟了,林回星也沒小氣,自己先去地里掰了一背簍玉米回家煮熟。 傍晚林回星背著一背簍煮玉米滿村送人,不管在路上遇到誰,他都熱情招呼道:“叔,吃玉米,我地里的玉米長成了,我掰了點煮了給大家嘗嘗味,要是吃著好,回頭自己去地里掰啊?!?/br> 對于林回星種的玉米,那是打從種下開始,村里人就一直很好奇的存在。 玉米的植株實又細又高,看著和大家種蘆粟(高粱)有些類似,但又遠比蘆粟高大。 等到玉米接穗后,看著玉米桿上那比小兒胳膊還要粗大的玉米,大家也是震驚過。 一棵玉米棵不只結一棒玉米,林回星之前搭理過,那種結三棒玉米的都被他間過果了,現在長成的玉米,那是一棒的,兩棒的都有。 但是別說是那結兩棒的了,就是那只結一棒的,那個頭也足夠嚇人了。 上梁溝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那么小小一顆的玉米種子種下去,竟然能夠得到上百倍的回報。 要說之前大家還不相信林回星說的玉米畝產高達三十四石,這會兒也是全然相信了。 更別說林回星的那塊地里,除了玉米之外,下面還種著紅薯,聽說那也是一種高產的糧食。 看過玉米的長勢后,上梁溝那些種地的老把式現在是已經不敢去想林回星地里今年能有多少出息了。 ——總之那絕對是一個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水煮玉米在現代除了少數喜歡它的人外,就只能作為健康的減肥粗糧存在了。 但是在上梁溝,人人都是吃慣了粗糧的,這水煮玉米的味道他們吃著是真的覺得不錯。 香甜軟糯的玉米,高產不說,這滋味也是一頂一的好。 而且林回星之前還說了,這玉米渾身都是寶,新鮮的玉米桿可以用來喂牛養羊,曬干的玉米秸稈能肥地也能當柴火。 意識到玉米的好后,村里人都找上了林回星:“林郎君,你這玉米收上來了,可得給我留幾斤種子,明年我也種上幾畝?!?/br> 林回星買的這種老式玉米本來就能自留種,村里人要買種子,對他來說也簡單,無非就是玉米收上來脫粒后,挑個百八十斤顆粒飽滿的玉米粒出來就是了。 林回星十分大方地應承了下來:“行,回頭大家種的時候,來找我買種子就是了,都是一個村的,我肯定不賺大家的錢?!?/br> 見村里人對玉米都有興趣,林回星還是多提了兩句:“不過這玉米最好輪作,不然土地肥力跟不上不說,還容易有病蟲害?!?/br> 輪作雖然麻煩,但是只要能夠實實在在的種出糧食,村里人都是愿意的:“這沒事,村里家家戶戶地都多,大不了以后我們豆子玉米地輪換著種就是了?!?/br> 還不知道林回星的玉米價值幾個,村里人都是挺注意臉面的,就算覺得這玉米好,之后也沒誰真的去地里掰。 這玉米和林回星地里的那些蔬菜又不一樣了,玉米是糧食,成熟了可以如稻子那樣收撿起來,并不影響什么,所以就算是林回星再三招呼,大家都能忍著不去摘。 玉米成熟得很快,也不過就是十來天的時間,在那五只豬仔的傷口養的差不多的時候,林回星地里的玉米就已經完全成熟了。 在收玉米之前,林回星先去了蘇大貴家里。 蘇大貴家里人手不少,眼見著這八只豬仔都算是度過了最容易夭折的時候了,林回星就計劃著要把這些豬仔撒出去。 之所以最先去蘇大貴家里,是因為林回星想著卓宜和王青桃妯娌都是既細心又愛干凈的人,就想把那兩只母豬都交給她們養。 “豬吃的豬草現在可以去我家地里割紅薯藤,后期玉米手上來了,我也會送一些玉米過來,回頭你們費點力磨成粉就能用了?!?/br> “總之我出大半的食物,你們幫著我養就是了,等到明年配成種生了豬仔,得到的豬仔我們一人一半,要是中間豬除了什么問題,這rou我們也是一家一半?!?/br> 林回星這又出豬仔又出豬食的,只要求對半分,已經是讓步很大了,蘇大貴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是自家占便宜,自然是沒有二話的。 眼見著王甜杏的肚子一日大過一日,為了妻子肚子里那不知道是男是女的孩子,蘇應勝正是絞盡腦汁想多賺銀錢的時候。 聽林回星和自家阿翁說他手里剩下的六只豬仔也是準備和村里其他人這樣合作,蘇應勝當即就琢磨開了:“我家人手足,只養兩只母豬沒什么麻煩的,養都養了,不如再多給我們兩只公豬,回頭我在院子里砌兩個豬圈,公豬母豬分開養?!?/br> 蘇應勝這話一出,蘇應平等人也是一臉贊同的,他們幫著林回星養母豬,得到的只有豬仔,要是能夠再養傷兩頭公豬,養到過年的時候,那可是能夠直接得到一半豬rou的。 林回星卻是有些猶豫?!斑@樣會不會忙不過來,這地里還有貨,還要做草紙,嬸子她們平常還要忙繡活呢?!?/br> 卓宜毫不在意地道:“沒事,兩只也是養,四只也是養,反正都是一頓一鍋豬食罷了,不礙事的?!?/br> 卓宜都這么說了,林回星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至于剩下的四只豬仔,他也已經想好要給誰養了。 第156章 這可是實打實能分到許多豬rou的好事, 在整個上梁溝里,除了實在騰不出人手來養豬的蘇大榮一家外,就沒有不想攬下這個活計的。 不過豬仔就只剩下四只了, 并且林回星已經定好人選了, 家里勞動力不夠,種不了多少地的馬婆婆那邊送去兩只。 馬婆婆雖然眼睛不太好使了, 但是那是做不了精細活, 平常做些剁豬草、煮豬草喂豬的雜活還是可以的。 等到年末豬長大了,兩只豬里就有一只是馬婆婆家的,到時候把豬殺了賣rou,那算是個進項了。 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常也沒什么能賺錢的活, 就是幫林回星養著的羊,也就只能掙點口糧回來。 其次就是再給村里人口最多的蘇大壯家送去兩只。 蘇大壯家里人口多, 老老小小加在一起足有十幾號人, 豬仔養在他家里, 就他家里那小孩子都能照看過來, 不太可能出岔子。 豬仔們雖然還沒有斷奶,但已經比之前皮實很多了, 現在林回星也不用一勺一勺地喂它們了, 直接把奶倒在食盆里, 它們自己就知道喝。 這無疑會給養豬的三家人省下不少的事,得到林回星的消息后,三家人都忙著壘豬圈了。 馬婆婆一家沒有勞動也沒關系, 她在村里還有小叔子和幾個壯年侄子,他們只抽了半天的功夫出來, 就搬來石塊把豬圈搭好了。 當然了,雖然是親戚,但這忙也不是白幫的,回頭等馬婆婆的豬殺了,少不了要給人送個三五斤rou過去。 不過只要這兩只豬能夠好好養著,別說三五斤了,就是十三十五斤,馬婆婆也是愿意的。 有之前砌腌料池剩下的一些土水泥,三家人的豬圈都修得很結實,等到水泥干透后,大家就來林回星這里接豬仔了。 林回星這豬仔奶爸早就已經當煩了,一家送了一罐子奶粉后,就把折磨了他半個多月的小豬仔們送出去了。 現在豬仔已經長大了,除了奶粉之外,還能再加一些別的食物。 林回星手邊剩下的奶粉已經沒多少,回頭就只能直接往蘇大貴他們那里送玉米了。 說到玉米,這地里的玉米也該收回了,熟透的玉米要一直放在地里不管,淋上兩場雨就得發霉。 林回星人單力薄的,要想一個人收完幾畝地的玉米,怎么著也要個幾天,他也不逞強,直接去找了蘇大榮和蘇大貴。 聽林回星說要收地里的玉米了,蘇大貴和蘇大榮都是直接擺手道:“不就是收玉米嗎,別擔心,明天我們都去,那么點地,用不了一天就能收完了?!?/br> 也是玉米成熟的時候正好,玉米地已經不需要忙了,眼下前的農活就是收豆子和高粱,這些東西蘇大榮和蘇大貴兩家人都種得不多,所以抽一天出來幫林回星干活也不影響什么。 第二天天剛亮,蘇大榮和蘇大貴兩人就帶著各自家里的人過來幫忙了。 蘇大榮家里蘇應文要給兔子們打草,沒辦法過來,蘇大貴家里王甜杏的肚子很大了,也不用下地。 除此之外卓宜、王青桃、季娥蘇云嬌等女眷也都過來了。 看著幾位女眷:“沒多少玉米,嬸子們和嫂子嬌娘你們就不用下地了,留在家里幫著做飯就行了?!?/br> 卓宜和季娥聞言直擺手:“做飯還早著呢,我們先去地里幫著收一些,趁著日頭還沒上來,能多干一點就干一點?!?/br> 上梁溝附近都是山林,天氣也沒有山下那么熱,卓宜她們雖然是女眷,但是這地里的活也是一直做著的,斷沒有說在收莊稼的季節,讓男人下地,自己在家里坐著翹腳玩的道理。 見大家都這么想,林回星就不好多說什么,只能看著大家擔籮筐的擔籮筐,背背簍的背背簍。 一群人到了地里后,林回星開口安排道:“嬸子你們負責掰玉米,我們就負責砍玉米桿和搬運玉米?!?/br> 掰玉米對卓宜她們來說算是一件新鮮的農活,不過干活不都那樣嘛,知道做法后,閉著眼睛就是干就完事了。 都是做慣了農活的人,下地后那手腳利落得喲,都用不著林回星再指點什么了,沒一會兒女眷們背上的籮筐就滿了。 蘇大榮他們聽見女眷們的招呼,就停下手上的活過去把她們背簍里的玉米轉移到籮筐了。 看著手里的玉米棒,季娥不由得感嘆道:“這玉米的樣子可真好看,黃燦燦的,只看著就讓人覺得舒心?!?/br> 一旁的卓宜接過話頭跟著夸:“雖說不是呢,這玩意兒煮著味道也好,香甜香甜的,那天小林送過來的玉米,老二媳婦一口氣吃了三根,晚上連飯都沒有吃?!?/br> 大家干農活的時候,嘴上閑聊著也不會耽擱手上的功夫。 這大半年的時間里,大家都忙著做繡活,卓宜又是個不愛串門子的人,所以妯娌兩難得湊在一起好好聊會兒天。 聊完玉米后,季娥又說起來別的話題:“我看杏娘那肚子尖尖的,應該是個大胖小子?!?/br> 永國人重男輕女是刻在骨子里的,卓宜自然也想小兒媳婦的肚子里是男孫,不過這種事情在瓜熟蒂落之前,誰都說不準。 卓宜慣常是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得留一半余地的人,這會兒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那誰知道呢,要我說管他是男還是女,只要能順順當當生下了就行,這先開花后結果也是好的?!?/br> 季娥嘆了一口氣:“說得是呢,我也是羨慕嫂子你,眼看著都兩個孫子了……” 不像她,應文年紀還小,別說成家立業了,連人事都不大懂。 見季娥神色低落,卓宜也有些語塞,她這個弟媳婦也是命苦,生養了好幾個孩子,真的立住的就兩個,就養活了一個兒子還才八歲不到,現在想一想,要是之前那個男孩能夠熬過那場風寒,到現在也該成親了。 卓宜只能開口寬慰道:“這有啥好羨慕的,要說羨慕,我還羨慕你呢,應文多能干啊,年紀那么小,就能養著那么多的兔子,光是賣錢兔子就能賺不少錢了?!?/br> 蘇大榮下山賣兔子也沒瞞著人,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養著兔子,秦掌柜那邊又說這兔子有多少他收多少,回到村里后,他就把兔子的賣價給說了,讓大家以后要賣兔子,都可以送到雜貨鋪去。 這會兒蘇應文已經成了村里最受長輩喜歡的孩子,加上林回星給他買的那些糖和點心,時不時地還能給小伙伴們分一點,現在的蘇應文可以說是老少通吃了。 林回星種的玉米不少,今年又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是以蘇大榮他們幫著干到傍晚,才把地里所有的玉米給收回來。 也多虧了上梁溝的土地不值錢,林回星的兩間空房修得足夠大,不然還真堆不下這大幾千斤玉米。 蘇大榮他們忙了一天,晚上林回星自然要留人吃飯。 都累了一天了,晚上林回星親自下廚,用廚房里掛著的臘rou、臘腸和臘魚煮了一大桌的好菜 蘇大榮他們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吃過這么好的飯菜,坐到桌子前面客套了幾句,就開始吃菜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