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假道伐虢
書迷正在閱讀:制霸籃壇、【HP同人】也許是萬人迷np、異類(nph)、[甄嬛傳同人] 甄嬛傳甄嬛重生之再入后宮、[甄嬛傳同人] 甄嬛還在談戀愛,姐的目標當太后、生崽后頂A老公回來了、[綜英美] 你有這么高速運轉的機械進入哥譚、[綜英美] 義烏燈俠就業指南、云端之上、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三百六十六章 假道伐虢 宋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稱帝,宋夏斷交,西北爆發戰爭,面對李元昊咄咄逼人的攻勢,當年十二月大宋曾派使臣前赴青唐,加封唃廝羅為保順軍節度使,希望唃廝羅從西面牽制李元昊;第二年又派左侍禁魯經帶著詔書和兩萬匹絲綢出使青唐。 為了抗擊李元昊,唃廝羅本身也非常重視與大宋的友好關系,這很好理解,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除非是傻子,否則誰不知道,有李元昊這個大敵在,若是唃廝羅再同大宋交惡,到時兩面受夾擊,等于是自尋死路。 所以出于自身戰略的考慮,同時得了大宋這么多好處,唃廝羅應大宋所請,于寶元二年(1039年)曾出兵四萬,攻打西夏控制的西涼地區,確實起到了很好的牽制作用。 同時,唃廝羅前后也向大宋進貢了兩萬多匹戰馬,可以說大宋目前戰馬的主要來就是青唐。 現在大宋與青唐羌尚處于蜜月期,然而一但能成功覆滅西夏,那么青唐地區必定又成心腹之患,再則青唐之地也是漢唐故土,在唐朝時更成為最大的產馬地之一,這片地區不收復,河西、關中、川蜀畢在其俯瞰之下。 許清也有些為難,按說若能先收回河湟、青唐等地是最好的,這樣一來大宋就能兩面夾擊西夏,形成戰略包圍之勢,但唃廝羅實力不弱,若是他避戰,很難快速平定; 所以大宋現在出兵只會把他推到李元昊那邊去,反而讓大宋的戰略態勢陷入極大的被動。 從范仲淹和韓琦的話中可知,他們根本沒有打唃廝羅主意的打算,范仲淹主張交好,甚至讓唃廝羅共同出兵,韓琦也只是主張提防,也沒有露出收復青唐的意思。 若只著眼于平夏,范仲淹的想法無疑是最好的,但平夏之后呢,先不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話,出于安全考慮,中原王朝誰當政不想著控制青唐一帶的話,就是極大的不負責任,至少許清是這么認為的。 所以他想了想說道:“韓樞密對青唐之地如何看待?” 趙禎君臣三人聽了這話都微微一怔,雖然明知是這結果,許清見了三人的反應還是免不了有些失望,這無疑進一步證實了他們從未考慮收復過河湟之地。 韓琦略一思量便說道:“青唐俯控隴右,隴右俯控關中,關中俯控中原,子澄問這個……” 許清走到墻邊指著地圖說道:“陛下,你們請看,一但咱們成功平定西夏,關中、肅、涼、沙各州,以及川蜀之地,便全在青唐地區俯控之下; 現在有李元昊這個共同的大敵在,唃廝羅當然會交好我大宋,然而一但沒有了李元昊這個大敵,那么會是什么情形呢? 陛下,韓樞密、范公,國與國之間從沒有永久的友誼,一但李元昊這個大敵去除,那么我大宋與唃廝羅之間便再沒有共同的利益可言,到時反而因地域的必然因素,生出沖突在所難免; 即使唃廝羅真個親善我大宋,不會來攻宋,那陛下和兩位樞相能保證他的繼位者、也能一如繼往的保持與大宋的友好關系嗎? 是,臣這么想有些小人之嫌,但青唐本為我華夏故土,而且為子孫后代計,臣寧愿做這么一個小人! 前唐時期,唐太宗以文城公主下嫁吐蕃,然而等吐蕃強大,最終換來的還是唐吐之間的百年爭戰,甚至連國都長安也一度淪陷在吐蕃人的鐵蹄下。 陛下,誰能保證吐蕃不會從新強大起來,到時我大宋如何應對? 另外,遼國一直以西夏牽制我大宋,一但我大宋成功平定西夏,那么遼國出于戰略考慮,下一個將聯合誰來牽制我大宋呢? 不錯,唃廝羅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到時唃廝羅本身與在大宋有地域上的沖突,再有遼國拉攏撐腰,臣料想一下,唃廝羅十有九又會成為第二個李元昊! 所以臣認為,無論出于哪方面的考慮,河湟之地大宋必須收回! 陛下,太祖、太宗兩代先皇夙興夜寐,朝思夜想的無不是如何收回華夏故土,如今太祖太宗英靈在望,難道陛下就忘了他們的遺志了嗎? 臣斗膽說說臣對太宗皇帝的看法,太宗兩度北伐,歷經失敗,無功而返,然而臣認為,至少太宗皇帝繼承了太祖遺志,去努力過了,而且屢敗屢戰,是為不屈,總比天天關起門來喊和諧、做自己的大國夢強萬倍; 一個國家經歷一些些失敗、經歷些挫折在所難免,被但只要不屈服,不斷去努力,同時以前面失敗為殷鑒,遲早有一天能達成所愿,漢高祖劉邦如何?最后還不是威加四海,臣服天下!” “不可!” 范仲淹見趙禎被許清說行很是意動,連忙出聲阻止道:“陛下,臣不反對收回華夏故土,但要根據實情量力而為,夏寧侯所言雖然有理,但卻行不通,先不論師出無名,如今李元昊這個大敵尚未平定,再并添唃廝羅這個強敵是為不智; 若一個不慎,不但收不回河湟之地,反而會將唃廝羅逼到李元昊那邊去,如此一來,我大宋別說平定西夏,反而成了處處樹敵,到時遼、夏再加上唃廝羅三面夾攻,我大宋如何應對? 所以,臣以為必須等平定西夏后,才能考慮青唐之事!” 趙禎和韓琦剛剛被許清說得意動,馬上被范仲淹一盆冷水潑下來,去年光是遼夏施壓,遼國尚未真個與大宋交兵,戰略態勢就惡劣到讓大宋無法承受的地方; 想到要面對遼、夏、青唐三面夾攻,趙禎不禁在心里打了個寒戰,連聲說道:“范卿所言有理,我朝理應遣使多多安撫青唐羌才是!” “臣對陛下和范相的見解十分贊同,平定西夏前大宋確實不應與唃廝羅交惡,陛下所言遣使安撫唃廝羅,臣認為更是圣明之舉?!痹S清寵辱不驚,一副云淡風清的樣子,竟對兩人所言從善如流。 這倒讓趙禎和范仲淹怔住了,許清向來很有主見,輕易不言,然而言之必堅持到底,象這種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言行,還真沒見過。 許清也多等,接著說道:“陛下,臣讀史時曾讀到過這么一則故事,春秋時期,晉國想吞并鄰近的虞國和虢國,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便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占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投其所好。 荀息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璧,送給虞公,獻公哪里舍得? 荀息勸說道: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您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了良馬美璧,高興之極。 晉國隨之找借口伐虢,并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好處,只得答應,晉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班師回國時,又把奪來的財產分了許多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此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軍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 幾天之后,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占據了,就這樣,晉國輕而易舉滅了虞國?!?/br> 趙禎與范仲淹、韓琦都是學富五車之人,豈會沒聽過這個故事,然而直到許清話聲落了許多,殿中仍沒有一個人出聲。 許清也不急,任由他們思想交戰著,端起小幾上的茶慢慢品嘗起來; 不得不說,大宋君臣之間的關系是很人性化的,不象明清時動輒下跪,五體投地后將自己的菊花高高翹起來,一副隨時等著受虐的模樣,如今君臣間在偏殿議事,不但不用跪來跪去,通常還有坐位,親近的臣子還有茶喝! 宋、夏、青唐與晉、虢、虞何其相似,甚至根本不用花心思去離間西夏與青唐,他們之間本就是死敵了; 只要大宋多給唃廝羅些好處,借道青唐伐夏,甚至讓唃廝羅共同出兵平夏后,再如是為之,其中的可cao作性可以說是九成九,關鍵之處就看趙禎和范仲淹他們能不能放下心里的包袱! 對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來說,要他們拋棄原來的道德準則還真是不易,道德準則與國之利益,兩者之間如何選擇,從各人變幻不定的臉色上,不難看出他們此刻的思想斗爭是何等的劇烈! 許清喝完茶才說道:“陛下,兩位樞相,臣還聽說過一句話,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在眾人認知里,這個國家就是趙禎的,這話倒算不得犯忌,許清說得波瀾不驚,范仲淹與韓琦兩人卻如遭雷擊。 許清接著又來了一句:“范公說師了無名,這也不對,收復華夏故土,這就是最大的名義,我朝幾代先皇無不致力于此,怎么到了陛下這里,就成了師出無名了呢?” 韓琦先行出聲道:“陛下,臣以為當行!為大宋基業計,河湟之地遲早必須收回!且,到時找個出師之名也并非太難!” “容朕想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y:感謝狼狼帝的***支持! 另外想向大家求點推薦票;相信大家都知道,推薦票無須花錢,只要登陸***賬號就有,高v每天會有三張免費主站推薦票,本書成績太差,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