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山漸青、制霸籃壇、【HP同人】也許是萬人迷np、異類(nph)、[甄嬛傳同人] 甄嬛傳甄嬛重生之再入后宮、[甄嬛傳同人] 甄嬛還在談戀愛,姐的目標當太后、生崽后頂A老公回來了、[綜英美] 你有這么高速運轉的機械進入哥譚、[綜英美] 義烏燈俠就業指南、云端之上
溫皇后的冊封典禮極其隆重,立后大典上兩人那副深情款款的模樣,任誰都覺得這是天底下最恩愛的一對夫妻。 景德帝身邊老人死的死廢的廢,惠妃麗妃年輕時固然優秀,可是只長歲數不長閱歷,到他這把年紀,還是得有個溫柔可心的陪著,矮子里拔高個,溫氏可謂他唯一的選擇。 溫皇后盡管在徐寧面前噓聲嘆氣,這會子眼里可沒有半點不情愿的模樣?;蛟S嬪妃都是天生的演技派,能隨時在愛與不愛之間切換——至少景德帝還是挺受用的,這樣的感情既能愉悅心胸,還不必有精神負擔,實乃上上佳選。 誰能說月老的紅線牽得不是地方? 立后之后緊接著便是立太子,然而,就在詔書頒布不過十日,景德帝突然宣布禪位給儲君,或許是厭倦了政事勞碌,又或許被那些丹藥弄得有些后怕,如今的他只想保養好這副身子骨,安安心心度過晚年。 太子妃的冊封禮理所應當被取消,先前的吉服也用不上了,內務府又開始為皇后朝服忙碌。 徐寧還是挺惋惜的,剛做好的衣裳卻被束之高閣,虧她費了許多心思,還跟往年細細比對。 “要不,我也學母后辭一辭罷?”徐寧對齊恒道。 齊恒:…… 戲臺還未搭好愛妻便已戲癮大發,這么想演么? 第175章 結局 辭當然是辭不掉的, 就算景德帝只是心血來潮,可君無戲言,短時間怎可能收回成命。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算他老人家日后反悔想要重新復位,朝臣們站哪邊就很難說了。 溫皇后更是樂得逍遙, 雖然她這皇后當的時間頗短, 可打從貴妃時候起便協理六宮,零零碎碎算下來也有三四年了, 很知道宮權這檔子事便是塊燙手山芋,干得好人家不領情, 干得差卻免不了落埋怨。 她實在膩煩透了同那幫人打交道,還是安安生生頤養天年罷,能者多勞,這本就該是小輩們的差事。 當然, 樣子還是得做做。于是齊恒夫婦在“推讓”不過之后,欣然接下成命。 先前溫皇后的冊封禮倒像是練手, 一切章程都是現成的,但為表鄭重, 禮部還是不厭其煩繞了個彎子, 認認真真詢問每個當事人的意見, 之后才開始著手準備。 徐寧懷疑這些人莫非都是魚的記憶, 剛過去幾天就忘光了? 側面反映出朝廷里有多少冗余公務。 齊恒暗中告訴徐寧,他打算在南書房設立一個處理政務的所在,只許親信出入, 方便起草詔書, 否則事事都要經過內閣,政令傳達下去未免太過艱難。 徐寧悚然, 這不正是軍機處的前身么?看來封建社會的發展無非那套縮影,就不知這回是先資本后共產,還是跟她前世那般一蹴而就? 左右她也活不到那天就是了。 對齊恒的決定徐寧自然全權支持,不過她還是婉轉忠告了下,這事最好辦得隱蔽些,省得太上皇他老人家吃心——誰都不喜歡自己一退位便迎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不是變相否定他的睿智? 齊恒笑道:“放心,我自然省得?!?/br> 他在她面前從不稱朕,徐寧也懶得糾正,就這樣吧,忽然改變稱呼倒顯得生分,她寧愿他永遠不變。 大婚前日,楚王夫婦踩著點回到京城,徐寧原本想差人問候一聲的,若實在趕不及禮數就免了,如今當然不必。 有朋自遠方來,她歡迎還來不及呢。 楚王一向性情疏闊,樂得討杯水酒喝,只要有醇酒婦人相伴,在哪都是溫柔鄉。李鳳娘臉上的笑容卻比哭還難看。 尤其在她聽完前因后果之后。 原來齊恒病愈之后便去找了他三哥,請求三皇子放人——不消說,那幫山匪正是三皇子的手筆。 齊恒倒不是顧念手足之情什么的,而是他當時對取勝尚無十足把握,樂得將這潭水攪渾,況且引君入甕,將楚王調來京城更方便一網打盡,從而杜絕后患,怎料發生了這么多事,楚王夫婦仍遲遲不見蹤影,齊恒還以為他四哥已灰溜溜逃回閩南了。 楚王其實有幾分膽色,想著自己若能幫吳王登上大寶,便是從龍之功,居功至偉,何愁不能榮華富貴?給他換塊好封地更是情理中事。 然而李鳳娘勸住了丈夫,表示不必忙于啟程,等吳王跟靜王拼得兩敗俱傷時再來坐收漁利不是更好? 夫妻倆就這么一路游山玩水、載歌載舞,陶陶然回到京城,中途楚王更是沒少獵艷,李鳳娘強忍住將其推入湖心的沖動,想著等自己當了皇后再來收拾不遲——她看了那么些史書,多的是垂簾攝政的太后。 渾忘了自己膝下尚無嫡子,只有庶子。 然而等回到京城,一切全都變樣,吳王竟敗得如此迅速!皇帝不但改立靜王為儲,還這么快便禪位,老東西幾時變得這般慈愛了? 李鳳娘感覺自己錯過了一個億,十分痛心疾首,尤其聽宮人們說起,吳王曾以溫皇后要挾不許立齊恒為儲,當時那種情況,倘若楚王在側,不正是名正言順的人選么? 就算不能為儲,若立刻調轉槍頭對準吳王,大約也能得景德帝另眼相看。 李鳳娘臉色灰敗,這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何幸運女神總站在徐寧那邊? 但,也幸虧他們來得適時,以恭賀新君繼位的名義求得原宥,否則藩王擅自離開封地,認真追究起來可是要問罪的。 楚王是個打蛇隨棍上的脾氣,趁機想求個恩典,誰當皇帝都好,能否給他換塊封地?那地方他實在待得膩味了。 李鳳娘也面露希冀。 齊恒笑瞇瞇道:“好啊,不知四哥可愿去蜀中接任?” 楚王識趣閉上嘴,比起巴蜀那種神秘莫測的恐怖地帶,他還寧愿留在閩南忍受一幫小白臉的虎視眈眈呢。 楚王夫婦未能在京中久留,還得馬不停蹄將老娘接回封地奉養——徐寧早看出惠妃是個挑事精,有她在,那幫太妃總難消停,為自己往后的清閑生活著想,還是盡快攆走這個刺頭兒為宜。 惠妃雖舍不得京師繁華,奈何太上皇后幫她把行李都收拾好了,麗太妃更信誓旦旦保證會幫她服侍好太上皇——見風使舵的賤蹄子!這兩人竟聯合到一塊去了。 惠妃滿肚子怨氣,可想而知閩地生活不會太平,徐寧為李鳳娘掬一把同情淚,攤上這種婆婆,等著雞飛狗跳去罷。 惡人合該惡人磨。 想留的留不住,想走的這么多年卻沒能走。楊九兒幾番旁敲側擊,徐寧原本想過些日子再提的,可看她那副模樣,也實在心生惻隱。 三皇子平亂也算得有功,景德帝卻至今不聞不問,有些不近人情罷? 齊恒知道父子倆多年隔閡猶在,他沉吟道:“我親自去跟父皇說罷?!?/br> 若父皇不允,那他……也只好忤逆一回了,助人為快樂之本。 萬幸,景德帝還是挺通情達理,也可能他留著這茬就是為了讓新君施恩?徐寧寧愿往好處想,否則若真忘了,那也忒叫人心寒。 三皇子的封地就定在晉州,那里原是吳王當初就藩所在,府衙官署一應俱全,倒也便宜。 但與此同時,三皇子還想把生母何嬪也接過去。 徐寧原本覺得cao之過急,想勸他緩個幾年,然而三皇子態度甚是堅決,徐寧也無計可施。 末了還是溫太后親自勸得太上皇松口,她知道景德帝對昔年那樁私通案頗有疑竇,未必全然相信,只是以他的身份如何拉得臉來?認錯更是不可能的事。既如此,干脆將何嬪送去封地,眼不見為凈,無須理會便是了。 景德帝采納了這個折中方案。 徐寧佩服婆婆口齒,“還是母后有辦法?!?/br> 怎么感覺退位之后還更恩愛了呢?有點言聽計從那意思。 溫太后微哂,什么恩愛,不過是臨了找個知疼著熱的人罷了。他這一輩子過得可真舒服,從前有先皇后,后來有陳皇貴妃,再如今又是自己。 溫太后卻沒打算讓他如意,她已然決定了,讓景德帝跟那幫太妃住寧壽宮,自己搬到太皇太后的慈寧宮附近去住,一個東面一個西面,清清靜靜。 景德帝卻仿佛將之視為欲擒故縱的手段,往后時不時打著盡孝的名義跑慈寧宮去,這卻是后話了。 徐寧無暇理會長輩們枯木逢春的情緣,她最近忙著料理宮內種種瑣事,又得應付宮外來客,委實無暇分身。 跟齊恒商量后好,決定封溫家為一等承恩公,徐家卻僅僅往上升了一截,封為侯爵。以后族而論,著實有點寒酸了。 徐建業埋怨女兒女婿小氣,然而徐寧巧舌如簧,只道是溫太后健在,不宜越過婆母家族,徐建業只好無話,再說下來,倒像是盼著溫家早死。 與此同時,齊恒卻破例賞了杜氏一等國夫人的封誥,連皇后嫡母王氏也落于其后,京城不免頗有微詞,道是亂了尊卑。 齊恒當然不怕議論,天子一言九鼎,他說的話即是真理,何況王夫人的誥命來自丈夫,可杜夫人的誥命來自當今皇后,這不是很正常么?區區一個侯爺自是比不上皇后尊貴的。 眾人被這套詭辯邏輯弄得啞口無言,一時卻又挑不出錯來,莫非當今真是個天才? 徐寧不管這些,她也并非有意打壓娘家,只不想娘家借她的勢狐假虎威罷了。從來外戚專權禍在千秋,至少在她有生之年,都不許徐家興風作亂。 便宜爹高不高興,與她何干。 將近一個月的忙碌之后,齊恒方才提起,想再辦場大婚。 徐寧正在琢磨紅芍寄回來的植物種子,看能否培育出高效有用的主糧,聞言笑道:“都老夫老妻了還來這套,羞不羞???” 齊恒看來并非說笑,“那怎么一樣,當初你我成婚不過是彼此湊合,并非心意相通,不知馬虎到哪兒去了?!?/br> 徐寧鳳眼斜睨,說不盡的嫵媚風情,“你自己愛假裝別拉上我,我可是真心實意要嫁你的?!?/br> 不過當時她只拿他當長期飯票看待,現在么——當然是更值錢的彩票。 嫁給他的確是中大獎。 齊恒拉起她的手吻了吻,莞爾道:“隨便你怎么說,你只答樂不樂意?” 似有如無地暗示她,“這回,送禮的人怕得將門檻踩破?!?/br> 徐寧眼睛倏然亮起,如能借機斂財,她不介意再結十次婚。 當然是跟同一個人。 兩人興致勃勃討論起成婚的話題來,等說起筵席的布置,徐寧驀地俯身,情不自禁嘔出口酸水來。 齊恒詫然看向她,御膳房的菜色有那么差嗎,聽見都想吐? 她剛從巴蜀回來時,可是吃什么都津津有味。 徐寧輕輕瞥他一眼,不知該嗔他遲鈍還是罵他愚蠢,末了忍著羞赧道:“傻瓜,就要雙喜臨門啦?!?/br> 齊恒終于反應過來,趕緊扶她躺下,一疊聲地命傳太醫。 徐寧拽了拽他衣袖,他以為她要對他說些情話,趕緊將耳朵貼過去。 徐寧溫柔開口,“夫君,這禮金咱們是收一趟呢,還是做兩趟使?” 齊恒:…… 算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