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陳慶之講述了李牧忠誠、傳奇的一生。 “在陛下眼里,沒有秦人,趙人,只有諸夏子民!” “李牧將軍是趙人,也是諸夏之人,他領兵驅逐匈奴,為的是諸夏,故而陛下要為他立碑立傳,傳諭后世?!?/br> “陛下常常與我說,不可苛待六國之民,因為六國之民與秦民一樣,都屬于諸夏,我們是同胞,是炎黃之脈,理當如手足兄弟!” “今日陛下為李牧將軍立碑,正是表明陛下對所有人一視同仁?!?/br> 陳慶之很會抓住機會,李牧在趙人心中地位極高,當年始皇帝一統六合,攻趙的時候遇到大麻煩,最后用了離間計方才殺掉李牧,毀掉趙國長城。 如今三世皇帝親自給李牧立碑,便是要收買趙人之心。 陳慶之并不知道趙人會如何,但他可以確定李左車的心一定是被陛下收服了。 他看了眼眼眶發紅的李左車,沒有說話。?l 邯鄲,劉邦還未離開,項羽大軍就在河內郡,劉邦不敢走,他必須在這里配合陳馀一起擋住項羽。 至于田橫那邊如何,他們也不知道,只希望田橫能切實威脅到彭城,否則項羽一定不會撤兵。 劉邦與項羽敵對那么多年,再了解不過了。 只是他沒想到秦軍動作這么快,代郡的夏說又這么蠢。 如今秦軍取得代郡,威懾燕地趙地,他們雙方已經是腹背受敵,形勢可謂危險到極致。 劉邦正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的時候,陳馀匆匆而來。 他一看到劉邦,便立刻告罪:“夏說犯下大錯,以至于秦人攻下代郡,是我的錯?!?/br> 劉邦臉上帶笑,擺擺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這事情誰也沒有想到,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要確定好接下來該怎么辦?!?/br> 陳馀沉聲道:“敢問燕王,是否要與霸王議和?” 秦人兵鋒銳利,果然嚇到陳馀。 劉邦猶豫著,少頃后,方才迎著陳馀的目光:“說實話,我還在猶豫,無法確認是否該立刻議和,一來霸王性格暴烈,我們之前與他已經是水火不容,相互交戰數次?!?/br> “如今貿然議和,他未必同意,甚至可能會趁機殺掉我們!” “但是若不議和,秦人止步于代郡最好,可若是秦人不打算停下呢?” 劉邦的話語十分真誠,陳馀聞言也微微頷首,的確是這樣,眼下并不是說他們要議和,霸王就會同他們議和。 想到項羽的性格,陳馀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既然如此,燕王,依我看,不如再等等,看看秦人會怎么做?!?/br> 劉邦贊同陳馀的話,二人決定先等等看。 與此同時,田橫率領的齊軍也在沿著沂水不斷推進,逼近彭城。 郯城,彭城東北。 齊軍已經推進到此地,距離彭城不遠了。 郯城上空烽煙直上云霄,守將面色擔憂。 田橫騎乘在戰馬上,他并未馬上開始攻城,在剛剛離開瑯琊郡的時候,田橫動作講究一個快字,一路猛攻。 但越接近彭城,田橫越慢。 這讓身邊的將領充滿疑惑,難道他們不該趁勢急進,打破彭城,報了項羽屠殺臨淄的大仇嗎? 田橫遙望郯城:“派出斥候,環繞周圍百里,仔細查探,決不允許出現一點點的遺漏,一定要防止項羽突然殺到!”??? “唯!” 眾將下去準備。 田橫神色嚴厲,他在得知劉邦與陳馀大敗后,就仔細研究了二人的戰敗過程,將斥候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再者,對于眾將的想法,他一清二楚。 但田橫更清楚齊軍絕不是項羽的對手,被打了這么多次,他已經不愿在與項羽交手。 這一次為的是救劉邦和陳馀,圍魏救趙便可,不需要真的打破彭城,那樣反倒會將項羽的注意力從劉邦陳馀那里吸引到自己這邊。 雖然齊趙燕是結盟,可還是要保證自己的實力。 齊地經過一番變亂,又被項羽殺得人頭滾滾,損失慘重,實力是三者中最差的。 田橫經不起再一次的戰敗,故而越到靠近彭城的時候,他越是要穩住,要讓項羽感覺到壓力,回來援救彭城,又要確保自己不會被項羽再來一次奔襲。 這些想法自不必與手下將領說。 齊軍抵達郯城,消息很快就傳到項羽與范增耳中,此時楚軍已經返回到定陶。 郯城距離彭城不遠,一旦被破,齊軍便可一馬平川。 “大王,我這就領兵回去,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項莊憤怒的拍著胸脯,敗軍之將,何敢言勇! 齊人被楚軍殺得七零八落,如今竟然敢趁著他們離開,就攻打彭城,這是奇恥大辱! 然而這一次項羽卻沒有如往常那般應承下來,他眉頭微皺,看向范增:“亞父,你怎么看?” 第79章 河西走廊 范增略略猶豫,許久之后,方才道:“大王,其實我們未必要打回去?!?/br> 范增的話讓在場之人都愣住了,無不是好奇的看著他,如今田橫都已經要打到彭城了,他們還不回去,難道就不怕彭城被攻破嗎? 項羽道:“亞父有什么建議?” 范增拱了拱手:“大王,其實田橫根本不敢打我們,他沒有那么多兵力,眼下不過是因為我們大敗劉邦與陳馀,使得劉邦、陳馀畏懼不已,礙于盟約,田橫只能行圍魏救趙之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