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因為對項羽來說,威脅最大的永遠都是劉邦。 他可以在陳馀投靠后,讓陳馀成為自己手下的諸侯,卻絕不會放過任何打壓劉邦的機會。 劉邦看張良亦是在點頭贊同宇文虛中的話,就知道張良的意見與宇文虛中是一致的。 他不信任宇文虛中,卻不可能不信任張良。 “好!” “宇文先生這樣說,那我就聽從宇文先生的?!?/br> “那么宇文先生覺得我該怎么做?” 宇文虛中沉聲道:“請大王北連東胡,與東胡互市,向南與陳馀結盟,共同支援齊地,幫助田橫反擊項羽,迫使項羽無法吞并齊地?!?/br> “如此,燕、趙、齊三國便可成為一體,項羽必然無法輕易擊破三者的任意一方,其后便可待時而動?!?/br> “按照我搜集的情報看,三世皇帝絕不會一直隱匿在關中,他必然會尋找機會出關破敵,到那時,項羽東西不能兩顧,只有敗亡一路!” 宇文虛中說完后,張良亦是起身道:“大王,宇文先生所說極為有道理,請大王先與陳馀結盟,其后與東胡互市。再者,還要請義帝陛下,下詔封賞趙王,陳馀,斥責項羽進攻田榮?!?/br> 劉邦道:“好!只是東胡之事,不知誰可以為使節?” 宇文虛中上前一步:“臣愿意出使東胡,為大王聯結東胡!” 劉邦快步走下,按住宇文虛中的肩膀,激動的道:“寡人多謝宇文先生,先生此去務必要注意自身安全!” 宇文虛中躬身道:“大王放心,臣一定幫助大王聯結東胡,互市交往,增強大王實力!” 劉邦微微頷首。 安排好此事之后,劉邦立刻拜見義帝,請義帝下詔,一封詔書封賞趙王歇與陳馀,一封詔書斥責項羽攻打齊地。 義帝得知要給項羽添麻煩,頓時高興起來,立刻便揮毫潑墨,寫就一封詔書,將項羽好好斥責了一頓。 得到兩封詔書后,劉邦派出人手前去趙國向陳馀和趙王歇宣詔。 此時他有想到酈食其和陸賈。 如果這兩個人在,自己一定會很放心,也不必擔心使節無法表達清楚此事。 可惜現在出使的人就只能在矮個子了挑高個,勉強湊合。 趙國,信都。 信都城原本就是陳馀、張耳輔佐趙王歇時候所建立的王都。 后來搬遷到邯鄲,再后來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就將自己的王都也選擇在信都,改名襄國。 如今陳馀擊敗張耳,帶著趙王歇重新占據趙地,將襄國又改回信都。 距離陳馀擊敗張耳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他沒殺張耳,這段時間內,他除了輔佐趙王歇外,也在關注天下大事。 當得知秦軍走直道擊敗章邯與董翳,如今重新占據上郡與九原郡,劉邦又全取燕地的時候,陳馀是十分高興的。 尤其是田榮也擊敗濟北王,膠東王與齊王,重新占據齊地,讓陳馀意識到項羽手下的諸侯已經反了,配合大秦的東進,項羽自顧不暇,他絕無可能前來攻打自己。 “成安君,遼東王的使節到了,還帶來了義帝的詔書?!?/br> “哦?” 陳馀看向自己的心腹夏說,他很奇怪義帝的詔書中會寫些什么。 夏說略微思考,沉聲道:“君侯,劉邦不是無腦之人,眼下反抗項羽的形勢大好,劉邦又是項羽盯的最嚴的人,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打壓我們,相反他極可能與我們合作?!?/br> 陳馀微微頷首,這樣推測,義帝的詔書可能是好事。 于是陳馀命人去請趙王歇,等到趙王歇到了后,二人一起迎接義帝詔書。 果不其然,正如夏說推測的那樣,義帝詔書當中承認他們的位置,又命令眾位諸侯一起對付項羽。 陳馀大喜,接過詔書,安排使節下去休息。 使節道:“大王,我家大王說田榮只怕難以抵擋項羽,到那時候,趙國危險,所以我家大王的意思是若代王承認這一份詔書,便與代王您約定好時間,我家大王親自前來與代王盟誓合兵,營救齊王?!?/br> “只要燕趙齊聯手,再加上秦人東出,項羽東西難以兩顧,敗亡就只是時間問題!” 陳馀愈發欣喜,果然如夏說所說,劉邦識大局,項羽能打仗,陳馀自然是知道的。 劉邦定然也知道,眼下的確是要救下齊王田榮,否則齊地一旦被項羽攻下,趙國就危險了。 “請使節回去告知遼東王,我在鉅鹿郡的武遂城等待遼東王過來,共同盟約支援齊國!” “唯!” 使節稍稍休息,即刻拿著陳馀的國書趕回薊城。 時間緊迫,容不得他休息。 在陳馀與劉邦準備聯手支援田榮的時候,齊地的情況卻并不好。 田榮擊敗濟北王,全取齊地,項羽大軍就已經到了。 田榮決定在臨淄城外與項羽決戰。 伴隨著急促的戰鼓聲,硝煙彌漫間,田榮的齊軍開始發動進攻。 項羽親自領兵出戰,他揮動大戟,勇猛無敵,齊軍被項羽直接率領親衛擊穿。 本來齊軍的土氣就不高,被項羽擊穿后,更是土氣大跌,土卒逃遁,田榮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挽救這樣的情況。 無奈之下,他只能任由齊軍逃遁,自己則是想要逃回臨淄,據城而守。 “田榮,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