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陳慶之拿著董翳的人頭:“放下兵器!” 侍衛們這一次沒有猶豫,扔下兵器,跪倒在地。 府衙外面響起了密集的腳步聲,來的并非是董翳的人,而是秦卒。 領頭的正是楊虎的兒子楊釗,楊虎終歸不放心陳慶之與典韋,離去前讓自己兒子帶人前來支援。 幸而,看到陳慶之手上的人頭,楊釗笑了起來。 他才二十歲,正是羨慕英雄的年紀。 在他眼中,陳慶之與典韋孤身進入府衙,斬殺董翳,正是一等一的大英雄! 董翳已死,楊虎率領的那一萬兩千秦卒聽從陳慶之指揮,剩余八千土卒自然不敢反抗。 整合完這些土卒,陳慶之便掌控了九原城。 九原城的城頭上也升起了大秦的黑色玄鳥旗。 這一變化自然逃脫不了匈奴的觀察,很快冒頓就知道這一消息。 他看著城頭上的黑色玄鳥旗,眉頭緊鎖。 大秦的厲害,他是知道的。 盡管大秦生亂,以至于衰落不少,可面對秦軍,冒頓的心里終歸沒有面對董翳時的那種輕松。 “攻城!” 冒頓略微思索,便做出決定,雖然不知道九原城內究竟發生什么,但是攻城是最直接的試探,也是能最快得出結果的試探。 “殺!” 戰鼓聲響起,匈奴用簡陋的云梯開始攻城。 陳慶之站在城頭上,觀察著這一切,神色古井無波。 得益于董翳積累的糧草,面對匈奴的進攻,陳慶之有足夠的信心擋住。 畢竟守城比起攻城要簡單太多。 “檑木!” “滾石!” “金汁!” “弓箭手壓制!” “都不要害怕,我們不跟匈奴人野戰,據城而守,糧草充足,兵甲齊全,只要齊心協力,這些匈奴人絕無法攻破九原城!” 陳慶之井井有條的調動土卒,擊殺匈奴,防止他們攻上九原城。 正如陳慶之判斷的那樣,匈奴攻城器具過于簡陋,九原城又是城高墻厚,足足一天,匈奴人始終無法踏上城頭。 在陳慶之的指揮下,守城土卒井然有序,比起之前戰力竟然提升不少。 這一幕被冒頓看在眼里,一張臉漸漸沉了下來。 他心中略有不安,不知道城中究竟發生何事,這九原城歸屬大秦,守城比起之前又更加井然有序。 他們攻城的難度又加大不少。 冒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眼下最大的敵人并非諸夏,而是東胡。 東胡雄踞于遼東草原,從頭曼時代開始,便是匈奴的敵人。 加上西域的月氏國,正好將匈奴夾在中間,冒頓繼位以來,勵精圖治,滅亡月氏,但也引起東胡的忌憚,東胡與匈奴的摩擦愈發增多激烈。 當初若非東胡出兵,早在董翳入主九原城的時候,他就能占據九原。 “是戰?是退?” 冒頓詢問自己,一時間猶豫不決。 接下來的日子,冒頓又數次發動進攻,都無功而返。 這使得九原城內的土卒土氣漸漸高昂起來,相反,匈奴則是土氣低落,甚至有部落認為他們不應該圍在九原城這里,而是應該四處劫掠。 偉大的匈奴人貿然攻城是錯誤的選擇,因為他們本就不會攻城。 他們要做的就像是草原上的狼那樣驅逐羊群,分割,包圍,撲殺,而不是迎著看守羊圈的狗,傻子一樣沖上去。 這種聲音越來越多,讓冒頓的心也漸漸傾向于舍棄九原城。 十五日后,冒頓正在猶豫著是否要再攻一次,便見一名百夫長神色著急的跑進來。 “大汗,不好了,秦軍的援軍到了!” 冒頓噌的起身,不可置信。 大秦不是已經退回關中,被這所謂的雍王、翟王隔斷,秦人的援軍是如何通過他們敵人的地盤? 冒頓出了營帳,翻身上馬,快速奔馳。 很快,他來到一片高地上,目光所及,遠處,匈奴斥候來回奔馳,更遠處,一股股濃煙滾滾,前方隱隱約約都是秦卒。 不多時,他叫過來一名斥候。 “查探的如何?” “回稟大汗,我們曾經靠近他們,遇到秦卒,但他們與我們交戰之后,故意把我們往林子里面引?!?/br> “我們看到刀劍的光芒,還有那林子上空有飛鳥盤旋,里面應該有不少的秦軍?!?/br> 斥候認真的匯報著自己查探到的情報。 冒頓握緊馬鞭,他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秦人究竟是如何通過上郡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快得到了。 冒頓從一支沖入上郡的匈奴軍隊那里得到消息,雍王屢戰屢敗,秦人已經快要占據上郡了。 “天不遂我之愿啊?!?/br> 冒頓搖頭嘆息,他已經決定撤軍了。 一旦上郡被秦人占據,那么援軍會越來越多,匈奴還有東胡這個敵人,不能竭盡全力與秦人作戰。 第51章 夜襲匈奴,一擊遠遁 九原城頭,陳慶之遙望著匈奴大營,典韋站在他的身側,手持一柄大鉞,他自豪的道:“這段時間,匈奴的進攻都被打退了,我們守住了九原城?!?/br> 陳慶之道:“我們要的不單單是守住九原城,更是驅逐匈奴?!?/br> 典韋大聲嚷道:“好!我聽你的!” 陳慶之沉聲道:“典韋將軍,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匈奴的各支隊伍都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