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卿之性命才是第一位!” 子嬰這話倒不是虛偽的表現自己對宇文虛中的重視,實在是因為這些人才都是千古召喚系統消耗國運值召喚出來的,每一個都是大才。 他們的性命比之一時任務的成功或失敗而言,要重要的多。 宇文虛中內心大為震動,他既然是偏向諜探縱橫一類的文人,察言觀色自然是一等一的本事。 對子嬰所說的真實性,宇文虛中能夠感受到這并非子嬰的帝王術,而是真正對他的重視。 他內心感動,正所謂土為知已者死,宇文虛中躬身下拜:“陛下,臣雖死而無憾!” 子嬰把住他的手臂,目光堅定的看著他:“宇文愛卿,朕不希望你死?!?/br> 宇文虛中重重點頭。 交代了宇文虛中要做的事情,但子嬰并未立刻讓宇文虛中趕赴關東,他命人將關東諸侯的情報資料全部送來,交給宇文虛中。 關東諸侯關系復雜,宇文虛中想要合縱連橫,必須要對這當中的關系了解清楚。 召喚宇文虛中,布置下針對關東諸侯的后手之后,子嬰便不再將注意力放在關東諸侯上,而是更加注重大秦內部的問題。 在關中的勞役停止后,再加上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勝利,已經徹底奠定他的威望。 也因此,他需要對大秦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按照他對扶蘇的規劃,原本這些改革該是由扶蘇來做,歸根究底便是輕徭薄賦,降低百姓壓力。 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實際做起來極難。 這涉及到賦稅征收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一項項改革。 原本的大秦賦稅主要分為土地租稅一類的田租、芻稿,這二者是實物稅,前者是人吃的谷物,后者是牲畜吃的飼料。 然后是人頭稅一類的口錢和算賦,口錢主要是征收的一定年齡到服役年齡之間的稅。 算賦則是征收服役年齡以后的稅,所謂“官府受錢者,千錢一畚,以丞、令印印?!?/br> 意思就是說算賦征收由官吏按照人頭,持畚箕逐戶收斂,每一千錢為一個征收單位,交由官府封存。 秦朝的“頭會箕賦,輸于少府”,這項收入屬于皇帝的小金庫。 這二者以錢為主。 除此之外還有關市之征、山澤之稅,二者主要指代諸如關稅、市租、酒稅等商業稅,鹽、鐵等特產稅和以私營手工業為征收對象的工稅等。 到這里還不算完,這些只是稅賦,還有徭役。 按照春秋戰國以來逐漸形成的規律,大秦徭役也主要分為三項:更卒,正卒,戍卒。 正所謂“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進入服役期后,先服更卒徭役,再服正卒徭役,接著服戍卒徭役,然后繼續服更卒徭役直至達到免役年齡。 更卒主要就是在本郡縣進行的徭役,指在服役年齡期限內的無爵位和爵位在不更以下的人每人每年在郡縣服役一個月。主要從事修筑城池、道路、河渠、宮室等工程項目,還有運輸物資、飼養馬匹、煮鹽冶鐵及各種雜務等。 正卒屬于正役性質,在京師、內郡服兵役官差,服役期可能是一年,故稱“正卒”。 至于戍卒很好理解,就是戍守邊疆的徭役,主要任務是守望邊境,抵御入侵,具體任務有烽燧、亭候、郵驛、屯田等。 但事實上一年之期基本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都要逾期。 第28章 酈食其的試探,小覷了皇帝陛下 子嬰本就對大秦的稅賦了解的十分清楚,如今翻看竹簡上種種記載,長嘆一聲,以目前關中秦民每年的稅賦標準,一年下來,大半都要上繳。 按道理而言這也能保證生存,可曾在趙國艱苦掙扎的始皇帝并不是不了解民間疾苦的人。 這些上繳的稅賦都是明面上律法規定的。 實際上,官府小吏的貪墨也是一個巨大數字,如果朝廷收取五成,那么小吏就可能要七成,甚至八成。 子嬰深知一個道理,高高在上的皇帝絕不能小看那些底層官吏的膽子。 那些人用膽大包天來形容一點都不假。 沒有任何東西是他們不敢伸手的!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生存之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人心貪婪,絕不是律法就能解決的。 農為帝國之本,首要要減輕農人的賦稅,其次要進一步加大商人之稅,另外鹽鐵方面可以不再收稅,而是直接由帝國派遣官吏進行經營售賣。 一方面可防止商人、間諜在鹽鐵上禍亂帝國;另一方面也可確保鹽鐵維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讓百姓能有鹽吃。 至于徭役方面,為了確保帝國的工程順利,徭役不可能免除。 但首要的是嚴格遵守律法,逾期服役的事情絕不能再出現。 如此百姓心中有盼頭,才不會容易被煽動造反。 其次關于正卒、戍卒一事,子嬰決定進行改革。 這主要在于諸葛孔明曾經與他說過的軍功爵的局限,使得大秦不能養那么多土卒,另一方面也在于人人都要服習戍卒、正卒之役,耽誤生產。 再者當年魏國武卒之強也證明未必需要那么多土卒才能保持戰斗力。 可同樣魏武卒要求極高,花費極大。 如何能在大秦原本的服役與魏武卒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就是子嬰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