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爵位可以不停修改增加,土地呢?” “秦卒勇戰,是為拿到土地,可關中土地就只有這么多,早已不夠分了?!?/br> “分別國土地,可又有幾人愿意背井離鄉?” “他們要的是關中之地?!?/br> “如今連年大戰,人口減少,關中荒蕪之地也日益增多,矛盾稍解?!?/br> “可隨著陛下勵精圖治,將軍奮戰沙場,再加上貴族奪取民地,時間一長,這關中之地只怕又不夠分?!?/br> “臣請陛下,一則以關外之地先賞賜;二則以賞賜金銀財物為先,再上賞賜封邑食俸,再上為關外之地,最上為關中之地?!?/br> “三則貴人不可侵奪民地,且爵位代代削減,封地亦是要代代削減?!?/br> “四則開荒墾地,增加田畝?!?/br> “以上為開源節流,臣粗略言之?!?/br> 子嬰忽的握住諸葛亮雙手,神色欣喜。 “先生大才,一語中的?!?/br> “國之覆滅,無外乎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阡陌連橫?!?/br> “朕為中興之君,威望隆重,及時做下此事,后世方可依例而行?!?/br> “否則拖延百年,阻力巨大,縱然兒孫英明果決,亦是無法可治?!?/br> 他當真得到一名大才,竟能窺探到軍功爵制度的缺漏之處。 子嬰又將一些疑惑一一敘述而出,諸葛亮皆能妥善解決。 激動之下,子嬰吩咐韓談不允許有外人打擾,與諸葛亮徹夜長談,詢問治國秉政之策,與他內心想法一一對照查漏補缺。 一天一夜,子嬰精神抖擻,大有進益。 旋即下詔以諸葛亮為右丞相,百官之長,處理國事。 這突然冒出來的諸葛亮也引起朝堂百官的懷疑猜測,畢竟從外表看來,諸葛亮年不過二十余歲,這般年輕之人,能有多少本事,一上來便為右丞相? 不少朝臣上書反對,朝堂上可謂沸反盈天。 豈料子嬰從信使那里拿到趙云從劉邦營地中搜集到的一些密絹。 密絹乃是許多朝臣聯絡劉邦的,其中透露諸多咸陽之秘。 子嬰將密絹擺放在桌案之上,短短半天,朝堂上就再也沒有反對諸葛亮擔任右丞相的奏章。 子嬰如此信重,一意孤行任他為右丞相,亦是讓諸葛亮深受感動,暗暗立誓定要助子嬰中興大秦,重整山河,再造社稷! 第14章 郝昭觀軍 子嬰得到諸葛亮之后,對諸葛亮極為信重。 他曾見過尉繚子、韓非、李斯那樣的大才,尤其是李斯,為他一統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諸葛亮是不弱于甚至超過李斯的大才,更重要他在諸葛亮的身上看到李斯所沒有的赤誠忠心。 那種土為知已者死,忠君愛國的精神是李斯不具備的。 所以子嬰近乎讓諸葛亮放手而為,自己則充作諸葛亮最堅固的后盾。 在這一刻,子嬰心底愈發從容自信。 盡管大秦的危局稍稍解決,距離徹底解決還很遙遠,但此時此刻召喚過趙云、郝昭與諸葛亮三人的子嬰,對【千古召喚系統】愈發富有信心。 他堅信憑借系統足以幫他再造山河,重定帝國。 他那睥睨天下的霸氣回歸的也愈發明顯。 朝臣常常有言:三世皇帝似始皇帝,威嚴四射。 在關中由諸葛亮主政,開始一番天翻地覆的劇變時,郝昭也終于率領三千戍卒到達函谷關。 在函谷關,郝昭并未遇到趙云那樣的困難。 函谷關守將‘奔’乖乖交出兵權,將函谷關一萬守軍全部集結交給郝昭。 郝昭目光一掃,微微蹙眉。 只見函谷關守軍人人面帶懼色,身上毫無虎狼大秦的精氣神。 反倒類似一群待宰羔羊。 這讓郝昭十分不滿。 盡管函谷關是一座千古雄關,可若由眼前這樣的人鎮守函谷關,只怕再怎樣雄偉的關城都擋不住敵人。 陛下將函谷關交托給他,他絕不能讓函谷關陷落敵手。 集結土卒于校場之上,郝昭將三千咸陽戍卒完全打散編入一萬函谷關秦卒當中。 每一日展開訓練之后,就讓三千咸陽戍卒對一萬函谷關土卒講述咸陽變化,告知他們趙高已經伏誅,子嬰公子繼位稱帝,修改秦律,發放財物等等事情。 這些話由郝昭這個主將講出來,未必有人相信。 但若由朝夕訓練相處的咸陽戍卒講出來,就會有十成的真實性。 這些函谷關土卒基本都是關中秦人,得知自家也收到財物,欣喜不已。 他們的精氣神漸漸轉好。 畢竟自家利益就在關中,他們守不住關中,自己的親人都會被殺。 尤其是作為函谷關土卒,他們比起咸陽戍卒更清楚關東聯軍的可怕。 新安之地,二十萬秦卒的冤魂還在哭嚎呢! 他們并不敢投降項羽,害怕會被坑殺。 從這一點來說,函谷關土卒的抵抗之心比起武關秦卒要堅定的多。 在訓練一段時日后,郝昭開始尋找由頭故意責罰某些土卒,尤其是將咸陽戍卒與函谷關土卒一起責罰,不分彼此,使函谷關秦卒真正全心全意接納咸陽戍卒。 至此,針對函谷關土卒的改造初見成效。 此時,關東諸侯聯軍還未到來,郝昭總算松了口氣。 他如今守住函谷關的信心已經達到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