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節
書迷正在閱讀:師尊妄想毀掉我[重生]、燕歸的八零年代、我爹是偏執皇帝愛而不得的病美人、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千古召喚系統,始皇帝重生、德妃傳、墮愛(西幻 復仇 NPH)、離婚后,我虐前夫千百遍、惡毒后媽不好當、花信風/解霜雨
這位哥哥也真的太懶了! 他打算等會去上面看看百歲,也不知道弘歷是不是真的帶著他讀書呢。 弘杲想得沒錯,弘歷沒帶著百歲讀書,正給百歲講故事。這故事還是早年間家族舊事,就是順治皇帝和多爾袞的故事。 多爾袞于順治,算恩人還是算仇人? 這個話題吸引了百歲,因為多爾袞在宗室里面是個禁忌話題。就因為是個禁忌話題,百歲對弘歷的說法保持懷疑,因為百歲不知道對方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在不辨真偽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輕易下結論。 百歲這種態度是對待一件陌生事情的正確態度,他從記事兒開始接受的都是儲君教育,只不過他不知道這事儲君教育罷了。他讀書的師父常常跟他說“兼聽者明偏聽者暗”,所以當他聽到弘歷講多爾袞和福臨的種種事情的時候,就是抱著聽故事的心態。 畢竟往事過去那么多年,相關的人早就深埋于地下,真相也不重要了。 弘歷就說:“……多爾袞是有大功的,他把咱們從關外帶到了關內,此乃是擎天之功?!?/br> 百歲點頭:“是是是?!彪m然嘴里一直稱是,但是腦子里不是這樣想。 多爾袞是有功勞,但是進入關內坐擁天下這功勞不能全算在多爾袞頭上。 海棠就常常給安康他們講:“一個人吃七個饅頭會飽,但是不吃前六個光吃第七個永遠不會飽?!?/br> 這話百歲聽過,他覺得多爾袞是有功勞,但是不能忽略了前面兩代皇帝打下的基礎。更不能忽略了明朝滅亡的原因,關外的人真的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嗎?未必??!明亡于自身,不是亡于外族。 弘歷接著說:“多爾袞入關后就該恪守君臣之道,要不然也不會有身死之禍,也不會落下個沒人祭祀的下場?!?/br> 百歲皺眉。 他覺得弘歷這位叔叔的說法很怪。 百歲就說:“當時世祖章皇帝年幼,咱們初入關內,多爾袞若是真的恪守君臣之道,那么年幼的皇帝難道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一個小皇帝什么都不懂,他壓根兒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滿朝大臣忠心是有了,但是能力不行,他們在關外的時候不說茹毛飲血,也與關內的習俗大不相同,甚至連語言都不通。這個時候必須有一個足夠有權威的人出來鎮住場面,要不然就是北京一游,早晚回關外,坐不穩江山的。 這時候的多爾袞怎么恪守君臣之禮?他若是不霸道,壓根鎮不住場面。話說那時候對于滿人來說有君臣之禮這玩意嗎?他們連服飾都是抄襲蒙古服飾。 弘歷說:“入關幾年之后,世祖章皇帝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他怎么不后退一步呢?若是在世祖章皇帝大婚前后歸隱,也不會落下個如此下場?!?/br> 百歲不想和他說下去:“多爾袞和世祖章皇帝之間的恩怨,咱們沒有參與,咱們也沒有看見過。咱們聽的都是別人口口相傳的,這事情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br> 在百歲看來,就如萬歷皇帝和張居正,這里面功過是非恩恩怨怨很難說清,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張居正做過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性如此。萬歷皇帝和世祖章皇帝一樣,都對自己依仗過的大臣恨之入骨,對方rou身死亡還不算,必須遺臭萬年,要不然他們睡不安穩。所以人人都能笑話劉禪這位后主懦弱無能,卻不能笑話他和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系,因為這種君臣相處實在是太罕見了。 弘歷看百歲對這事兒不太感興趣就帶著他接著讀書。 然而在船上的這幾日,弘歷零零碎碎地跟百歲說了很多,講過家族故事,也講過歷史故事。 下船回京后,弘暉向雍正把這段日子的事情匯報完回家休假,把跟著出去轉了一圈的兒子也提溜走了。 弘暉回到家直接躺倒,小兒子永瓚坐在他肚皮上玩耍,大兒子百歲坐在榻邊把出行的事兒講給他聽。 弘暉一邊聽一邊嗯一聲做回應,問百歲怎么看。 父子兩個說了一下午,嘉樂帶著其他弟弟放學回來,弘暉這才想起問百歲的功課。 百歲的功課又荒廢了,一群弟弟們看他被問得回答不上來都哈哈大笑,永瓊用小手指刮著臉皮說:“大哥,羞羞羞!” “去去去,你一邊去?!卑贇q自己都不好意思起來。 永瓊喊著:“大哥惱羞成怒啦,額娘,大哥惱羞成怒啦?!焙爸艹鋈チ?。 百歲忍不住辯解:“我平日里也讀書了,回來的時候還跟著五叔學了幾篇新文章呢?!?/br> 弘暉說:“無妨,學了什么?阿瑪考你新學的?!?/br> 在百歲接受弘暉二輪考試的時候,永瓊跑來說:“阿瑪,額娘讓人做了餑餑,可香可甜了,額娘讓咱們出去吃呢?!?/br> 弘暉看幾個年紀小的兒子蠢蠢欲動,就揮手讓他們先去,留百歲在跟前接著背書。 背完后百歲又把整篇書解釋了一下。 弘暉了解兒子,不該是只學了這一點,就問:“還有別的嗎?” 百歲搖頭:“沒有了。雖然一整天都在學,五叔講到某處就引經據典,講一些別的?!?/br> “哦?” “他講了很多,比如世祖章皇帝和多爾袞?!?/br> “哦!”弘暉低頭想了一會,就跟百歲說:“他都說什么了?” 百歲立即笑了:“五叔說多爾袞有此下場就是咎由自??!還說他不恪守君臣之道,還說他飛揚跋扈,常常霸道地替世祖作決定,后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廢后之事,原因就在多爾袞身上,他說世祖選誰做皇后不是多爾袞能決定的,錯就錯在多爾袞替世祖拿主意?!?/br> 說到這里百歲就發表自己的看法:“兒子覺得五叔說得挺荒謬的……世祖第一次封后恰恰是多爾袞忠心的地方,或許他粗暴沒講清楚,但是娶科爾沁的姑娘是沒錯的?!?/br> 滿蒙聯姻這條路子是沒錯的,要不然順治皇帝也不會在后來制定祖宗家法,讓皇室女和宗室女嫁到草原上。在順治大婚之前,滿蒙聯姻都已經展開,在中原沒徹底收服前,穩定蒙古是非常必要的。 就是沒有廢后,現實也也不會允許他娶一個滿蒙權貴出身的女孩,這是事實! 多爾袞甚至特意挑了順治舅舅家的女孩做皇后,這某種意義上就是加固順治的權力。這其中或許是多爾袞提出的人選不是科爾沁的貴女,其中可能有孝莊文皇后干預,但是結果是對順治有利。 弘暉聽了點頭,多爾袞或許做事霸道粗暴,但是他做事情的目的是維持順治的統治。之所以被順治記恨,無非是年輕的順治皇帝太幼稚了,就如康熙,鰲拜就必須除去嗎? 為什么輔政大臣的下場大都不好,因為皇帝年輕幼稚不夠成熟的時候只會記恨這些大臣頂撞、規訓他們,一旦這些年輕的皇帝摸到了權力,第一件事就是殺了這些人,因為殺輔政大臣好處太多,可以出氣,可以立威,可以對朝局重新洗牌。 有些人或許在成熟后會后悔,但是大部分都不會后悔,他們只記住了這些人飛揚跋扈,只記住了這些人沒有對他們頂禮膜拜。不是所有皇帝都如康熙那樣在朝著戶部尚書伸手要國帑被拒絕后不記恨的。就算如康熙這樣意識到不對立即改的皇帝,終其一生也沒對殺鰲拜表示過別的情緒。 說到底,他們是皇帝,皇帝是不會錯的。 百歲將來是不是皇帝不好說,但是弘歷已經開始在他面前下蛆了。 這哪里是說多爾袞,這是在說姑媽??! 就貢獻而言,多爾袞和海棠是一樣的,都有開疆拓土和治理國家之功。同樣都是大權在握的人,甚至已經有了尾大不掉的趨勢。 是否尾大不掉,這要看皇帝的態度。 雍正不會對meimei下手,弘暉也不會對姑媽下手,第三代皇帝就不好說了,如果第三代皇帝不是百歲,那么必然要剪去勇王府的羽翼。 就算是百歲,有些人也在努力地影響他,在他性格沒形成前播下反目的種子,就等著新一天生根發芽。 弘暉倒不覺得孩子小有些話就要瞞著他,就說:“你五叔這事有目的啊,他哪里是說睿親王,分明是影射勇親王?!?/br> “???”百歲不理解:“可他和兒子說的明明是睿親王多爾袞??!” 弘暉把手放在兒子的禿瓢上,笑著說:“回頭你有空了遇到宗室的人,問問他們,多爾袞和你姑祖母有幾分相似。別說他們,就是圣祖爺都對你姑祖母寄予希望,把多爾袞的遺物、門下包衣都留給她了,甚至上三旗乃皇帝親領,都愿意讓她代領正白旗?!?/br> 弘暉說完在兒子的腦門上拍了拍:“走吧,吃餑餑去?!?/br> 海棠回京后先把烏雅氏送回去,又在暢春園吃了頓飯,陪著幾位太妃說完話,到了半下午才回家。 扎拉豐阿帶著兩只狗在前園溜達,他養的兩只狗都老了,已經跑不動了,顯得老態龍鐘。海棠回去的時候兩只狗狗在槐樹下撒尿,尿完又鉆到了組成迷宮的灌木叢里去了。 扎拉豐阿看到海棠回來立即喜氣洋洋地迎接,先問了一句:“格格您怎么才回來?奴才帶著兒子和孫女他們回來半天了?!?/br> 海棠說:“和幾位老太妃聊了聊,她們說惠太妃和宜太妃都不太好?;萏×?,宜太妃時不時地糊涂,光糊涂也就算了,身體還不好。前幾天下大雨,她非要冒雨去找五哥,一群人拉著不讓她出去,結果弄了一身汗,因為出一身汗又熱傷風了?!?/br> “找五爺?” “糊涂了,她一旦糊涂就忘了五哥沒了的事兒,還以為在養在祖母跟前,說什么要去壽康宮去看五哥。聽幾位太妃說著就心酸,我明兒去看望她們,順便也給大哥問個好?!?/br> 海棠說完嘆口氣,問扎拉豐阿:“我剛才看你滿面紅光,呲牙咧嘴特別高興,是不是有好事兒跟我說?” “什么齜牙咧嘴,您把奴才說得也太不含蓄了。是好事兒,剛才中午吃飯的時候弘陽跟奴才說兒媳婦有身孕了,都三個月了,您說是不是好事兒?” 海棠點頭:“添丁進口自然是好事??!” 扎拉豐阿覺得她說這話的時候并沒有很高興。 兩人一起回去,剛坐下兒媳婦月娥來了。海棠就問起她孕期的事情,正說著話,外面突然有太監跑來,跟門口的侍女嘀咕了幾聲,侍女進來匯報:“主子,剛得的消息,惠太妃有些不好?!?/br> 海棠皺眉:“不好?是什么樣的不好?” 侍女小聲說:“恐大限到了?!?/br> 海棠忍不住嘆息。 晚上沒得到什么消息,第二日一早,外面報喪,惠太妃去世。 惠太妃的喪事是宗人府和內務府辦理,雖然這些太妃出去和兒子們一起居住,但是名義上這些人是皇帝養著,內務府除了平日供應她們吃喝,去世后也要辦理他們的喪事。 一直臥病在床的老大阿哥一晚上昏厥了幾次,哭得眼睛都腫了。 內務府把惠太妃裝殮后送回京城,因為天氣熱,擇定三日后下葬。 惠妃的孫子們都來了,個個披麻戴孝痛哭不已,幾位太妃本著送人一場的想法也從暢春園出來到宮里參加葬禮,宜太妃也被九福晉送來了。 九福晉看到海棠先嘆口氣,說起了宜太妃:“唉,我們娘娘一時清醒一時糊涂,昨日她清醒了一會,聽說惠太妃沒了,就說來送一程,要不是她開口我們爺怎么會同意把她送出門去。老娘娘現在糊涂得厲害,天天對我叫額娘,還以為自己在盛京呢?!?/br> 海棠問:“我聽說她還以為是早先剛進宮沒多久,也就是剛生下五哥那會,別說九哥了,據說連十一弟都不認識?” “那是前一陣子,現在是在盛京做姑娘的時候,別說去了的五爺,她忘了好多人,不過沒忘了圣祖爺?!鼻皫滋炀鸥x兩口子哄著宜太妃吃飯,九福晉正喂飯呢,就看到宜太妃突然用手攏頭發整理衣服,對著門口羞答答地說了一句:“主子爺您來了,怎么不讓人通報,您用膳了嗎?” 這句話把九福晉嚇得整個人背后生寒,差點把手里的碗扔了。九阿哥當時就驚呆了,看看門再看看老額娘,嚇得出一頭冷汗。 康熙都去世十多年了,宜太妃弄這一出嚇死個人,要不是因為海棠是康熙的親閨女,九福晉拉著她高低吐半天的苦水。 不過這件事吐不了苦水別的事兒上能吐得多了,她正要拉著海棠說話,她家的侍女小跑著過來,壓低聲音說:“主子,老娘娘糊涂了,鬧著要找額娘,五福晉和十一福晉哄不住,老娘娘這會又哭又鬧,非要回家?!?/br> 九福晉在宜太妃眼里就是額娘,五福晉和十一福晉替代不了。九福晉心想怎么就倒了血霉,老娘娘三個兒媳婦,怎么就可著自己折騰,回頭就罵老九出氣! 她只能笑著跟海棠說:“meimei,嫂子不跟你說了。我先帶著老娘娘回去,有空來我家啊,你九哥弄了些好玩兒的,回頭一起來看啊?!?/br> 海棠趕緊站起來送她出門,嘴里連連答應。 過了一會,海棠看著九福晉扶著胖胖的宜太妃慢慢兒走出來,旁邊還有五福晉扶著,后面跟著十一福晉抱著個食盒,盒子里放著宜太妃的零食。海棠剛才聽侍女說因為葬禮上有小孩子,十一福晉把零食分了一些給小孩子被宜太妃看到了,就開始鬧起來,對著十一福晉不依不饒,非要找“額娘”來主持公道。 想起從前單純漂亮又愛笑的宜妃,海棠心里不勝唏噓,就擔心自己將來也變成這個樣子,要真是這樣,一世英名就真的沒了。 晚節不保倒不是最主要的,她擔心自己把上輩子的事說出來,要真是這樣,會不會被人當成個瘋瘋癲癲的瘋婆子? 想到這里,她又忍不住嘆息。生命真的是既恢弘又渺小,年輕的時候能逆天改命,年紀大了就無法戰勝衰老。 隨后她又開解自己,這是將來的事兒,那一天不知道能不能到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先把現在的日子過好吧。 第707章 見宿命 在惠妃的葬禮上,弘字輩的都來了。有差事的露個面就走,沒差事的在這里堅持到了葬禮結束。也有特殊的,不讓弘皙,雖然有差事,但是他那差事十分清閑,也就沒急著走,和幾個剛跟著出巡回來的堂兄弟說些外面的事。 有眼睛的都看到了,隨著對外貿易帶著大筆銀子流入國內,新興的商人和老派的地主鄉紳已經分道揚鑣了。 他們最根本的矛盾在于人口。 做工要用人,種地也要用人。特別是朝廷廢除了各種賤籍,允許民間普通民人流通,不再把百姓限制于出生地后,民間遷徙已經成了不可逆的大勢。而地主們只能恐嚇百姓,告訴他們出去做工要被人騙,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娼妓,一輩子逃脫不了,還不如在家里種地,種地又餓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