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節
書迷正在閱讀:師尊妄想毀掉我[重生]、燕歸的八零年代、我爹是偏執皇帝愛而不得的病美人、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千古召喚系統,始皇帝重生、德妃傳、墮愛(西幻 復仇 NPH)、離婚后,我虐前夫千百遍、惡毒后媽不好當、花信風/解霜雨
德妃忍不住嘆口氣,跟雙喜說:“你去打聽打聽,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能拖一日是一日,說句沒良心的話,她晚點咽氣兒,我就少cao幾天心?!?/br> 雙喜點了點頭出去了,德妃低頭看了看小孫子,小家伙有些困了,張開嘴打了一個哈欠,德妃趕緊在他身上拍起來。 “哎喲,我們小阿哥困了,困覺覺啦,祖母拍拍你,睡吧睡吧”。 看著小孩子閉上眼睛,德妃自己就發現自己的心態變了,以前想著哪怕不是自己親生的也要多養幾個?,F在只想養親生的,想把自己這幾個親生的崽崽養完之后再養下一波孫子輩的崽崽。對不是自己生的那些皇子皇女已經沒興趣了。 想到自己的兒女,德妃嘆口氣,也不知道那四個沒良心的,這會兒在江南玩得開心不開心? 此刻大家已經從蘇州出來,來到了江寧。 江寧就是南京,兩江總督的官邸就在此處,這是江南重鎮,也是此行的終點。 這次住進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妻子李夫人侍奉太后和幾位格格。 老孫嬤嬤和文嬤嬤的不同就在此處顯現了出來。文嬤嬤在蘇州的時候,處處以主人自居,而孫嬤嬤什么事都不出頭,既不以主人自居,又不干涉兒媳婦兒,只在一邊兒陪侍太后。 連桂枝都忍不住說:“怪不得人家在汗阿瑪心里位置要緊,就這份看眼色知進退的本事人家都能學到?!?/br> 海棠搖了搖頭:“人家不只是會看眼色知進退,就這份不驕狂就很難的?!?/br> 文嬤嬤和這位老孫嬤嬤一比差遠了。從他們的老一輩人身上就能看出這幾家人的行事風格,自然也奠定了幾家人的盛衰榮辱和下場。 因為是上午到的江寧,中午飯是康熙陪著太后一起吃的,吃完之后,康熙很有興趣,主動要求曹家的孩子來見見。 曹寅和他弟弟曹荃的子女不多,曹寅是一女一子,曹荃是一女二子。曹家都是女孩大男孩小,曹荃的女兒年紀最大,曹寅的女兒年紀次之,姐妹倆領了三個弟弟一起上來。 和蘇州李家相比,曹家的畫風就正常多了,曹家的女孩顯得靈氣十足,舉手投足也很端莊,恭恭敬敬地拜見了太后和康熙。 這家風教養一比較就能明顯的比較出來??滴鯇@幾個孩子也是以長輩對晚輩的態度詢問學業年齡。 曹荃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其人善畫,這也是一門燒錢的愛好。然而有一個好爹,家中富貴不缺錢,因此沒什么顯赫的職位卻有一門好親事,他的妻子是滿洲顯貴兆佳氏。 因此康熙對于曹荃的女兒也很和藹。 因為這三織造在內務府顯赫,早就求了免選。家中的女孩不必進宮伺候人,所以都熟讀詩書,比那八旗顯貴家的女孩都要貴氣。 康熙就問老孫嬤嬤:“家中大姑娘有人家了嗎?” 老孫嬤嬤就說:“許了奴婢娘家侄孫了?!边@位老孫嬤嬤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四阿哥的侍衛頭子傅鼐,就是如今陪著四阿哥在關外各處狂奔的倒霉蛋,夫妻二人已經有三個兒子了。曹寅曹荃都是庶出,因此曹孫兩家屬于再次聯姻。 康熙點頭,也就沒有再說什么。 曹寅的女兒年紀略小,也是氣質出眾,康熙看了看沒說什么。轉而低頭看三個小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大的也就七八歲,小的才三四歲,實在沒什么問的,說了幾句就讓他們退下了。 等到晚上曹寅陪著康熙散步的時候,康熙就說:“你先別著急著給孩子定親事,朕給你閨女安排個好人家?!?/br> 曹寅以為是讓女兒做哪位皇子的側福晉。算不算年齡,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年齡最接近,立即應了下來。 當曹寅把這個消息跟妻子李夫人說了之后,李夫人也是這么想的。李夫人想了想這兩位小阿哥,覺得十三爺是個溫和的人,十四爺就很跳脫。私下里嘴里面念念有詞,雙手合十求菩薩保佑,最好把自家閨女嫁到十三阿哥的府上。 不得不說在江寧制造府住得很舒服,連著幾個月大魚大rou下來,江寧這邊的飯菜倒是很清淡,太后吃得很開心。 又因為連續接待了好幾日的官員家眷,康熙那邊傳話說是暫停覲見,太后就十分高興,正耐心期待地詢問去哪里逛園子參觀寺廟的時候,前面康熙船令海棠準備好大禮服,他要帶著諸王貝勒貝子和隨行官員以及江南官員去叩拜前明的皇陵。 太后一聽頓時不滿。 你去就行了,你折騰外邊那些人就行了,你干嗎連我孫女一塊折騰? 太后生氣了,開始鬧脾氣:不去! 孩子那么累又那么瘦,穿著那么重的大禮服又要步行那么遠,這怎么行? 她說:“別人隨便去,我不許小花骨朵去?!?/br> 第246章 演大戲 在這種名利場,不怕有麻煩就怕沒出現。 一旦沒出現,就給了人家很多解讀的空間,別的場合康熙可以不叫海棠,海棠也可以不去,然而作為這次南巡最重要的一場戲,作為在江南百姓前最重要的一場展示,康熙忘了誰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孩子。 前兩次要么孩子小,沒法帶著在這種大場合做戲,要么是時間太極,場面太小,影響不夠深遠。這次二月從京城出發,到了如今幾個月,鋪墊了這么多戲臺搭了這么久,幾十萬百姓匯聚在江寧,就等著這濃墨重彩的一場大戲了,該去的一個都少不了。 康熙聽了太后的說法,直接去見太后。 康熙跟老太太強調:“她除非是病得快死了,就是有口氣也要抬著去。她不去,她的子孫就抬不起頭來?!?/br> “怎么抬不起頭了?” 這牽扯到一個正統的問題。 朱元璋承認元朝是歷史正統,認為宋之后是元,元之后是明,明的天下之主是延續正統。 正統這個說法很玄,不能沒有! 早年努爾哈赤派親弟弟進京朝貢,接受明朝的冊封,哪怕兩邊打得你死我活,也有一個君臣的名義在。 后來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殉國,明朝實際上是亡于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之手,因此滿洲權貴進關的理由是給崇禎皇帝報仇,這理由就很扯淡,然而這遮羞布不能沒有。關外的滿洲對中原的那套已經學會了,會玩兒了,所以坐了天下后,清朝事實上繼承了明朝成了中原歷史的正統! 為了讓江南百姓接受,康熙祭祀孔子,祭祀大禹,祭祀朱元璋,這一切都向天下證明他是正統。特別是在祭祀朱元璋的時候,無論是祭文還是自稱,他都是自稱“臣”。 因此在這種證明正統的場合里,海棠不出現,因為她女性的身份,在很多南方人看來她的王爵和王府都不具備正統性,雖然不影響存在,但是會被人家看不起,就跟莊親王府的戰功不足以世襲罔替被提拔成了世襲罔替的王府一樣,京中的王府里面都看不起莊親王,而民間對勇憲王府的存在存疑。 康熙絕不允許自己的后人被人質疑正統,一絲被質疑的疑點都不能留下。 這問題對于太后來說過于復雜了,康熙對她太了解了,壓根沒跟她說太多。想了想就問:“您是怕累著她了是嗎?” “嗯?!?/br> “那好辦,我讓她名義上抓個總,負責此次鑾駕安全,讓她騎馬沿途巡視,別人走路,她騎馬,騎馬來回跑總不累吧?!?/br> 太后聽了點頭:“確實不累,這個辦法妥當?!?/br> 騎馬穿戎裝,盔甲是特殊處理過的,加了一塊布料,能遮住下巴和口鼻,帽檐壓低一些,只露出一雙眼睛。 康熙一是為了展示武德充沛二是給海棠穿戎裝找理由,決定讓海棠把噶爾丹的兵器獻上。同時也暗戳戳地表示,我就是個蠻夷我也開疆拓土了! 前一日侍衛和駐防八旗以及當地的衙役提前把沿途給檢查過了,避免路過那些偏僻的地方,對一些沿途的人家三令五申不許陌生人進門,出事兒了追查起來會和周圍人家連坐。還有官員提前去孝陵安排,一切準備妥當,就等第二日了。 第二日大街上擠滿了人,都紛紛在道路兩邊圍觀,其中自然也有不少有心人。 一大早太后看著海棠穿著正白旗的鎧甲來告別,就說:“你就騎在馬上,別覺得你汗阿瑪在走你就坐著不舒服,不相干,你只管騎馬?!?/br> 海棠應了,又跟鹽寶說:“今兒是大事兒,你不許鬧,你這次敢鬧我就把你拴起來,往后你再想各處跑著玩兒就是做夢!” 鹽寶沒說話。 海棠當即拖著它的項圈就吆喝著拿繩子來,鹽寶當時就汪汪起來。 “你保證的你記住了嗎?敢不聽話不要你了,我自己回草原上不帶著你了?!?/br> “汪嗚~” “這還差不多,跟祖母在家吧,不許亂跑?!?/br> 海棠說完才背著弓挎著箭出門了。 此時康熙還在等吉時,織造府的前廳站的都是大臣。海棠一身戎裝進去拜見康熙,康熙沒什么囑咐的,就說:“去吧?!?/br> 海棠就騎馬上街去了,先沿著今日的道路走一圈熟悉道路。 她騎馬過去后,就有人說:“哼,穿的跟守大孝一樣?!?/br> 旁邊就有人接腔:“要不說是蠻夷呢,這也剛學會人話沒幾年,早先嘴里都是鳥語?!?/br> “不是鳥語,是獸語?!?/br> “對對對?!狈凑皇乔菥褪谦F。 海棠控馬小跑,跑到孝陵又跑回去,回去的半路,有那樹上騎著看熱鬧的小孩子在推搡,下面的大人呵斥了幾句,一個小孩子被從樹杈上推下來,大家一陣驚呼,此時一支箭飛來,釘著這孩子的衣服在樹杈上來回晃蕩。 海棠收起自己雕花描金的硬弓,騎著馬過去了。 她過去后這里瞬間炸鍋了,特別是搬來了梯子后,兩個大漢使出吃奶的勁兒都沒把箭從樹枝上拔下來,這箭已經深深地扎進樹杈里了。不少人在下面紛紛猜測剛才一身孝的那人用多少石的弓了。 特別是最后換了幾輪人,很多人都鬧著上去拔箭,發現小孩子的衣服布料承受不了重量后,父母只能剪了他衣服抱下來。這下沒了孩子卡在中間,一架木梯子一下子上去了四個大漢,四人一起使勁把箭折斷了,箭頭還在樹杈里面卡著呢! 這下周圍的人不得不承認,這真是猛士??! 這消息一瞬間傳開了,剛才那一身白盔甲過去的人大家也打聽出來了:嚯!是個丫頭!京中的勇憲王! 有人也不糾結了對方是不是蠻夷了,大喊著女人不能進陵,不吉利,晦氣! 大部分人都紛紛響應,祠堂祖墳這些地方是不許女人進去的,孝陵里面也是,孝陵就是大明的祖墳! 然后這時候也有人說:“那秦良玉也是女將軍,要是……讓不讓她進陵拜拜?” 這意思是大明如果還在,秦良玉能不能參與祭祀孝陵。 這下兩撥人辯論了起來。 勇憲王一箭救人的事兒在路兩邊被傳得飛快,海棠跑第二遍的時候還有人對著她大喊:“真猛士也!” 海棠:“……這人大喊什么?” 接著她就見到有人對她指指點點,海棠有點慌:“不會是被人知道我是小金爺了吧?” 自己都裹得這么嚴實了,怎么還被人知道了? 這一番變故讓散落在路上的有心人們不得不取消這一次的行為。外面傳言這丫頭片子負責保護狗皇帝的安危,刺殺難度如今看來無限拔高了!成功率太低的事兒執意去做和自殺無疑,于是各處取消了這次的行動。 海棠跑到孝陵,跟守著的官員說:“皇上帶人出來了,你們開始準備吧?!?/br> 正白旗的一個佐領正想轉身走,隨后來到馬前拉著海棠的馬韁繩:“郡王,您剛才救人的事兒傳開了,這街上的人都夸您是猛士呢!” 猛……猛士,行叭! “雕蟲小技罷了,爾等必要用心,今日不許出一點意外?!?/br> “是!” 康熙帶著官員出來,后面的官員抬著祭品,整個隊伍浩浩蕩蕩。 這本就是務虛的事兒,衙門也提前找好了托兒,有那明顯是讀過書生活好臉色紅潤的老頭出來攔路吹噓一下康熙的功績說給周圍圍觀的人聽。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這一路走過去不能就這么干巴巴地走啊,除了雅樂伴奏外,還要有人帶著人三呼萬歲,還要有人出來給康熙吹一波功績,整個場面一定要浩大且可控! 當地官員沒想到的是這些人會加戲,臨時加詞夸康熙會教孩子。不僅如此,早有人把那孩子的祖父父親叫來謝恩。 康熙一開始以為是安排的,對這安排挺滿意的,但是走了幾步又一波吹噓的,還把海棠那半支折斷的箭送來了,康熙就知道這不是什么提前安排好的。 立即讓人把這半支箭收著,在一個不顯眼又顯眼的位置令人端著托盤,一路上就這么招搖過去了。 海棠在隊伍的前面貼著路邊緩緩引路,睜大眼睛巡視各處,好不容易等著日上三竿康熙帶領的大隊官員才到了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