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守關守心安
書迷正在閱讀:月城河港、微醺玫瑰、末世之游戲具現系統、小喪尸NPC的養成日記、是你偷了我的法師塔嗎、龍傲天穿惡毒炮灰后[快穿]、本王,廢物、養男人只是一種生活[快穿]、我靠直播睡覺爆紅全球、穿成炮灰也要好好活一次
雁北關乃是大奉北方的門戶,只要踏過這里,那么順著雁北關一路南下,再無大奉萬人以上的軍隊把守,對于北蠻鐵騎來說,與北境草原無異。而就算雁北關如此重要,也不過只有守軍兩萬罷了。 這不是大奉無守城之兵,也不是雁北關無關輕重。只因北蠻被大奉守軍打的七零八落,大奉南方之人這般想。朝廷之中的大臣也這般想??刹贿@般想的,只有生活在北境的大奉百姓。他們身在北境,雖然見不到北蠻軍隊,可卻常常有北蠻侵擾,不過當地官員為了自己的仕途,自然會在課考政績上下一番苦功。就算有一兩個村子收到侵擾,當地官員則是能瞞則不上報。 一來二去,這也就有了,北蠻已平,但北蠻之禍仍有。 而這些事,作為把手雁北關的大奉守軍更是心知肚明??伤麄冊偃绾吻宄?,但自己只是一個戍邊小卒,就算于心不忍,也毫無辦法。 那守邊的將領為何不報?守邊將領如何能報?若是上報,朝廷定當怪罪,既然身為守邊士卒,為何不滅了北蠻余孽? 不是他們不想,只是邊關僅僅兩萬士卒,若是派了士卒前去追剿,數十人,哪里能追得上那些騎著馬的北蠻,若是派了成百上千之眾前去,僅僅為了幾十北蠻,又太過小題大做。 邊疆,本就軍糧吃緊,倒不是大奉不給。而是從南方,一直送到雁北關,千山萬水,就算送達,也十不剩三四。 而就算朝廷信了戍邊將領的話,那么對他們又有何好處?一番斥責是少不了的。不僅如此,若是龍顏大怒,定會責罰。 此外原本戍邊士卒,每過兩年,便會更換一次。若是上告朝廷,朝廷定會下令讓其嚴守邊關,不讓其回家鄉。 戍邊之苦,唯有在此處待過之人才曉得,人愿意多吃一日?定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還有邊關城鎮的那些官員,到時也一定會矢口否認,倒打一耙。天高皇帝遠,皇帝李元長再如何賢明,也不可能如神一般,將天下之事全在自己掌控之中。 久而久之,北境之人便習以為常,就算是那些被劫掠的北境大奉百姓,也是見怪不怪。 而雁北關的守軍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平安王府的老王爺,李清。 再平定北蠻之后,李清便被李元長派至此處,作為此地守軍的將領,而一同隨他前來的便是兩萬士卒。 可現如今的兩萬士卒,早就不是跟隨李清的兩萬士卒。兩年士卒一換,而唯一不換的便是李清這位將領。這一待便是數年。 以至于現在的守軍,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將領是一位老將軍,說是老將軍,實則他們也不知該稱呼李清位將軍,還是元帥,抑或是就是將領。他們只知道,只要是在雁北關,那么所有人都要聽這位老將領的命令。 不過好在老將領為人謙和,雖然治軍極嚴,但都有章可循。若在情理之中,就算犯了事,老將領也會網開一面,所以盡管這里的守軍換了幾茬,但他們都對李清愛戴有加。 在北境把手,常年苦寒,唯一的樂子,便是喝上幾口烈酒,而李清也體恤手下這些士卒,讓他們飲酒,不過卻約法三章。若是飲酒,不可群飲,違者斬;二人飲酒,不可酒醉,若是醉了,斬。不可飲軍外之酒,違者斬。 就算如此,這對于守軍來說,算是頗為仁慈了,單說此事,這些人無不對李清感恩戴德。反觀李清,卻從未飲過酒,這在他人看來,都心中敬佩。 而李清雖然為守軍將領,不喜飲酒,卻最喜在帳內看書。每日都要挑燈夜讀。閑來無事時,便登上城墻之上,眺望遠方。 手下的士卒人人也都喜歡登高遠望,可他們望的都是南方,是大奉,是家鄉。卻從未有人像李清這般,遠眺北方。對于他們來說,北方代表著災禍,若不是北方那些蠻子,他們不用背井離鄉,來到此處,遭受寒苦。 而李清則于他們不同,他是大奉的平安王,更是李氏皇族,這大奉的天下,便是他的擔子。就算他不是皇帝,就算他被皇帝提防,但他對于李氏,對于大奉,絕無二心。 所以,大奉之禍,便是李氏之禍,便是他平安王之禍。在雁北關如此多年,他知道北境的那些蠻子,雖然一時退去,可早晚還會回來,到了那時,大奉的災禍便降臨了。 可這些話,他不能對任何人說,就算是李元長。不是他赤膽忠心不夠,而是他還要惦記著自己的平安王府。 出身王侯,對于富貴,早已經看透。什么平安王之位,對于他來說,什么也不是。但他現在已經長發染雪,身為人父,有了孫兒,不是自己,也要為他的親人著想。 若是他向朝廷稟報,派軍雁北關,甚至是派軍北征。定會有人上奏皇帝,說他妖言惑眾,居心不良,乃是為了掌握軍權,覷斂皇位。 到時候,一個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之罪加身,平安王府定遭災禍。他已經死了一個孫兒,不想再看自己的二子與那小孫子也命隕。 天下最悲哀之事,何其多?白發人送黑發人便是一件。 可是北蠻就在雁北關以北,他又如何不放在心上?所以日日北望,心中擔憂。 “將軍,起風了,改回了?!崩钋迳砗笳局晃恢心昴凶?,身披戰甲,腰上掛刀,看到遠處平地黃沙起,對李清說道。 “圖安啊,這點風算什么,你我在北境如此之久,早應該習慣風沙了才是啊?!崩钋逭f道。 他身后的披甲男子,名為圖安,是最早跟隨李清把守雁北關的士卒。 原本圖安只是一個介武夫,來到北境,只不過是心懷家國,想盡一份綿薄之力。原本他來之前,聽說北蠻之禍已經平定,只用把守便可。 圖安自然相信,只是來到北境之后,圖安才發現,北境并不像朝廷所說,蠻子東躲西藏,不敢在大奉露面。 反而三番五次看到有北蠻侵擾當地百姓??僧數毓俑暼魺o睹,他圖安有一次實在氣不過,因此事,打了當地一個官員。 這便犯了大罪,那官員不肯善罷甘休,欲要殺了圖安,報仇雪恨??煽嗔藞D安,只是一介平民,如何能斗得過當官的?于是便被官員陷害,身陷牢獄之中。 而李清知曉此事,便尋到當地那位官員,要將圖安帶走,來到大牢之中,圖安見到李清,以為李清與那當官的是一丘之貉。明明知曉北境實情,卻不管不問,于是自然不愿跟李清走。 李清笑道:“你不走,就這么死了,可算不上以身殉國?!?/br> 圖安嗤笑一聲:“以身殉國?我等誓死保衛的國家,便是給你們這些達官顯貴糟蹋的,若是這般,這樣的國,不守也罷!” “守與不守,自然看你,畢竟是你的性命??扇羰遣皇?,我們這些達官顯貴死了,難道天下百姓不死?” “哼哼,花言巧語?!?/br> “我這般說,看來無用。那么這樣說呢。若是你不肯守,莫不說這北境的百姓,就算南方的百姓,不知何時都要涂炭。而達官顯貴呢?卻不然吧,他們只要換個主子,便仍是達官顯貴。如此說來,遭殃的又是誰?” “可惡!”圖安聽到李清的話,不禁大為惱火。 李清說得沒錯,這天底下的皇帝不管誰來做,那些達官顯貴仍能逍遙快活。遭殃的還是百姓?只是他著實氣不過。 “所以,你是打算留在這里,死在一個貪官污吏手中,還是跟我走,盡你的綿薄之力,不為別的,只為守護大奉百姓,等死后,自己也可安心?!?/br> “我……” 圖安猶豫不決。 李清繼續說道:“活著,只要活著,便能做你想做之事,就算到頭來,或許什么也改變不了。但可問心無愧。天下的事,多身不由己,但只要問心無愧,便不枉生而為人?!?/br> “將軍,我……” “若是現在想不通,便先跟我走,只要活著,有的時間去想?!崩钋逭f罷,轉過身。 而圖安站起身,跟在李清身后:“將軍,日后我便跟隨于您,我的這條命便是您的了?!?/br> “你的命何其寶貴,交給我,豈不浪費。既然心懷百姓,便交給百姓吧?!?/br> 就這樣,圖安一直跟隨李清左右,就算過了兩年,他可回鄉,但圖安仍是未回,繼續留在雁北關,留在李清身旁。 “只是將軍如今年邁,可不比當年了?!眻D安說道。 李清微微一笑,說道:“怎么,你敢小看老夫?” “將軍吶,人老了,豈能不服老?還是多注意身體才是?!眻D安跟隨李清多年,二人更像好友,說話自然便沒有那么多規矩。 “呵呵呵,說的也是。唉,老了,不知道這北境的風景,還能再看幾年?!?/br> 一聽李清這般說,圖安訕訕一笑:“將軍,我啊,就是跟你玩笑罷了,你為何還當真了?”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說都說了,現在反悔可晚了。再說,如你這般,哪里有一點英雄好漢的樣子?”李清說道。 “在將軍面前,我自然算不上英雄好漢?!眻D安哈哈一笑。 “你啊你,不知何時也變得如此油嘴滑舌了?!?/br> “你不是常說,我要圓滑些才對,我這可是聽從軍命?!?/br> “說得也是。對了,圖安,這么多年沒有回鄉,可否想念家中親人吶?”李清一轉身,看著圖安問道。 “若說不想,那自然是騙人的話。但我在此處更加心安?!?/br> “為何???” 圖安望向北方,說道:“將軍當年跟我說得話,我仍銘記于心。我在此處,乃是為百姓守邊關,更是守住了家鄉親人的平安。想到他們在家鄉之中,不用經歷戰火,我啊,就心安?!?/br> “呵呵呵,這么多年來,看來你確實變了許多?!?/br> “這也是因為將軍的教誨。況且,將軍這么多年也是未曾回過家鄉,您這般年紀便能做到此地步,更何況我呢?” “圖安啊,你可比我強,可不僅僅是這件事上?!?/br> “行啦,咱們回吧,天色已晚,回去之后正好挑燈夜讀?!?/br> “哦,將軍又要看書?那我將您送回,再去關內其他地方查看一番?!眻D安突然一個激靈,對李清急忙說道。 “都這么晚了,就不要去了,跟我一同回去吧?!?/br> “真不用,將軍,我啊,粗人一個,只會打擾您清凈?!?/br> 李清自然也知道為何圖安如此急于離開,那是因為李清常常督促圖安讀書寫字??蓤D安原本大字不識一個,讀書寫字對于他來說,比坐大牢還要讓他難受。 “將軍走好,我這就去查看?!闭f罷圖安便慌慌張張轉身就跑。 李清看著圖安,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