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顧曉之前也沒見過這樣的場景,這會兒見徒嘉鈺這般,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馬車一路出了城,城門衛一看馬車上掛著平王府的漆牌,隨行的侍衛一個個都騎著高頭大馬,哪有敢攔的道理,直接放行。結果就在城門口,徒嘉鈺又看到了許多乞丐。 說是乞丐,其實是外頭來的難民。哪怕到了端午,其實已經不算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地里已經有了菜,甚至若是種的是冬小麥,這會兒都收了。但是,京中豪門眾多,都想著在京城附近置辦田畝,但是,這邊是買的多,賣的少,想要置田,自然只能是從那些底層的小民手里去買。而對于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來說,就開始面臨嚴重的內卷,以前自家有地,只需要給朝廷交糧稅就可以了,如今不光糧稅要交,還要交租子,以前一家人種個十幾二十畝地,就能勉強過活,如今起碼得種三十畝才行,要不然,打得糧食叫了租子糧稅之后,根本剩不下什么。這么一來,就有一部分沒地的農民連當佃戶都沒法當。為了不餓肚子,他們只能往神京跑,企圖找個活路。 問題是小農經濟時代,哪有多少工作崗位能提供給失地的農民,城里許多貧戶都養不活自個呢!這些人也沒路引,進不了城,只能就待在城外,靠著順天府或者是城里富貴人家偶爾的賑濟過活。 顧曉如今意識到,為什么許多高門大戶出行要凈街了,就是所謂的大老爺心善,見不得窮人。既然沒法讓窮人消失,那就只能想辦法看不見了。 好在也就是城門口遇上了一些,城外路上的行人固然行色匆匆,但是看起來都還算不錯,畢竟,這兒是官道,沒點根底的,別想在上頭走。 徒嘉鈺瞧著外頭初夏的風光,心情也慢慢好了一些,因又問道:“媽,還有多久???” 顧曉略微估算了一下距離,便說道:“再有個小半個時辰,也就到地方了!” 惠泰寺雖說修在城外,名氣卻并不小,寺廟直接占了一個小山頭,又做的一手好素齋,便常有達官貴人過來,香火便日漸旺盛起來。 一行人還沒到山門口,便有知客僧人帶著一眾小沙彌過來迎接。 雖說是佛渡有緣,但是,素來有錢有權的人在佛前更有緣分一些。平王府之前就給廟里捐了一筆香油錢,這會兒還打算在廟里辦一場法會,小住幾日,鐵定不會少了供奉,自然這些僧人也殷勤,早早就清理了兩個清靜的院子出來,供王府一眾女眷居住,至于隨行的護衛仆役,就只能另住別處了。 春香春燕她們扶著顧曉下了車,徒嘉鈺自個踩著腳踏從車上跳了下來,末兒也想自己下來,他奶娘卻怕他一個不小心摔著,還是將人抱了下來。 那知客僧一看幾輛車上下來了不少孩子,知道是王府的小主子,當下愈發謙和起來,連忙說道:“阿彌陀佛!各位施主,我們方丈之前專門為幾位小施主請了護身符,親自開了光,又在佛前供了好幾日,等一會兒幾位小施主進去拜了,正可以戴上!” 顧曉謝道:“那倒是有勞方丈大師費心,還請前頭引路,我等好進去禮佛!” 惠泰寺這一代的方丈法號海澄,是京中有名的高僧,在僧錄司那邊也是掛了名的,他雖說沒有親自出門迎接,這會兒也已經在大雄寶殿門口等候。 見得顧曉一行過來,便上前行禮:“阿彌陀佛,各位施主,貧僧有禮了!” 顧曉瞧著他身上袈裟上的金線,就不知道他這個貧僧貧在什么地方,不過嘴上卻不好這么說,只是同樣合十行禮說道:“見過海澄大師!” 李氏可就虔誠多了,別看她在府里頭供奉藥師佛不再親力親為,最多就是初一十五過去上一炷香,磕個頭。什么吃齋茹素,數佛豆佛米,抄經念經之類的早就不干了,這會兒卻是自稱信女,看著海澄大師的眼神都似乎要放光。 海澄大師倒是不以為意,作為寺廟的方丈,他自然知道這一行人里頭,誰才是真正的財主。要是先平王還在,這位側太妃或許還能捐出不少香油錢,可如今呢,她難道能不顧以后的日子,將私房錢都拿出來禮佛? 因此,雖說對李氏還算客氣,但是對海澄大師來說,這次的主角還是顧曉這個太妃,哪怕這位太妃不算虔誠,來拜佛就是走個過場呢! 引著一行人在大雄寶殿上了香,海澄大師果然從佛前取了一疊子護身符下來,裝進專門的荷包里,叫他們系在身上。這荷包也是廟里找人定制的,一面繡著蓮花,一面繡著幾行經文,連荷包上的絡子用的都是卍字結。幾個孩子拿在手里翻來覆去地看了,又小心翼翼地親手在腰間系好,末兒年紀小,也沒戴什么汗巾腰帶,便系在項圈上。 之后,海澄大師便又跟顧曉說了之后法事的一干流程,意思就是,施主,你該充值了! 第73章 惠泰寺的法會做得頗為盛大, 之后還專門舉辦了一場俗講,說一些因果報應,當做故事聽倒也有些意思。 顧曉又捐了一筆香油錢, 只當是在這邊小住的房費了。 這邊雖說山勢不高,但山上也遠比山下涼快不少,山下槐花早就謝了, 山上還開了不少。寺里的素齋之中就專門添了槐花包子,里面加了香干和雞蛋, 吃起來又有一股清新的槐花香,顧曉很是吃了幾個, 不由遺憾春天的時候沒弄點香椿嘗嘗鮮。 吃過一次之后,顧曉就明白, 惠泰寺的素齋之所以出名,應該是用了不少菌菇做了素高湯提鮮, 或許對于別人來說, 這很是難得,但是王府如今廚房的提鮮劑都更新換代好幾回了, 像是現在,用的就是用干香菇、干貝、蝦皮紫菜作為材料,烘干磨碎,炒菜燉湯的時候加一勺,鮮味就出來了。像是惠泰寺用的這種素高湯, 滋味比起府里的提鮮粉就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