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主審的官員早就知道, 這個案子在圣上那里掛了號,見陸墨油鹽不進,也不敢再明示暗示, 只得繼續審案,等到將口供都記錄在案之后, 才宣布退堂,表示要稟報圣上之后,才能正式判決。 陸墨在公堂上還算沉著,出來之后,整個人都有些站不住,還是陸父陸母叫了一輛牛車,送他們一家三口回了甜水巷,只等著判決下來。 第二天早朝,圣上便拿著口供開始發難。 “之前你們一個個折子里都怎么說來著?圣君在朝,海清河晏!這就是你們說的狗屁盛世,還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民風倒是淳樸,這官風卻黑透了!”圣上嘴皮子也利索得很,只罵得一干大臣頭都抬不起來。 下頭吏部尚書有些不安地挪了挪腳,他管著吏治,結果事情鬧成這個樣子,他也難辭其咎。至于翰林院掌院學士,就更抬不起頭了,正副主考,都是他翰林院的學士,結果為了點阿堵物,直接害了一條讀書種子性命,簡直是豈有此理! “怎么啦,一個個啞巴了?”圣上端坐在龍椅上,神情譏諷,“我看你們彈劾起別人的時候,嘴皮子都挺利索的,如今怎么不吭聲了?” 圣上能在早朝上發難,自然早做好了準備。上次王家的事情,一眾勛貴武將被搞得灰頭土臉,如今形勢逆轉,圣上不過對外透了個口風,立馬就有人要為王前驅,為圣上分憂。 別以為勛貴在文官里頭沒有摻沙子,就像是后來賈雨村依附于賈家王家一樣,一些寒門出身的文官,若是本身沒什么背景,在同窗同年圈子里也沒多少影響力,為了謀求進步,難免會攀附權貴。這會兒立馬有一個御史蹦了出來,義正言辭地表示:“自本朝開國以來,承平已久,天下吏治已有敗壞之勢,臣以為,當加強監察,以防朋黨勾結,禍害鄉里,以致民怨沸騰?!?/br> 這位御史話說得很是有水平,便是御史臺那邊知道這位是武勛的馬前卒,也沒法排斥他,因為加強監察,其實是在增加御史臺的權力,哪個衙門不希望增加自家的權力呢? 因此,他一開口,左都御史便使了個眼色,立馬又有人跳了出來,同樣表示應該在各個環節增加一個監察環節,比如說,如果那次鄉試,除了正副主考之外,再跟上一個御史過去,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話一說,朝堂上頓時人人側目,你御史臺總共才多少御史,三年各省都有一次鄉試,除了西南那邊因為地方偏遠,改土歸流也沒能完成,讀書人數量少,以至于好幾個省放在一塊鄉試一樣,其他地方若是每一處都要派出一個監察御史,還要在此期間保證御史臺的正常運轉,那么,御史臺這個衙門可就要膨脹一大圈了。 哪怕御史臺是文官的自留地,可文官之間,也是有利益糾葛的,你們編制增加了,是不是管的地方也得增加,現在監察鄉試,以后是不是還要監察各地的院試?另外就是,御史出外差,那是要花錢的,這筆錢誰出?反正戶部是不想平白增加這筆支出的。 另外,武勛這邊一開始的設想,無非就是讓武勛在科舉監察這個環節摻和一手,比如說,以后科舉考試的時候,不用那些胥吏,而用地方上的駐軍,也能給下頭人謀一些好處。結果如今御史臺居然想要摘桃子,頓時也激動起來。你們文官本來如今官職已經夠多了,居然還想要擴編,是不是以后監軍也得叫你們摻和一手? 因此,立馬又有人跳出來,拿著文官鼓吹的什么“親親相隱”做靶子,表示,一直以來,官官相護最嚴重的就是文官,御史也是文官,他們難道就不能被收買嗎?在遇到同僚犯錯的時候,他們會不會睜只眼閉只眼? 林如海如今就很尷尬,他如今也在御史臺,做著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他的出身也有些尷尬,原本作為如同隆安侯府一樣的文勛,林家在文官圈子里還是吃得開的。結果林如海因為家族無人,父親早逝,缺少助力的情況下,娶了賈敏為妻,在文官們看來,其實就是背叛了所在的階級。 他之前好不容易走通了門路,進了御史臺,打算按照正統的科舉文人的路子走一遍宦途,好讓林家重新融入到文官這個團體之中,結果這次的事情一出,林如海又開始兩邊不是人了。 這會兒身邊的同僚都在賣力地沖鋒,林如海卻是進退兩難,也虧得他官微職小,要不是這會兒是大朝會,他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因此,只得躲在角落里,心中暗暗埋怨,自己的岳家真的是不夠意思,你們勛貴想要搞事,就不能提前跟我通個氣嗎?還當不當我是女婿了! 林如海壓根沒想到,賈家根本不知道朝堂上會有這回事。賈赦和賈政都沒多少政治敏感性,哪怕張氏每每催促賈赦多看邸報,但是之前那場舞弊案根本沒有塵埃落定,以至于邸報上只是略微提了幾筆,外頭鬧得沸沸揚揚,賈家卻只當個樂子在看,壓根沒想到這事居然已經成了文武相爭的導火索。 他們自個都是一頭霧水呢,怎么可能跟林如海通氣。 瞧著朝堂上亂成一團,甚至都要開始上演全武行了,圣上卻絲毫沒有干涉的意思,他老神在在地坐在龍椅上,冷眼看著下頭原本衣冠楚楚的文武官員們這會兒擼起袖子,唾沫四濺,有幾個武將直接脫了靴子,就往文官那邊丟了過去。文官那邊也沒好到哪兒去,別看他們口口聲聲“君子動口不動手”,到了這個時候,也一個個抄起笏板,加入到了這場群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