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書迷正在閱讀:[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雍正說:“瑚,按照他們的輩分,這一輩是永字輩,永瑚如何?” 烏雅氏不懂,看著十三:“胤祥,皇額娘沒讀過書,不懂,你說這是什么意思?!?/br> 十三說:“瑚璉之器,說的是祭祀時候的禮器,以物喻人,是說有立朝執政的才能?!?/br> 烏雅氏點頭:“哦!”聽著這意思不錯,她心里很滿意。 “我雖然不懂,既然是皇帝千挑萬選出來的,這個字肯定是好字。永瑚,日后對外面說孩子就叫永瑚了,百歲這乳名就咱們叫了?!?/br> 雍正笑著說:“正是這個意思,朕給弘陽家的孩子也取好名字了,叫永璉?!?/br> 十三在烏雅氏看來的時候立即說:“剛才那個詞兒,瑚璉之器,瑚璉連在一起說的?!?/br> 烏雅氏點頭:“哦,瑚是哥哥璉是弟弟?!?/br> 十三阿哥點頭。 弘歷聽說今兒大嫂子帶著侄兒侄女回來就知道皇阿瑪心情好,片刻之間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只得自己硬著頭皮前去找皇父商量。 進了屋子里看到大侄女丫丫乖巧地站在皇父身邊仰臉笑著在說話,弘歷請安完畢后,丫丫趕緊給叔叔請安。 弘歷笑著問:“丫丫剛才說什么呢?看你說得很高興?!?/br> 丫丫說:“找瑪法討個名字?!?/br> 烏雅氏就笑:“你瑪法起名字不好聽,當初你十二姑祖母出生讓他起名字,憋了半天就憋出來一個桂枝?!?/br> 雍正挽尊:“桂枝是藥材,是個好名字?!?/br> 好聽的藥材名字多的是,偏偏選了桂枝!烏雅氏就跟丫丫說:“與其求你瑪法,不如找你額娘。你額娘讀書多讓她回去給你費腦子去,你瑪法給你起名字不是樹啊就是花呀朵呀,脫不了這些俗套?!?/br> 雍正哈哈笑起來,哄著孫女說:“別聽老祖宗的,朕回去好好翻翻書。放心,肯定給你起個好名字?!?/br> 外面的事兒還有一堆,雍正不可能一直坐著陪老額娘說話。把孫女給打發走了,就跟烏雅氏說:“皇額娘,讓他們陪著您說笑吧,兒子要回前頭去了?!?/br> 十三也跟著站起來,弘歷立即說:“阿瑪,十三叔,弘歷送你們?!?/br> 三人從烏雅氏的院子里出來,看到不遠處弘晝帶著二十五阿哥和百歲在玩,弘晝把衣服掖進腰帶里,辮子盤在脖子上,擼著袖子大呼小叫。 雍正看了之后覺得眼不見為凈扭頭就走,十三阿哥笑著跟上,弘歷小跑著追上他們。 雍正說:“你不是給你祖母請安的嗎?送到這里就行了,回去陪你祖母說話吧?!?/br> 弘歷笑著回應:“兒子有件事兒求您。前一陣子兒子不是在您這里領了差事嗎?如今十二叔和馬齊都忙,兒子想問您手里有沒有別的大人派給兒子,讓兒子跟著學習一番?” 十三阿哥看了他一眼,雍正心想:這也沒傻到家,終于回過味了! 十二那人沒碰過難事兒,就善于順勢而為。這小子但凡找別人就不是這個結果。 雍正就抱著教育兒子的心態提點他:“你在辦事情前先想想這件事好辦不好辦?是不是得罪人?是不是要讓很多人吐出來很多好處?像這種難辦的事情要用什么人?你要提前想好。 像這種得罪人的事情,首先你要選一個心性堅韌百折不撓敢頂著罵聲干下去的人。其次,你還要選一個身份地位足以壓得住這件事兒的人。畢竟這次動了很多人的好處,一般的王府還真壓不住他們。朕跟你說了這么多,你覺得選誰合適?” 弘歷的眼神放在了十三阿哥身上。 十三阿哥是能把這事兒辦成,但是他身上的差事有很多。別人是虛假地忙,他是真忙。 雍正說:“別看你十三叔,你十三叔是合適,唯獨身體不行?!逼鋵嵤怯赫幌胱屖龓椭霘v擦屁股。 弘歷低頭思考:六叔不行,六叔懶出花樣了。九姑媽倒是行,這京城王府包括八旗各處沒有不服她的,然而九姑媽在外地。 他開始思考起幾處鐵帽子王府。 代善一系是皇太極一系后的第二大勢力,主要是因為海棠過分強勢了,把皇太極這一系的鐵帽子王地位給拔高了很多。這些世襲罔替的王府沒法抗衡她,她不在京城,就數代善子孫的實力強大。 他問雍正:“不如請幾位世襲罔替的王爺出來辦這件事兒,他們更好說話?!?/br> 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弘歷能不能駕馭得了這些老油條們? 雍正心想:這九九八十一難擺在前面,把他們請出來才過了第一難。就看你倒在第幾難前面。 就說:“你這個想法是對著的,你若是想讓他們出來幫你也簡單,朕把他們叫到跟前吩咐一聲。朕能使喚他們,但是你跟他們出去辦差的時候,他們?;瑒有乃季涂磕阕约禾幚砹??!?/br> 弘歷興奮地答應了一聲。 十三這次沒出言提醒他,畢竟新瓜蛋子好欺負,這天地之間誰不是柿子揀軟的捏。 他覺得弘歷太好大喜功了,正經辦差先從小事做起,這孩子一上來就挑個最難的,也不知道這孩子是怎么想的? 第561章 秋日到 海棠先去了海寧一帶視察海塘,江浙鄉紳們聞風而動前來迎接,都知道她這次來安置棚民,她的手指縫里漏出一點來能抵得上大家賺上十年八年,因此來迎接她的百姓人山人海。這場面比她當日跟隨康熙南巡見到的場面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