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書迷正在閱讀:[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弘暉沒說話,過了一會才說:“水泥還可以用來修橋鋪路建房子,還可以修堤壩,好處多了去了,要多產才行??!” 十三阿哥點頭:“你這話說得對,我走的時候帶走一些,上次送去的一船鋪在了正大光明殿外面,不夠鋪,你阿瑪還說跟打補丁似的,嫌棄鋪了一半不好看?!?/br> 弘暉笑著說:“您多帶走一些?!?/br> 此時十一阿哥把盒子遞給了雍正,雍正打開盒子里面是一副眼鏡。他拿起來看了看,問道:“這框用的是金子?” 十一愛好華麗,還把黃金給拋光了,顯得很亮。聞言得意地說:“這是最好看的,我還想著用玳瑁和大漆螺鈿給您做,不過做出來顯得太笨重了,沒這個輕巧?!?/br> 沉甸甸的金子有什么輕巧可言,還不如用木頭呢,簡單地刷清漆就好。 雍正戴上后對鏡片很滿意對鏡框很嫌棄,說:“眼前是清晰了,朕要多戴一會看看是否舒服。你這鏡框做得俗,換堅硬的木頭來,不必過多修飾,刷上清漆即可,照著這個形做?!?/br> 十一就不樂意了,金子俗嗎?金燦燦的很討人喜歡??! 他也沒對著雍正唱反調,這玩意是雍正用的,誰用誰說了算。就說:“您要求得簡單,三五日后給您送來?!?/br> 雍正滿意地點頭:“嗯,朕先戴著這個,你早點送來?!?/br> 這時候外面太監進來通報,說八公主到了。 十一阿哥站起來跟雍正說:“您要是沒別的吩咐,弟弟就先走了?!?/br> 雍正點頭:“回去吧?!?/br> 十一剛要轉身,想起一件事:“對了,有件事忘了說了,造辦處造出了大塊玻璃,氣泡不多,回頭送來給您看看,要是您覺得合適,這書房的窗戶就能換成玻璃的了?!?/br> 此時桂枝已經進了書房,雍正對十一說:“明日送來朕看看?!?/br> 十一點點頭,跟桂枝打了招呼離開了。 桂枝皺眉顯得很愁悶,雍正問:“你這是怎么了?” 桂枝嘆氣:“想給我閨女找個合適的兒郎,找來找去沒一個合適的?!?/br> 雍正把眼鏡摘下來放到盒子里問:“怎么沒合適的?不會整個京城沒一個合適的吧?” 桂枝就給雍正舉例子:誰家的那誰悄悄地和丫鬟勾搭,誰誰家的那誰誰包養了戲子……簡直找不出一個好人來。 雍正聽得發愁,然而找不出一個好人他也沒辦法,就說:“不行你們兩口子就往下看,小官家的子弟也行啊?!?/br> 桂枝嘆口氣:“也只能這樣了?!?/br> 桂枝就是來和雍正聊天的,聊完了就走。雍正想著今兒沒什么大事兒,就帶著二哈去了年貴妃跟前。 二哈不進去,蹲在門口不動,雍正在門口哄它。年貴妃就跟宮女說:“這狗子記仇,多少年的事兒了它還記得?;噬虾貌蝗菀讈硪淮?,別讓它壞了我的事兒?!?/br> 秀椿聽見她這么說就站起來講:“額娘,我出去跟二哈玩兒?!?/br> 說著帶著人出門,跟蹲著和二哈講理的雍正說:“皇阿瑪,二哈是沒人和它玩兒了鬧脾氣呢,我等它好久了,特意給它做了一個球,我們倆玩一會?!闭f完就把一個球扔出去,二哈看了她一眼,就慢悠悠地起來去叼球了。 雍正看一人一狗能玩在一起就進去和年貴妃一起說話,年貴妃挺著肚子在門口迎他進來,兩人說了半天,雍正說到了秀英的婚事上。 “十二meimei家的丫頭婚事艱難,朕都替他發愁?!?/br> 年貴妃就說:“不妨往漢軍旗人家里打聽,漢軍旗里面有很多人家家教都好,除了身份低些,別的倒沒什么?!?/br> 就是漢軍旗身份低才沒考慮,雍正內心也不想讓外甥女低嫁太多。 說完秀英,雍正對弘歷弘晝也發愁,他說:“弘歷弘晝是前后腳出生,弘歷倒也罷了,就是弘晝那孩子,到現在跟長不大一樣,看他那行事模樣哪里是給他找媳婦,簡直是給他找個玩伴?!边€不一定能玩到一起! 年貴妃掩袖笑起來,弘晝也真是每天都在到處玩耍,把太后的座鐘拆了幾回了。就是弘歷,卻是個風流孩子,他和他書房里侍奉的一個姓高的宮女兩人好上了。年貴妃不是嫡母也不是生母,沒必要主動說破這個。就讓人把自己這幾日畫的畫端來:“這是妾這幾日的消遣,您給點評一下?!?/br> 雍正身上的文藝氣息冒了出來,高興地說:“哦,朕倒要看一看?!?/br> 他想起前幾年和弘陽一起畫的行樂圖,覺得現在還可以再畫一組。 這次畫什么主題好呢?上次是畫給老爺子看的,每幅畫都有主題,如今是畫給自己看的,卻覺得不好選定主題了。 要不這次畫一張全家福? 他覺得這主意不錯,臉上洋溢著輕松和喜悅,對年貴妃說:“你這畫不錯!” 第559章 始知難 年貴妃和他說笑了幾句,看著他心情好,就小聲說:“自從我哥哥年羹堯從四川回來,如今也沒合適的差事,聽說外面現在很熱鬧,各處都需要人,您看要不找個地方打發他?” 雍正問:“翰林院那地方還不合適嗎?那都是為國育才的地方,再清貴不過了?!?/br> 要說為國育才這話也對,下面的寒門舉子進入翰林院后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如何學治國,通過學習經典了解朝廷的運行規則,但是如果是高門大戶出來的膏粱子弟,他們隨著父兄見識過,從小耳聞目睹,壓根不需要再學,都是直接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