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書迷正在閱讀:[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康熙說:“回去吧,好好想想,這天下還是好人多的?!?/br> 海棠笑著應下,就說:“兒臣送您回去吧?!?/br> 康熙希望她真的能想開,有的時候別人再怎么說都沒有,只有自己經歷了頓悟了才會刻骨銘心。 晚上回去,海棠躺床上,鹽寶趴在門口,屋子靜悄悄的。海棠在回憶自己從年前到年后這段時間的行動一直沒什么成效,也確實有不信任人的原因在。 她嘆口氣,很想爬起來重新把自己眼下的優勢劣勢給列舉出來仔細分析。然而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現在很疲憊。所以好半天用理智控制住了自己要爬起來挑燈夜戰的沖動之后,閉上眼睛開始數羊。海棠想著自己白天睡過了晚上很難入睡,沒想到數羊數了一小會兒就睡著了。 接下來的幾天就沒有前面幾天那么忙了,在園子里搭了戲臺,江南有名的昆戲班子來唱戲,作陪的自然是前幾天見過的那些女人。 大家其樂融融,互相吹捧奉承。江南的富商們使盡渾身解數想要延長康熙留在揚州的時間,一方面積極安排游玩,另一方面又開始對皇帝身邊的人游說。 游說簡直是不計成本,金銀玉器都往園子里堆。這些人早在去年就已經在京城打聽了隨行人員的喜好,自然在送禮的時候投其所好。 十四為這事跑來找海棠:“姐,今天我身邊的趙有錢跟我說有人要送我一匹馬,還是千里馬,只要我幫他們一個小忙就行,比如說讓我拉一回肚子,比如說裝兩天風寒……” 話沒說完海棠的眉毛已經擰起來了,跟身邊的小李子說:“去,傳慎刑司的人把趙有錢給摁住打一頓。他是干什么的?怎么什么話都往主子耳朵里傳?存的是什么心思?” 趙有錢就跟著十四,這個時候嚇得渾身瑟瑟發抖,趕快趴在地上請罪,海棠也不搭理他,直接一指頭戳到了十四的腦門上。 “汗阿瑪千里迢迢來這里不是來玩兒的,某幾天干某些事兒那是早就計劃好的,接下來一站就是去杭州,杭州將軍和八旗駐軍等著呢,若是祖母身體不好,在這里停兩天倒沒什么,你身體不好汗阿瑪一來是不會停,二來是往后不會再帶你出來,孰輕孰重,你自己考慮去吧。你也好大一個人了,那些人想的什么你難道不知道?這就是被人家當槍使呢!” 十四揉著自己的腦門:“jiejie你不要生氣,我知道的,我來找jiejie說這事就是氣不過,那些人就是看著我年紀小才這么糊弄我,我來這里是求jiejie給我出氣的!” 海棠哼了一聲! 這時候外邊有人來了,小李子進來說:“主子,慎刑司的人來了!” 說完之后看了看趙有錢,心想這大兄弟完了,別以為格格打了他這事兒就算完了,回去之后娘娘也不會饒了他。 趙有錢也知道自己這下犯了大忌諱。趕快辯解:“奴才見各位爺們兒都收了禮,想著沒什么大礙。就算是收了他們的禮,不給他們辦事兒又能怎么樣,這些人難道敢上門說理嗎?格格,奴才再也不敢了!” 海棠看了看十四,十四就是要借jiejie的手嚇唬嚇唬這太監,有時候年紀小,身邊的人在無形之中就會對他陽奉陰違。他要讓這些人知道,能罩著他們的也只有自己,往后必定會對自己俯首帖耳。 十四對著趙有錢哼了一聲:“爺最煩有些人打著為爺好為爺著想的旗號替爺拿主意,念在你這是初犯,就不重罰你了,出去領五棍,就說你打碎了東西賞你的,再有下回,爺也保不住你了,直接把你交給慎刑司拉倒?!?/br> 趙有錢趕緊謝恩,海棠就把十四身邊其他人叫了過來,正詢問送禮的事兒呢,十三過來了。 十三坐下乖巧地說:“弟弟到jiejie這里躲一躲,這幾日有不少人在弟弟耳邊嗡嗡亂說,可煩人了?!?/br> 十三阿哥名義上是德妃的養子,此刻都已經坐到面前了,海棠自然要罩著這弟弟。 “行了,這事我知道了,你們年紀小,不知道人心險惡,外邊的人哪有什么敬畏之心,不給他們點兒苦頭他們是不會老實的。都出去吧,這事兒我替你們辦了?!?/br> 十三沒動,十四撒嬌:“jiejie帶著我們唄,我們也要學一招?!?/br> 海棠哭笑不得,就跟身邊的小李子說:“我記得揚州這邊最多的是鹽商,這回送禮游說鹽商就是主力。叫花善跟那個去曹寅曹大人跟前請安的董姓鹽商說,把……” 海棠說到這里看了看剛被打了五板子回來的趙有錢。 趙有錢趕緊把幾個名字說出來了。 海棠又看了看十三阿哥身邊的人,這些太監也說了幾個人名。 海棠接著說:“新任巡鹽御史劉大人正想大展拳腳,就說我說的,讓董姓商人想法子把這幾家的事兒捅給劉大人?!?/br> 巡鹽御史真有這個職位,明朝有四位,清朝有六位,在鹽產區收稅,等青海鹽歸朝廷管轄后,青海也會有一個巡鹽御史駐守。 這個職位上的人一般是皇帝身邊的親近人,多是內務府的包衣出任。所以這鹽稅的歸屬有時候真的說不清是去了戶部的國庫還是內務府銀庫。之所以這么說,就看當屆的戶部尚書夠不夠強硬了。如果這位尚書大人能和內務府大臣硬剛,這鹽稅就入國庫,如果軟了吧唧的,內務府就不會客氣。 明朝時期這個職位就凌駕于諸多衙門之上,存在任期過短,權力缺乏制約和身份不明確幾項大問題。到了清朝之后這個毛病仍然沒有改變過來,所以鹽商通過勾結巡鹽御史致使鹽稅很難應收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