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書迷正在閱讀:[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FGO同人] 成為神羅戰士后他叛逃了、[綜漫] 甚爾貓養成日記
想起塞外達坂城上看到的夜色,再身處自己園子里看到的夜色,她感慨萬千,然而心里到底沒詩人的靈性,不能脫口而出一句發自肺腑的詩詞,甚至連拼湊都湊不出來,讓她覺得真話很難說出口。 馬車從道上走過,轉到前院,出了大門,大門外面還有兩層院子,這兩層院子的房子里住滿了侍衛和一些在此侍奉的宮人。馬車連著出了幾道門,此地侍衛是海棠門下的旗人,站在大門前等候海棠離開后關上大門,海棠勉勵他們幾句,放下了車簾出了園子往暢春園趕路。 沒一會到了暢春園,剛下車,御前梁九功的徒孫跑來傳信:“格格,皇上等您用膳呢?!?/br> 海棠就往無逸齋去。 康熙歪在炕上看書,看到海棠回來就扶著宮女的手下了炕:“走,吃飯去?!?/br> 今日康熙的飯搭子是海棠,父女兩個坐在一起,康熙吃的少,不停的給海棠夾菜:“多吃點,太后都說你瘦多了?!?/br> 海棠說:“現在是吃什么都不胖?!?/br> “跟你四哥一樣吃了不胖,你看他瘦的,身上沒丁點rou,把你額娘著急的沒法子,變著法的給他補,他吃的少,還不愛吃rou,挑食的人就是胖不了,比比你五哥,你五哥那是瘦不下來,現在看著都發福了,再過兩年都超過朕了?!?/br> 海棠笑起來:“我五哥吃席多,席上都是好東西?!?/br> 康熙動了幾筷子就不吃了,還時不時的夾菜給海棠。宮女端著茶送來,他放下筷子接了茶盞,剛掀開蓋子,茉莉花茶的香味極為霸道的沖了出來,這股子香非常好聞。海棠瞬間喜歡上了,跟宮女說:“給我也來一杯?!?/br> 康熙慢慢品著茶,看她狼吞虎咽風卷殘云的配著菜扒了兩碗米飯,桌上每樣菜都被她夾了一遍,幾十道菜每樣吃點就飽了,更加上兩碗米,就忍不住說:“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你雖然不是小子,你這飯量放到一般人家,這吃法也真能把老子吃的發愁?!?/br> 海棠漱口洗手后把自己的那碗茉莉香片接到手里,打開蓋子問了問,然后喝了一口,高興的說:“香!其實吧,當老子的不管是為了吃喝還是前途都為孩子發愁,咱們家雖然不為吃喝發愁,但是您該愁的一樣沒少,甚至更多。今兒安親王府的八嫂子突然來了,宴席上沒頭沒尾的說了正白旗,說扎拉豐阿是正白旗的小伙子,讓我跟他雙宿雙飛,兒臣想著又讓您cao心了?!?/br> 康熙輕笑一聲,跟海棠說:“品茉莉香片別一口喝下去,要在口中含一會,讓這股子香氣從鼻子里透出來,余香在口舌中彌漫,再緩緩咽下。 這些老王爺的心思朕是知道的,都怕時間長了你將他們取而代之,自然是想把你往正白旗推,正白旗以前是多爾袞的正白旗,雖然如今是朕親領,到底是和兩黃旗有些不對付,日子過不到一起去。你怎么想的?” 海棠把嘴里的茶水咽下去:“去哪兒都行!兒臣無所謂?!?/br> 有本事的人自然是哪兒都去得,康熙就喜歡海棠這自信的模樣,康熙也相信她去了任何一旗不出幾年就能擠兌的老旗主沒立足之地??滴醮蜷_茶碗蓋子聞著茶香,跟海棠說:“正白旗是盼著你去,朕前幾日也想著讓你去,可是如今有些猶豫?!?/br> 海棠睜大眼。 她沒想到正白旗居然愿意跟她。實際上想想就能想通,海棠如今是有本事有爵位,京城如今只有六家世襲罔替的王府,勇憲郡王府是第七家世襲罔替的王府,她開拓有兩塊土地,已經是功勛卓著的宗室王了。 正白旗第二任旗主是多爾袞,那也是功勛卓著的人,多爾袞之前是努爾哈赤,跟著這兩代旗主,正白旗沒少撈好處,他們想找個強勢的旗主再跟帶著拿一波軍功。 畢竟有眼睛的都看到了,前年各王府把一些貧寒旗人分給到了勇憲郡王府,今年這些人都在西北落腳,在南疆遍地開花,雖然如今是過渡,一兩年后吏部從新選派官員,就是這些人將來從南疆撤出來,也是有官身的了,全國各地哪里都能去任職,這就是跟對主子的好處,有個好主子罩著想出頭容易多了。 所以正白旗的人就跑到康熙跟前表忠心,嘴上表示皇上永遠是旗主,他們就想找個能管事兒的王爺給他們撐腰子,主要是他們和老對頭鑲黃旗有點矛盾,需要有個出面的人替他們爭取公道。 而且這群人態度很迫切,積極追著康熙表忠心,就想把海棠給拉到正白旗去。除了正白旗很熱情外,其他幾旗表現的很安靜,安靜到巴不得康熙想不起來他們,盡管如此,康熙看安親王一系極不順眼,就想把海棠塞到藍旗去。 這就康熙猶豫的地方,到底是讓海棠去歡迎她的正白旗還是去鐵板一塊的正藍旗?去了正白旗等于如虎添翼,去了正藍旗就能取而代之,都有好處,康熙猶豫的地方就在這里。 康熙就問海棠:“正白旗和正藍旗,你想去哪里?” 第193章 臨大事 海棠想了想,自己去哪里都合適,但是自己不能說,這是為了事后不被翻后賬。 她故作思考了一會,就說:“茲事體大,不僅要考慮當下,還要眼光放長遠,日后兒臣不在了,之后的子嗣又會產生什么影響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要是這個問題您二十年后再問,兒臣說不定能答上來,可是兒臣這時候年紀小,就是再聰慧也沒什么經驗,就不敢亂說,就怕現在說錯了卻因為時間尚早看不到影響就辦了,萬一走上一條錯路一直錯下去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