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獵人同人] 開在黑暗的水蘭花、[綜漫] 光之戰士無所不能
等她說完,竟還提議說讓迎春好好休息,他們去外頭坐坐。 當著迎春的面,賈元春拉走四貝勒爺,甚至當著她的面,拉著四貝勒爺下棋喝茶。迎春悶悶得睡在被子里,哭都不敢哭出聲,只默默得流著淚,有為自己委屈的,也有為大老爺委屈的。 這就是所謂的皇家么?這就是所謂的關系親厚么? 劉嬤嬤看得眼睛都冒綠火,恨不得弄死賈元春這個賤婢。 這賤婢哪里還像個大家閨秀,如今瞧著跟個爬床的丫頭有何區別?若是貝勒爺愿意,她說不準能在外頭小榻上服侍貝勒爺,能完全忘記體面為何物。 四貝勒當然沒有要她服侍,也不可能要她服侍,不過她手中的銀子,有一半是賈赦的,他必須拿到手,免得到時候那人寫信罵他私吞。 賈赦沒死,他收到過那小子的信。 那小子的船上有他心心念念的保命毒香,據說那毒香的解藥也是一種香,卻要聞上三日才能見好,而且必須提前聞過才能預防中招,若是沒能提前聞,即便后頭拿到解藥,病一場也在所難免。 那小子還把毒香和解藥給他一并送來,也不知是炫耀,還是單純想要給他分享。 不過那香的確厲害,有強烈的致幻效果,還能讓五臟六腑開始灼燒,中毒半月以上基本無藥可解。 他關心賈元春除了銀子外,還想看看迎春的性子是不是真的安分能忍,會不會因為地位的變化產生后患,這也是他告知福晉暫時不管她的原因。 若這孩子若真如此,放福晉身邊倒也合適。 四貝勒爺雖然會看在賈赦的面子上好好養著迎春,但也只是好好養著,他不可能為了賈赦并不怎么在意的閨女,讓他自個后院完全亂掉。 若是迎春不安分,他大不了圈個地,讓福晉好生照料她也就是了,他四貝勒府不缺錢也不缺地。 正因為他的算計,賈元春失去了原本的方寸,變得渴望得到他的關懷,用不了多久,便會親自送上銀兩,隨后他就不用再在這個蠢女人身上花費精力。 不過這一個多月看下來,四貝勒爺有些懷疑迎春的血統!將門女子竟也有如此軟弱可欺的,福晉讓她不收拾,她就這能忍這么久沒動靜,這樣下去,賈元春這個蠢女人都能登堂入室鳩占鵲巢了。 皇家的人多大極懂人心,尤其是吃苦過受過罪的皇子,為了父親一丁點好感,能做出任何瘋狂的事來。 所以,四貝勒爺跟賈元春下完棋,沒如她所愿招她服侍,也沒為她如今的處境多說一句,他卻會給賈元春希望,偶爾一聲問候,偶爾一個關心的眼神。 賈元春的思維,已經被他幾乎逼到頂點,只需要一個提點,她就能完成她該完成的任務。 四貝勒爺不耐煩繼續下去,扔掉棋子重新回到內屋,恰好瞧見無聲哭泣中的迎春。十歲不到的孩子哭起來特別可憐,眼睛紅通通的不敢看他。 坐在床邊,四貝勒爺并不嫌棄她,親自給她擦掉臉上的淚痕,這樣的接觸,算是第一回肌膚之親。 迎春愣愣得看著他,不明白他為何如此。 賈元春站在他們身后,嫉妒得眼睛都發紅,若是視線可以傷人,迎春被四爺擦過的地方老早就全是孔洞。 “別多想,你父親跟爺一場,為爺犧牲,只要有功勞,爺不會虧待你的?!彼臓斆嫔珳睾?,跟哄孩子一樣說著,可功勞二字,卻著重點清。 賈元春的耳邊,也只剩下功勞二字,她也想被爺如此對待,她也想擁有極高的地位,她跟迎春不一樣,她身份夠她可以做側妃。 那二十萬兩銀子對四貝勒府而言,想必也是筆不小的數目。 眼角都能看到想看到的東西是皇家的特權,四爺還在安慰迎春,卻沒忘關注賈元春,瞅見她突然擰緊的拳頭,嘴角邊勾出點點笑意。 明日,他可以去翡翠閣,讓母妃給他的格格們伺候了,想必到了那時,賈元春該有所決斷。 金陵賈府老宅中,邢氏和王熙鳳還沒具體說明大老爺的吩咐,史家三老太太主動奉上一份準備已久的名單。 這份名單上列舉了史家當官的沒當官的年輕子弟,甚至還簡單描述這些人的擅長和不擅長之處。 史家人比較憨直,并不擅長強迫人,也不像賈家老太爺們那般苛求上進,名單已給,接下來的事并不管也不太過上心,賈赦想要用便用,不想用也不會抱怨。 這樣好應付著實出乎婆媳二人意料,邢氏原本還覺得又是一場硬仗,結果人家從頭到尾和和氣氣,并不怎么倚老賣老,也不怎么仗著身份欺壓小輩。 邢氏對這樣的史家三老太太頗為尊敬,這樣慈祥又閱歷身后的老人家,誰都會給予尊重。 要是像賈家三老太太那副嘴臉,邢氏是打心眼里不喜歡她,尊敬她不怎么可能,最多給點面子情。 別說那三老太太,連三老太爺邢氏都不怎么喜歡,原本都是一家子親戚,四老太爺五老太爺和九老太爺都擺明站在大老爺這邊,三老太爺竟還沉吟不決,弄得旁的人也不好表態。 不僅如此,這人還總讓他們保持家庭和睦,卻不說賈政的不是,好像他們大房做得不好虐待了賈政一樣,好似她們大房得了爵位就做錯很多一樣。 雖然邢氏是小門小戶出生,可也知道正常人家的次子不會跟賈政一樣,時刻想壓在嫡長子頭上,要嫡長子順著謙讓他,長輩們更不會要求嫡長子謙讓他,而是該規勸次子做好自己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