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但是轉念一想,后期嬴政的情況又比昌平君和昌文君好一點,至少嬴異人在臨終之際是將王位傳給了嬴政,而不是他寵愛的成蛟,甚至為了讓嬴政坐穩王位還將自己的恩人兼好友呂不韋拉上馬,推到前臺成為擋箭牌,這一點就比楚國的那一位強上百倍。(呂不韋:別提那個混蛋,想起來我就來氣!暴躁臉.jpg) “所以王上,請給罪臣一個機會,讓罪臣將功補過,罪臣要將他們楚國欠大秦的東西都還回來,不然臣死不瞑目?!?/br> 終于將話題講到了這里,嬴政的表情也略有松動,聽了大半天,坐了大半天,他等得就是這句話!看來自己之前果然滅有聽錯,昌平君和昌文君確實是有了對楚國出手之心,甚至說是想要滅楚之心。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因愛生恨嗎??? “叔父,對于楚國的想法,你們詳細講講吧!”可算是講到正題,嬴政也不想聽別的了,開口就讓昌平君將計劃和盤托出。 “喏?!?/br> 昌平君也不含糊,經過剛才和昌文君的復盤,他們的腦中自然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計劃,因此面對嬴政的詢問,他們自然也不帶怕的全說出來。 之前就說了昌平君和昌文君將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而他們泄露的都是什么呢! 薯蕷、玉米、棉花以及水泥,因為玻璃和瓷器的制作過程極為復雜嚴謹,所以哪怕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沒弄到手,不過有了之前的幾樣,也足夠楚國那邊吸收了! 可是問題就出在上述這幾樣上面。 薯蕷、玉米都是糧食,而且還是高產糧食,正常來說有了這種高產糧食,無論是哪國的黔首都不會繼續挨餓??墒墙洸骄{查,楚國那邊的黔首并沒有因為有了高產糧食而不再挨餓,甚至挨餓的人還更多了!因為貴族們根本就不會讓這種高產種落入黔首的手中,就算是有也被強制收走了,以至于種植高產糧食的黔首反倒是比種植普通菽粟的黔首死的更多,還是餓死的! 至于楚國貴族們為什么要這么做,昌平君推斷是他們想要防范大秦出兵,所以打算屯糧。 但奈何誰也沒想到大秦竟然會忍了七年都沒出兵,導致他們所屯的糧食都放壞了也沒有用武之地。而他們這種行為在黔首的眼中就是,這群貴族寧可將高產的糧食放壞也不給快要餓死的黔首們吃,簡直不是人! “就連棉花和水泥也是如此,所販賣的錢財全都被楚國上層包攬,黔首是一點好處都沒分到。不止如此,甚至還有不少人因為種植失敗或者浪費水泥等原因喪命,幾年積累下來楚國黔首對楚國上層的憎恨如何可想而知,”昌平君慢條斯理的說著,對著面上沉思的嬴政繼續道,“如果臣再將大秦黔首的生活情況透給楚國黔首們,王上后果如何想必也不需要臣繼續說明了吧!” 不用了,確實是不用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嬴政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這不就是2.0版的魏國嗎!如果cao作得當的話,確實可以如昌平君所說的那樣,不用他們大秦浪費一兵一卒,就可以重現大梁淪陷的高光時刻,收下楚國的大片土地。 而且哪怕最后楚國真的淪陷,這件事也怨不到秦國身上。 畢竟秦國可是真正的苦主,無論是薯蕷、玉米還是棉花都是秦國的機密,被楚國偷取可不是他們所愿。最后落得那種下場,也是他們楚國的貴族貪得無厭,被本國黔首記恨的結果,秦國從始至終都是受害方,就連收復楚國的大片土地也是因為楚國先不仁在前,秦國只是想拿回自己的損失而已。 這么一想,嬴政的大腦就興奮起來,之前他還想著利用商人去到楚國搞經濟入侵,現在看來昌平君的做法要比商人更加靠譜,也更加穩妥。畢竟利用商人去楚國搞事,怎么說都會留下痕跡或者說把柄,可是如果運用昌平君的辦法,大秦怎么做都情有可原,因為大秦可是實打實的受害者! 怎么報復回去都不過分,而且如果讓大秦去收下楚國的土地,說不定還會受到楚國黔首的爭相支持,眾望所歸。 越想越覺得其中有戲的嬴政,也不再板著臉,而是雙目炯炯有神的看向侃侃而談的昌平君,說道,“叔父的想法不錯,寡人也頗為贊同。如此辦法,寡人可否將這件事全權交給叔父去辦呢???” 嬴政這是想讓昌文君表態了,或者說是打算給他一個機會。 聽出嬴政言下之意的昌文君自然不會拒絕,因為這本就是他的目的,所以在嬴政問出口后,他趕緊拉著昌文君一起跪下,朗聲道,“臣不敢受王上委托,此本就是臣之過矣,臣定當竭盡全力完成?!?/br> “如此甚好,如果此事半成,寡人恕爾等無罪?!?/br> “多謝王上開恩?!?/br> 將命令下打完,嬴政便離開了。 不久,昌平君也開始拔刀霍霍向楚國。 第121章 項氏一族 楚國發生暴亂了,非常嚴重的那種。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把這種暴亂當真,因為引發暴亂的人都是一群在泥地里打滾的黔首,在貴族人的眼中就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賤民,認為這群賤民就算聚集起來也沒有用,只要派兵鎮壓殺掉就可以了。 可是他們估計錯了,這群暴亂的黔首當真難搞的很,幾次鎮壓都沒有用,且依舊頑強的佇立在那里。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因為暴亂的群體本身就是貧苦黔首出身的緣故,所以在貴族派兵前來的時候,那群人就隱藏在當地黔首之中,又由于鄉里鄉親的都有著血緣關系,就算有外人詢問大家也都是統一口徑一問三不知,這就導致每次來鎮壓的軍隊都是白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