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這有什么沒想到的,那孩子就是心善,不心善的話之前她能領著成蛟一起建功嗎,那時候的成蛟是什么樣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她在意扶蘇,愿意為扶蘇如此cao心安排,這也是扶蘇的機會,算是好事?!比A陽太后抿了口茶,慢條斯理的道,“而且看雍城公主那個樣子,想必政兒也已經知曉,單沖這一點扶蘇就比成蛟強了百倍不止,要知道當初的成蛟可從來沒有入過先王的眼,你應該高興才對?!?/br> “祖母說得對,是這個理,楚姬知曉接下來該怎么做了?!比A陽太后都把利害關系說的這么明白,就算是個傻子也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更何況楚姬她并不是傻子。 這是雍城公主給她們的人情,她們得認。前朝如何她們不管,但是在后宮這邊,雍城公主在她們心里待遇和地位必須得再提一個檔次了! “還有找機會跟昌平君和昌文君說一下,給扶蘇找啟蒙老師的事不用他們cao心了,到時候生出誤會就不好了!” 想到前朝那兩位越來越多的小動作,華陽太后就是一陣皺眉,想用扶蘇老師的身份結交儒家壯大楚系,虧他們想得出來。大秦是法家主事又不是一兩年了,地位豈是能讓儒家隨便動搖的,就算政兒最近閱覽儒家典籍又如何,秦昭襄王面見荀子并贊同他的思想后,不也沒多做什么嗎,真不知道那兩個是怎么想的,連主次都分不清嗎??? 而且楚系現在是什么情況,后宮有她這么一個太后坐鎮,大秦長公子也是楚女所生,前朝左右丞相是楚系下一任領頭人,如此看來說楚系是大秦頂尖的勢力都沒錯了!他們還想繼續往哪里努力,難不成還想逼宮不成! 這時候他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低調行事,前車之鑒呂不韋都已經成為教書老師的頭目了,昌平君和昌文君還想步上他的后塵嗎??? 越想越氣的華陽太后眉頭緊緊皺了起來,突然一拍桌子怒道,“算了,不用你通知了,下午讓昌平君和昌文君進宮直接來見我,我親自跟他們說!” 被突然發火的華陽太后嚇了一跳,楚姬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小聲應道,“我知曉了,還請祖母消氣?!?/br> 見楚姬這樣,華陽太后也不好再說什么重話,而且本身這事也跟這孩子沒關系,“安心,我不是在沖你發火?!?/br> “哦……” 第109章 拜師點心 扶蘇是個乖小孩這個說法可不是雍月信口胡謅,因為這個孩子本性就是如此。 當雍月領著扶蘇坐上馬車的時候,就尋思著給扶蘇出點主意,讓他在荀子面前不至于失禮。因為不清楚楚姬那邊都教過這孩子什么,所以雍月決定自己先問問做個心理準備,也讓心里有點底。 結果這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雍月只是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就得出個驚人的答案。 原來楚姬那邊是什么都沒教給扶蘇,甚至于扶蘇從小長到大都是這孩子在自由成長,楚姬除了日常關心這孩子之外什么都沒教過他,簡直不可思議。誰家小孩子是這么教養的啊,楚姬這是在放羊嗎??? 然后雍月就開始猜測楚姬楚姬為什么會這么做的原因…… 估計這就要歸功于失敗典例的楚美人了。 因為被楚美人從小嬌生慣養,成蛟從小就是一副‘嬌橫’的樣子,記住是‘嬌弱’的‘嬌’,不是‘驕傲’的‘驕’,一點擔當沒有不說,最后連王位都心甘情愿的拱手讓人。別說秦王室了,就連楚系那邊自己都沒覺得這樣的公子能肩負重任。 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扶蘇步上成蛟的后塵,楚姬吸收了楚美人教子失敗的經驗,不敢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扶蘇,只等著扶蘇再大一點后讓父親或者叔父找個靠譜的老師教導,預防扶蘇因為自己之故成為敗者。 所以等到雍月在馬車上考校扶蘇的時候,這孩子就是一問三不知,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未來要孝順老師,聽老師的話…… 好像察覺到某種歷史真相的雍月:“……” 想罵人,特別想的那種,而且還要罵的很臟! 楚姬啊,過猶不及懂不懂,知道你是吸取失敗經驗才這么教孩子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毀了自己親兒子呢! 也就是扶蘇是個真乖小孩,并沒有因為沒有父母教導養成壞習慣,不然雍月都沒臉將人往荀子的面前送??夹M攴鎏K后,雍月長長嘆了口氣,尚且才六歲的她陷入了教育孩子的憂郁中,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囑咐扶蘇點什么好了,只能放棄且讓他自行發揮。 不過話又說回來,扶蘇這樣也好,如此這般的放羊般教育,等一會兒面前荀子的時候,說不定當真有意外收獲,畢竟扶蘇是真的很乖很善良??! * 馬車漸漸行駛到了咸陽學宮大門口,雍月望著眼前的大門,突然就有種要送自家寶寶上學的既視感。瞅了一眼被自己拉著手的扶蘇寶寶,雍月品了品之后,發現好像自己確實沒有感覺錯,遂清楚了自己腦內亂七八糟的想法,大義凜然的領著扶蘇進了大門。 等進了大門才發覺哪里不對勁的雍月:“……” 哎,又不是進龍潭虎xue,自己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然后見到荀子后,就是雍月在旁圍觀,荀子考校扶蘇的時候了。 因為扶蘇年紀還小,所以荀子也沒想著去問他什么大道理,而是通過一些小故事來考驗扶蘇的品性。這也是荀子一開始就想好的,雖然是大秦長公子,但是到底還是個三歲的奶娃娃,學識什么的并不在他考校的范圍內,畢竟那都是可以事后教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