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這群上門拜訪的老臣也沒說什么利益不利益的,而是上來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什么王上與長安君同父異母乃是競爭關系,長安君如此作為定心圖不軌,只是他們身份不便跟王上去說這些家事,難免有爭心奪利之嫌。所以才有想請先生出山為王上敲警鐘,也算是全了君臣之誼。 沒想到天降大病的某人:“……” 勸諫啊,這事他們儒家弟子最喜歡了! 古有云,文死諫武死戰。 身為儒家弟子誓死勸諫王上,豈不是一樁美談,說不定還能名垂千史呢!至于可能會死這件事,此人到時完全沒放在心上。這群人不是都說了嗎,長安君跟秦王政乃是同父異母的關系,天生的對立立場,他那番話又是在為秦王嬴政著想,所以哪怕為了安撫人心,秦王也不會殺他!而只要這次他保住了性命,那等待他的絕對是未來數不清的機遇。 沒錯,就是這么自信! 然后這個傻子就頭鐵的上了,結果可想而知,成功的成為嬴政第一個出氣筒。 “平安君成蛟乃寡人至親兄弟,爾等挑撥離間離間王室兄弟情義是何居心,狼子野心豈是要寡人送之與你!” 嬴政當朝發火是眾人始料未及的,就連楚系之首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愣了愣,不過這兩個人也反應快,提到成蛟的名字他們就明白這是有人在拿平安君當伐子戳他們楚系呢!這誰能忍,敵人都欺負到頭頂上了,他們要不表態就真被人當鵪鶉了! 所以就在嬴政先行一句怒斥后,作為丞相的昌平君和昌文君接過了接力棒,繼續對著那個儒家之人輸出,交接的簡直是絲滑無比。 擼袖子就是上,誰怕誰??!jpg 昌平君和昌文君也不傻,知道這人是被拿槍使了,所以在對他輸出的時候也注意沒有提他儒家弟子的身份,而是全方面輸出他本人的蠢,然后在含沙射影一下他背后的那些人。先是被王上罵了,后又被左右兩個丞相輸出,饒是此人以做好心里準備,此刻他也懵逼了! 等等,這情景是不是不對勁,你們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說好的先王子嗣是敵對關系呢,你們怎么這回怎么變成統一戰線了!越想越覺得哪里不對的他,趕緊將求助的視線投向自己去他家拜訪的幾名老秦大臣,然后這一動作就被在場的所有官員眾人都注意到了。 喲吼,狼人被爆了! 這回就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官員,現在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說起來也是好笑,被這名傻子求助的幾名老臣,昌文君和昌平君也認識,就是之前沒事捅咕平安君出宮開府的那幾個人。都是在一個朝堂上混的,誰不知道誰啊,他們肚子里的那點小九九就差擺在明面上了。之前他們楚系一脈不發作是因為這群老秦大臣有理,畢竟將近成年的先代秦王公子依舊住在宮中確實影響不好,可是現在……呵呵…… 今天不把這群老不死的臉皮撕下來,他們就不配坐穩左右丞相的位置。 再怎么說都是成蛟都是他們這群人看著長大的孩子,就算這孩子傻了點笨了點做事無厘頭了點,但是也不代表他們可以允許其他人隨便欺負成蛟這孩子。正好這次秦王嬴政已經先替成蛟開口訓斥,算是給他們打個定心針,接下來就算欠嬴政一份人情,他們也不能放過這幾個老不死的!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這時候就算老秦人代表王綰和馮去疾都不愿意管了。 這群人當真是干啥啥不行,惹事闖禍第一名。王綰和馮去疾早就跟他們說過別動長安君,別動長安君,王上跟平安君的關系是真的好,并不是他們以為的面子情,早晚會翻臉。人家長安君為了讓當今王上坐穩王位,威脅楚系跳河入水一事眾人皆知,結果你們這群傻子就當不知道,還非要去扒拉這位,差點害得他們也跟著坐冷板凳。 后來被王上厭棄也不知道收斂,還緊抓著長安君不放,就算想要算計水泥方子也沒你們這么找死的,而且那方子也不是長安君的,正主可還在呢! 哪怕耍小聰明在這上面只提了長安君又如何,別忘了這次修路可也有雍城公主一份功勞在內,你們扒拉長安君就是在扯雍城公主的后腿,這雍城公主怎能不知曉。那位雖然年歲不大但是單從她與秦王政一個肚子里出來的身份,就知道這位也不是省油的燈。 還記得幾年前血染匈奴草原的那件事嗎??? 那就是雍城公主的手筆,只是幾顆琉璃珠子,就算計著整個胡人之地互相殘殺血流成河,連帶著周邊諸國都消停了好久!要知道那時候的雍城公主不過才兩歲大點,心機計謀就已經如此深沉,這才幾年你們就把雍城公主的手段忘了!當真是記吃不記打! 從昨天知曉雍城公主和平安君一起進宮的消息后,王綰和馮去疾就心中有數,他們這幾個老伙計是保不住了,雖然不至于會死,但是小懲大誡也是跑不掉的!不過這也怪他們蠢,連雍城公主手上的東西他們都敢算計,沒看見前丞相呂不韋都為此失了官嗎! 幾年前呂不韋雖然是自請辭官,但是其中要是沒有雍城公主的手筆,他們可不相信。呂不韋之前什么樣他們又不是沒見過,那就是把錢和權看得比眼珠子還重要的唯利之人。所有的轉變都是從去過雍城后開始的,也就是半年的功夫,呂不韋就選擇辭官隱退,傻子都能猜出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