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 在聽到韓非的話后,那一瞬間張良愣住了,而韓非可不管這些,而是繼續對著張良詢問。 “子房,我問你秦律有一條規定:有賊殺傷人沖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當貲二甲。這句話你怎么看?” 沒想到韓非會對自己提問,不過張良也不虛,想了想便中規中矩的低聲回答道,“秦法嚴苛,無事生非?!?/br> 換句話就是說,秦律管的有點寬,別人殺人時,連圍觀者也要獲罪,對圍觀之人來說根本就是無妄之災。 張良會如此回答,也在韓非的意料之內,不過他也沒生氣,而是又問了一句,“如果那個被殺傷的人是你,且你當時并沒有抵抗力,你還會這么想嗎?” 少年張良:“???” 少年張良:“……” 少年張良:“?。?!” 被韓非一句反問回來,張良有些語塞,隨即眉頭緊皺,“這……怎么可能?” “其實上,每一個當街被行兇者都是這么想的,”韓非伸手拍了拍張良的肩膀,嘆息道,“你還年輕,只看到了秦律如何懲罰的嚴苛,卻沒有看到這些律法背后的目的?!肚芈伞分械拿恳粭l都不是白白寫在上面的,而是經過了多方查證和改良,或許里面還有些許不足,但是讓我看來,《秦律》完全可以算是法家典籍?!?/br> 見張良神色迷茫,韓非便只能嘆息一聲后為他詳細解釋。 “或許你覺得這條律法對圍觀者不公平,但是你要是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條律法其實是在保護被行兇之人,讓他們可以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得以保命,而且幫助抓住行兇者的人還會得到官府的嘉獎,這在《韓律》里面可是沒有的?!?/br> 韓非頓了頓見張良還在沉思,便知曉他還沒想通其中關竅,遂又繼續說道,“你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為你我皆是貴族出身,出門便有隨從小廝跟隨,不懼怕這些。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世上,街上最多的人還是黔首啊,這群人身邊可沒有隨從和小廝,面對那種無處求救的情況,他們只能等死!” ‘死’字一出,張良就是瞳孔一陣收縮,瞬間明白了什么! “這條律法所表達的并不是表面想懲罰誰的意思,而是在保證黔首的生命,”張良不傻,相反他也很聰明,只要被人點破了迷帳,有些道理他自然而然的就懂了,“這怎么可能,不是都說秦國是虎狼之國,黔首苦不堪言……” “這就是你心中第二個誤解,我問你是誰說秦國是虎狼之國的?”韓非眼神犀利的盯著張良,再次開口引導他思考。 “是其他國家,是……”張良說到突然頓住,猛得抬頭看向韓非,“是非秦國外的貴族,他們是在誣陷秦國嗎???” “也不能這么說,雖然說是誣陷并不準確,因為造比他國律法秦律確實嚴格,不過其中卻有夸大其詞的意思。不過我想你也看出來了,《秦律》的內容的傾向性?!?/br> “是,”經過韓非多方提點,張良也漸漸明白,“因為對比起來《秦律》更加的公平,無論貧富貴賤黔首貴族只要有罪就有罰,有功就有賞。而那些韓地學子之所以推崇《秦律》,也因為如此,他們大多為黔首出身,他們想要的也只是這一點點的公平……” “你能想通這點真是太好了,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愛韓國,而是舊韓的律法政策有問題,他們之所以更加推崇《秦律》,也正是想要將舊韓之地治理好?!?/br> “多謝韓叔教導,是子房想錯了,吾這就去跟他們道歉?!?/br> “不急,此事明日再說也不遲,我現在還有其他重要的事要與你說?!?/br> “什么事???” “滅趙!” “???” 第90章 魏國滅亡 ——滅趙—— 韓非話音剛落,張良不禁全身一震,雙眼迸發出濃厚的恨意,低聲問道,“韓叔你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您以及打算現在開始進行了嗎?” “嗯……”韓非點了點頭,慢條斯理的喝了杯茶,目露寒光接著道,“前幾日秦王政下令準備攻趙,在那時我便決定出手了?!?/br> “韓叔你想如何做?”當韓非說他決定出手后,張良就知道韓非所謀之事絕不簡單,將復仇之事也放在心上的他連忙追問。 “想要攻趙必先攻魏。由于攻韓的原因,這兩國最近交往密切,所以一旦秦國攻趙,魏國那邊肯定會有動作。因此我向秦王提議先拿下魏國,之后再對趙國徐徐圖之,哪怕不真正將魏國滅掉,也要讓它之后再無分心之力支援趙國?!?/br> 張良也不是愚笨之人,在聽完韓非的講述后,就知道韓非在打什么主意,輕聲問道,“是因為那件事嗎?” “嗯?!表n非不可無不可的點頭,捏著茶杯的手指慢慢收緊。 張良說的那件事,其實就是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那件事。 是的,就是魏國聯合趙國,并不是大家想的趙國主動攻韓,魏國想要分一杯羹,而其根本原因就是魏國想要韓國從秦國那里換來的秦國機密——預防治理蝗蟲的辦法。 關于秦國機密的內容,一開始趙國其實并不知道,主要還是秦趙兩國最近十幾年結下死仇的原因。從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上下就對趙國異常防范,抓趙國探子時也秉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當然趙國也是如此。但是秦國對趙國防范,卻不代表它對其他國家防范,畢竟秦國還是需要其他國家輸送人才的。所以秦國與韓國交換機密的內容,就被魏國的細作探查到并傳回了魏國,也順便被魏國傳到了趙國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