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全場寂靜,齊齊搖頭。 因為雍城公主帶來的神跡太多,因此就算這群官員們再不相信,也不敢一口否決,而是等著治粟內史或者王上給他們見證奇跡。 對于眾卿的這個要求,嬴政自然一口答應,能炫耀自家幼妹的機會,他怎么能不放過,然后嬴政就從秦王五年剛見過雍月的那是開始說起。 我們站在王座下聽王上講那過去的故事。 聽故事的眾朝臣們:“……” 王上我們知道你很喜歡雍城公主,但是也沒必要從那么久之前開始講吧!我們只想知道薯蕷是怎么回事好嗎,不需要追溯那么遠! 然并卵,嬴政樂意,嬴政高興,嬴政就像從那時候講起,所以這群老臣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聽著。然后他們的表情就從剛剛的無語到現在的震驚不已。 “竟然是神獸送神糧,原來雍城公主每天領著的白虎就是神獸啊,我還尋思著公主怎么每天就領著老虎亂走,原來是神人領著神獸,是我狹隘了!” “沒想到神種的出現還有如此淵源,”昌平君摸著胡須也跟著感慨,然后又疑惑起來,“王上,既然兩年前就有神種,那為何現在才拿出來?” “因為神種的數量太少,怕有人故意破壞糧種,因為就算是畝產千斤的神種,寡人和幼妹也兢兢業業的培育了兩年,才種出如今這些種糧。那是一點都不敢馬虎??!” 這回昌平君以及眾大臣都不說話了,因為就算是他們也能猜得出王上的用心良苦。 他們大秦能有這樣國君和公主當真是國家大幸??! 第86章 韓非歸來 被稱為國之大幸的秦王政為了將神種的名聲徹底落實,還特意領著朝臣前往雍月的工業園區,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雖然嘴上說的天花亂墜,但只有讓他們親眼看見,才能讓他們真正相信。 對了,現在不應該叫雍月的工業園區,而是應該叫咸陽工業園區。 因為就在嬴政和雍月打算在工業園區種植薯蕷的時候,雍月就決定把這里上交給大秦,所以這里便不能再用雍月的名字了,誰讓她知曉她家政哥喜歡顯擺,在薯蕷成熟之后肯定會把人帶來參觀。 為了不讓咸陽工業園區里其他還未出成果的產業暴露出去,所以雍月只能忍痛割愛,將她兩年的心血上交政哥…… 為此感動不已的嬴政:“……” 哎,我家月兒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來到薯蕷試驗田,眾人還在疑惑這矮矮的植株怎么就畝產千斤的時候,嬴政就對著左右下令開始挖掘。 薯蕷的挖掘比想象中的要困難,畢竟薯蕷的根莖很長,而且根部直徑照比同薯科的紅薯土豆較細,稍有不注意就會挖斷,所以為了不想破壞薯蕷的根部,隸妾們只能卯足了力氣往深處的挖,爭取將薯蕷整個根部完整挖出。 而也正是因為薯蕷這樣特制,所以那怕地面上長出來的植株很少,挖出來的薯蕷也很可觀,只是挖了幾株,他們就收獲了不少成熟的薯蕷。普通植株的根莖本就不只一兩根,而薯蕷的則就更多了。 因此當跟隨嬴政和朝臣而來的內侍稱其重量之后,他整個人都哆嗦了,差點以為自己稱錯了。 “王……王上,這塊地共收獲1300斤……” 沒等這個內侍說完,另一邊田地的內侍又接著喊道,“這邊是1500斤?!?/br> “奴這邊是1430斤……” 然后又是其他喊畝產的聲音,加加減減算起來平均都在1300斤以上,最少的也1100斤。王綰和馮去疾震驚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連忙跑下地親自拿了一根已經挖出來薯蕷,掂了掂其中的分量。 “是真的,這是真的,這真的是畝產千斤的神種!” “天佑大秦啊,天佑大秦!” 在王綰和馮去疾動了之后,不少朝臣也跟著下田,幫著隸妾一起挖余下邊邊角角的薯蕷,滿身泥污都顧不得嫌棄,有些寒門出身的官員甚至忍不住放聲大哭。 在這個一遇到天災人禍普通黔首就會死傷一片的時代,這群人幾乎家家都有因為饑餓而亡的親人。他們不是沒有變賣家財,不是沒有向人借糧,也不是沒有求助老天,但是他們還是挽回不了他們親人的生命。 本以為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只有權貴才能吃飽飯,黔首奴隸只能餓肚子,所以他們只能不停向上爬,只要站在高位就能不再餓肚子。但是直到今天他們才知道,是他們想錯了,事實并不是如此,而是他們沒有遇見過像秦國國君這樣賢明的主君,沒有一個會為黔首吃飽飯而兢兢業業的君王。 “王上,他們……” 內侍總管張林微微向嬴政請示,看向那群王前失儀的寒門官員們,不知是否應該向前訓斥他們失禮。 “無礙,情有可原,隨他們去吧……” 望著田地里這群又哭又笑的官員們,嬴政長長嘆了口氣,對他們會有如此心情頗為理解。 嬴政雖是秦王孫,出身就是王族勛貴,但是在趙國為質的那段日子里,他也不是沒有受過饑挨過餓,有時的日子甚至還比不上這些寒門出身的官員。所以對于他們的心中所想,嬴政甚至有那么一瞬間的感同身受。 一時間嬴政仿佛回想起幼年時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幼年餓到肚子受不了去喝涼水充饑最后病倒的那段日子。 想到這里,嬴政望著下面的那群人,背在身后的手又忍不住緊握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