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如此甚好……” “多謝公主?!?/br> “麻煩雍城公主了……” 雍城公主打算給眾人科普上古故事,在場的別說儒法兩家弟子了,就連圍觀的先生老師們也湊了過來,荀子更是直接讓人散開個大場地,大家席地而坐安靜聽故事。 被眾人圍在中間的雍月:“……” 也就是大家都是席地而坐,自己是在中間,不然還以為自己是鴻鈞老祖,要給三千弟子講道授業呢! 她差一點就成圣了有木有!貓貓驚恐.jpg 咳,言歸正傳。 雍月小課堂開課了,什么課?洪荒故事科普課。 自盤古開天后,雍月又講了道魔之爭、龍鳳爭斗、鴻鈞成圣、三千講道、分發紫氣、巫妖大戰、女媧造人、女媧成圣、伏羲隕落、不周山倒、女媧補天、三清立教、三清成圣、西方教立……一直講到武王伐紂周朝建立才算結束。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能從各家各國的歷史記載中看到,所以雍月也不打算多費口舌,但單從這些故事中講的內容,就足夠屋內的這些人消化一段時間了。 怎么說呢,就挺有成就感的,她一個人忽悠了一群人,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也幸好她肚子里的墨水多,還能將故事完全的圓回來。 哎,為了拿捏儒法兩家,雍月也是很努力了呢! 只要這次將兩家的矛盾壓住,以后政哥治國想必會簡單許多,想想還有點小驕傲呢! 第71章 闡教截教 “為什么啊,這是為什么啊,為何老天如此不公,如果沒有西方和天道的算計,截教何至于此??!”還是之前那個最先崩潰吶喊的儒家弟子,這回他不崩潰儒法之爭了,而是崩潰三千紅塵客被渡西方,通天教主被困紫霄宮,。 想不到,這位踩法挺儒的弟子看起來還挺感性呢! “是因為功高蓋主吧!”對于這位崩潰的咆哮,一旁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斯給了他回答,“截教勢力過大,仗著是圣人的弟子無視天道、無視法規、肆無忌憚,所以才會被西方插足,被天道清算?!?/br> “說得好聽,元始天尊門下難道就沒有仗著圣人之名行事的弟子嗎???”另一個儒家弟子憤憤不平,指著李斯怒罵,極不認同他只點截教不提闡教的說辭。 “有啊,所以闡教不也被清算了嗎,十二金仙去掉大半,三代弟子全部上榜自由全無,就連副教主燃燈道人都叛教出門,這不就是代價嗎!”李斯幽幽的說著,看向對方的眼神也充滿無奈,“你與其在這里指著我罵,還不如想想儒法兩家之后該怎么辦?!?/br> “你什么意思?”被李斯盯著的弟子愣了愣,隨后擰眉反問。 “你不覺得現在儒法之爭,像極了故事里截教和闡教之爭嗎?尤其是我們兩家的創始人還是這兩個教派的創始人分身的轉世,你就沒察覺到這里面的問題嗎?”李斯說完又看向自家老師荀子,低聲道,“老師,我說的可有錯?!?/br> 荀子沒有說話,而是低頭沉思。 雍城公主雖然說只是講了個故事,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深意當真讓人震驚不已。先是龍鳳、再是巫妖,最后是闡截兩教,哪一個故事不是在告訴世人,功高蓋主、樹大招風、鋒芒畢露遭人忌的道理。這世間并沒有永恒,就連圣人鎮守的教派都被算計的分崩離析,更何況他們這群凡人。 這時候就算是荀子也不得不承認李斯的說法是對的,當今世上百家之中,屬儒家和法家勢力最大,隱隱有了當初龍鳳、巫妖、闡截的身影,想到故事中被破壞的靈脈、倒下的不周山、滅國的商紂。難怪雍城公主在剛進屋看到他這群弟子辯論時那么生氣,是因為擔心儒法之爭危害到秦國嗎???(雍月:你想錯了,我就是單純的嫌棄你們破壞了學校安靜的氣氛!貓臉嫌棄.jpg) 所以雍城公主跟他們講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給儒法兩家敲警鐘,讓他們引以為鑒嗎??? 想到這,荀子沒忍住轉頭看向了正在咕嘟咕嘟喝水的雍月,態度放得極低,輕聲問道,“雍城公主,您給我們講兩位圣人的故事,其實是想告誡我們,預防儒法兩家未來會和闡截兩教一樣湮滅于世嗎?” “……哎?!” 聽到荀子這么問,雍月自己反倒是蒙了,告誡什么啊告誡!她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讓儒法兩家不要總是針鋒相對,讓他們知曉兩家本為一家,讓他們擰成一股繩為大秦效力而已,哪里有什么告誡的意思?。?? 而且如果真要如此說的話,也就是最后闡截兩教的下場算是有一點擦邊,可是儒法兩家現在也沒有荀子說的那么嚴重?。?? 荀子腦內劇場:不能再爭了,否則兩家都玩完。 雍月腦內劇場:不能再爭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不能說雍月的想法不對,也不能說荀子理解的有誤,只能說不同的人對一樣的事有不同的見解。 見到雍月露出一臉‘你在說什么我聽不懂’的表情,荀子就知道自己可能想多了,雍城公主公主未必有那個意思。但是又考慮到雍城公主畢竟年紀還小,雖然知道這些故事,但是卻未必明白其中的深意,荀子反倒更加憂心儒家的未來,并且開始想怎么保住現今看起來勢大卻早已開始招風的儒家。 想到雍月到底是得天所授之人,其想法很可能跟上面(天道)的想法一致,荀子覺得如果儒家順應天命,未必沒有一線生機,所以便再次歪腰詢問雍月,“雍城公主,老夫有疑,不知公主可否能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