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書迷正在閱讀:[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紅樓同人] 紅樓太妃要躺平、[圣斗士同人] 冥界女王潘多拉
呵呵……全因李斯會擔心這傻白甜會一去不復返,被呂院長算計得被吃的一點不剩。耿直、沒心眼(缺心眼)、不長心同時還不長腦子,就沖這幾點李斯就不放心他單獨去面對呂院長那個老狐貍。所以他才會主動請纓自己去說,就為了保住他家傻師弟。 哎,誰讓他倆是分離共命體呢!明明李斯他只是師兄,卻cao著當父親的心,就是不知道先先代韓王做何想了! * 事實就如張蒼之前所說的那樣,呂不韋在聽聞李斯說要帶大秦紙,和韓非去拜見自己老師的時候,整個人都坐不住了。 李斯和韓非的老師是誰? 那可是當世大儒荀子??! 在這個時代能被尊稱為‘子’的人,那一個個都是不得了的人物。 前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作對比,荀子的才學思想可不能單獨用大儒來形容了!而且荀子的弟子無數,七國境內基本都有他的弟子,隨便拉出一個人出來那都是精英。只要荀子肯同意入他咸陽學宮,到那時他還用擔心咸陽學宮的生源嗎! 想到這里,呂不韋就有點意動,甚至想親自帶大秦紙去拜訪,不管結果如何這好形象至少得先拿回來。 不得不說,呂不韋想得比張蒼還美,張蒼還只是把主意打到自己的師兄弟上,結果到呂不韋這里,直接盯上的就是荀子本人了! “我覺得這事有點懸,”坐在一旁的雍月忍不住給呂不韋澆冷水,幽幽道,“我知道呂先生你很高興,但是你別忘了這是荀子第二次入秦,至于第一次荀子入秦時發生了什么,別告訴我你不知道,不然按照理荀子入秦這么大的事,我們不應該現在才知曉?!?/br> 被冷水澆清醒的呂不韋:“……” 對啊,為什么荀子入秦這件事他們現在才從別人口中知道! 想來也是荀子故意隱瞞自己的行蹤,不想讓人知道,至于理由……果然還是因為荀子第一次入秦的原因吧! 有關于荀子第一次入秦發生了什么,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從歷史上講,‘荀子入秦’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標志著儒家開始嘗試與專制統治者進行合作。要知道在荀子入秦之前,儒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儒者不入秦’。這是因為秦國被儒家視為‘虎狼之國’,認為其只會憑武逞強,不符合儒家的正統觀念。 荀子是在秦昭襄王時期被邀請入秦的,但是入秦后秦昭襄王做事就有些不地道了。 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聽聞荀子有才學邀請他入秦,結果見面后卻表示自己對儒家的不屑,認為儒家無異與國家。還是荀子本人抓住機會,向秦昭襄王兜售儒家學說,兩人談到最后時秦昭襄王才給了一句‘善’作為回答,但結果也沒有真正采納荀子的學說。 這就有點欺負人的意思了! 不過荀子也算大肚,因為他在《荀子》一書中詳細的記錄了他在秦國的見聞觀察,并表達自己對秦國強大實力的贊賞和政治制度的認可。 而雍月想要說的是,哪怕荀子表達了自己對秦國政治的認可,也同意他的弟子在秦國任職,但是他本人到底是被當時的秦王‘侮辱’過,因此,雍月對荀子是否會加入咸陽學宮持保留意見。 涼水澆完,呂不韋剛剛雀躍的心也平靜下來,隨后對著李斯問道,“李斯,你怎么看?” 被點名的李斯:“……” 我能怎么看,我還能怎么看,當然是站著看了! 而且你們不覺得你們想的有點多嗎,說的好像自己老師會因為大秦紙被你們拿捏一樣,這是在看不起誰??? 不過李斯也不能真的保持沉默,誰讓他還要在人家手底下混呢! “這件事我也不好說,不過我倒是知道以老師的脾氣,不太可能為此妥協,說不定還會一氣之下再次離秦,文人都是有點傲氣的,更何況像自家老師那般的大儒,如果真的為這幾張紙折腰那就不是他了?!?/br> “你看吧,我說什么了!”雍月對著呂不韋一攤手,“所以拜見人就要有拜見人的態度,不要心里想那些亂七八糟的?!?/br> “不是,小公主你的意思不是反對我去見荀子???” “我為什么要反對,我就是想說你剛才臉上的算計太明顯了,不太好!” 呂不韋:“……” 第67章 東出準備 呂不韋的‘陰謀’被點破了,他也不尷尬,算計本就是植在他骨子里的東西,他有什么不好承認的,而且他這次的算計又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大秦的咸陽學宮,想也知道如果成功了會給學宮提高多少知名度,多招收多少學生。 不過呂不韋自己也知道,他越是這樣成功率估計越不高,就如小公主說的那樣,他臉上的算計太明顯了,大家又不是傻子誰會巴巴往坑里跳,更何況那位還是有‘子’之稱的大儒,想必更將不會為‘五斗米折腰’了。 但是就這么放棄,呂不韋還真有點不甘心,他都知道人在咸陽,要是不做點啥,總覺得自己虧了…… “別這樣,又沒說不去,就是你現在的狀態不適合去,算計的嘴臉太明顯容易起反效果,”雍月抬著小rou手指著呂不韋的臉,如是道,“與其讓你去,還不如讓李斯和韓非自己去,畢竟人家怎么說都是荀子的弟子,就算半逐出師門,那也有事一絲煙火情在的!而且他們倆跟隨荀子多年,自家老師什么脾氣還是清楚一二的,總比你硬著頭皮往上撞的強!”